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一波三折,资产证券化再起航

发布时间:2015-03-09 09:51

张圣贤 复旦大学

摘要:2013828,,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此后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试点扩大后,将在尊重发行人自主选择发行窗口的基础上,引导大盘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跨市场发行。本文主要回顾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历史,并深入分析了此次资产证券化再次起航的原因以及对后期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

所谓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是指将缺乏流动性,或者流动性不强,但能够创造比较稳定预期现金流的资产,通过对其风险和现金流进行结构性重组,并实施一定的信用增级,从而将其预计现金流转换为可出售、可流通的证券产品的过程。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历史回顾

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就开始了对资产证券化的探索。早期资产证券化的标志性事件包括92年三亚地产投资券、96-98年珠海大道、中集集团和中远集团的离岸证券化、03-04年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宁波工行的不良债权证券化等。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信贷资产证券化、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其中资产支持票据不必设立特殊目的载体,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应该属于一种以发行人主体信用支持,以未来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私募债。

在银行体系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2005年银监会颁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同年12月国开行和建行的开元ABS和建元MBS发行。至200812月,经统计共发行了594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08年金融危机后,次级MBSCDO    的风险引人注目,资产证券化的发行陷入停滞,直至2012年,三部委发布《人行、银监会、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信贷资产证券化才得到重启。

而在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方面,其始于2005年,首例是中金公司推出的“联通收益计划”。2007-2010年证监会没有新批任何专项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停滞四年后,远东2期专项资金管理计划于20118月发行,标志着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尽管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推出较早,但整体发行额度不高。到目前为止,市场共发行了56只专项计划,发行面额总计313.54亿元。

二、资产证券化再起航原因探究

在停发三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在2012年金融市场工作座谈会提出:将继续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积极稳妥地发展安全、简单、适用的金融衍生产品,为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创造条件,提高其抵御风险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同时强化金融监督管理,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防范金融风险。20125月,《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标志我国正式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

我们认为,资产证券化再起航的主要原因在于资产证券化与银行表外业务相生而行。对商业银行而言,通过贷款证券化,可以较好的解决资产长期化和负债短期化的矛盾,优化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避免流动性风险,扩大长期资产的业务规模。其次,资产证券化也为信贷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也是当前“盘活信贷存量”的重要举措。基于防范风险、增加收益等考虑,商业银行需要及时调整信贷的地区结构和行业结构。

另一方面,经济整体债务率快速上升,企业部门、金融体系的信用、债务风险加大,因此迫切需要对资产负债表加以管理,对存量融资进行再定价,释放沉淀流动性,在不增加基础货币的前提下为经济增长提供流动性支持。

三、资产证券化未来空间广阔

从现阶段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看,大规模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基础已经趋于成熟,而信贷资产证券化基于庞大的基础信贷资产,只要政府放开额度,未来的发展前景最为广阔。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基础资产供给方看,近年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银行票据等方式进行的表外融资业务规模已经非常庞大,银监会8号文颁布以后,这些传统的非标准化债权都面临着标准化问题,这将给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大量可供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而从更长远来看,2009年以来银行体系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问题更加严重,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望成为将来银行改善其资产负债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次,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需求看,在当前全民理财和金融工具创新速度飞快的背景下,无论是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还是广大个人投资者都渴望有更多收益率较高、价格和信用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可供选择。

最后,从资产证券化的经验积累看,经过了前几轮试点,各类参与主体都具备了一定的产品设计、定价等经验,这能够为将来进一步拓展基础资产的范围,设计和投资更加复杂的产品提供良好的基础。

随着系列新法规的颁布,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大门已经开启,这将成为未来债券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业务之一。一系列新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陆续出现,也将使债券市场的投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范阳, 陈卫星.澳大利亚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2): 43-49

[2]张泰欣.资产证券化,银行券商“各有千秋”[N].中国证券报,201375):B7

[3]于海霞.资产证券化将成金融创新蓝海[N].证券日报,2013730):A6

[4]姚卫巍.3万亿资产证券化启航[J].证券市场周刊,2013192847):8-12

[5]陆文磊.迎接资产证券化时代的到来[N].中国证券报,2013422):B4



本文编号:17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5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