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浅析我国证券公司的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5-03-09 20:59

白家瑛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公司的结构单一以及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不断升级,证券公司的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从发展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转变投资模式三方面提出了证券公司的转型之路。

关键词:证券公司   转型升级   投行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   投资模式

一、我国证券公司转型的必要性

(一)我国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然而,国际金融体系重塑基础并未被实质破坏,发达国家实体经济也没有遭到根本损害,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

我国经济虽同样面临不确定性,但已表现出回升趋势,有望率先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延续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格局。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但相对于欧美市场,我国金融业还非常稚嫩,完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我国证券公司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茁壮成长,券商的产生和发展完善了金融市场体系,为企业融资、机构和个人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自身也在摸索中不断进化。但是在快速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传统业务利润迅速下降、产业结构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限制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十二五”期间是券商业面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新形势进行转型的关键时刻。

(二)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单一

我国证券公司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结构单一、同质竞争的发展状态。就目前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来看,证券公司的收入大部分都还是来自于传统业务即代理买卖证券收入。但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证券公司相互之间就已经陷入了一种以低佣金吸引客户为主要手段的恶性竞争。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自2009年以来各大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佣金率急速下滑直接导致证券公司的业务收入迅速缩水(如表1所示)。

1   我国证券业收入结构及经纪业务佣金率变化表

 

收入结构(%

经纪业务佣金费率(%

经纪业务

证券自营

投行业务

资产管理

2007

55.55

29.72

3.22

1.45

0.1906

2008

67.63

3.68

5.38

1.71

0.1816

2009

66.26

11.81

5.32

1.16

0.1451

2010

53.49

15.40

11.35

1.62

0.1079

2011

45.29

13.49

12.96

2.37

0.0877

注:证券自营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投行业务收入=证券承销+财务顾问;

经纪业务佣金费率=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股票交易金额

数据来源:Wind资讯,中原证券研究所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以纯通道交易模式为主的经纪业务难以突破自身所限而导致发展瓶颈,证券业长期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已令经纪业务步入了微利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券商经纪业务转型的必要性愈发凸显。

(三)客户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不断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小板、创业板等的推出,迅速产生了一批国内新富豪,中国的高净值客户数量急剧增长。目前从财富管理业务的服务对象——高净值客户需求上来看,在经历金融危机的考验之后,具备较多财产的高端人士对于财富管理的认识更加成熟,投资风险偏好更趋于稳健,对融资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的要求更加复杂多样,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希望获得个人融资、企业融资和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的服务,同时对于如医疗健康服务、子女教育、海外资产配置规划等财富管理增值服务需求逐步显现。因此通过分析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证券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证券公司参与程度尚有不足。

二、我国证券公司的转型路径

(一)促进投行业务的综合服务化转型

根据证券公司的业务特征可知,投行业务能够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不同的中介服务。但在现在的证券发行核准制下,国内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通道服务型的融资业务,特别是股权融资业务。因此,投行业务应转变其单一的融资通道服务,将其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围绕这一转型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大力发展直投业务

在我国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应加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延续了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为了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当间接融资由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等影响而受到种种限制而饱和时,直接融资渠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就具体投行业务而言,首先应积极推进债券融资业务,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重要内容之一,证监会也在2011年开始实施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的“绿色通道”。为此,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应加大对债券融资业务的投入,加强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等发债方式的创新,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

其次,应大力拓展并购及并购融资业务。证券公司应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丰富资源为客户实施并购提供可行的整体解决途径,帮助客户提高融资管理水平和资本运作的水平,同时为并购活动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财务支持和公关支持。

2、探索新三板、国际版市场中的投行业务模式

新三板扩容是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又一大步,目前其提速预期逐渐升高。在标的扩容和参与者门槛降低之后,新三板市场的增长与活跃可以为券商带来交易收入、承销费用、注册费收入和直接收入等,以扩大市场的方式为券商收入提供多个增长点。国际版到来的预期同样在监管层频频舆论引导下不断高涨,有实力的券商采取走出去战略,中小型券商也纷纷采取引进来合资等方式备战国际版。因此,这两个市场有望成为投资业务的新利润点,值得证券公司挖掘。

(二)创新自营业务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低,2010年之前的证券自营业务缺乏对冲产品和避险机制,进而导致该业务大起大落,始终不能形成相对稳定和持续的盈利模式。近年来,自营业务随着指数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股指期货的推出,逐步具备了平衡投资结构、对冲系统性风险的条件和机制。因此,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转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避免单一投资,注重组合投资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壮大,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范围也逐步扩大,而且,证券公司融资机制、负债业务等制度性问题逐步解决,这也为证券公司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增加收益的方式创造了条件。例如,证券公司可以加大固定收益类证券和相对低风险产品的投资,从总体上平衡投资结构、平滑收益波动。

同时,由于证券市场的创新不断发展,自营业务所涉及的金融产品也更加广泛,比如套利交易、做市商业务、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等,这就要求券商深入研究不同性质、不同风险特征的产品,本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通过不同的组合和配置分散风险,通过衍生工具对冲风险,在最低的风险程度下使收益最大化。

2、加强业务协作

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可以通过参与股票约定回购业务、债券质押购回业务等业务联动方式,进一步提高自由资金使用效率,为提高公司综合收益提供条件。

(三)发展资产业务

1、加大理财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丰富产品类型

我国资本市场用2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200年的发展历程,能够为客户提供的90%业务都只是股票、基金、债券,稍微激进的也最多加上私募理财产品。因此我国证券公司应开发和设计不同投资方向、不同行业、不同收益率的共同基金;根据客户指定目的,设立投资于大宗商品、PE基金等另类投资标的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除了证券市场,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税务计划、退休计划、受托进行遗产处理、甚至子女教育计划等等。为了提高资产管理业务的利润率,证券公司还可以开发类似于私募基金性质的共同参与、利益分享型的理财产品,投资于股指期货、权证等风险较高的品种,增强对投机型客户的吸引力。

2、采用以资产规模为基础的收费模式

传统的理财服务以收取佣金为主,这就可能造成客户与投资顾问间的潜在利益冲突,例如投资顾问可能为了提佣而多让客户交易。因此资产管理业务应以客户资产规模为基础收取管理费,投资顾问的收入只会随着管理资产的壮大而增加,所以投资顾问将更注重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注重客户的满意度。

3、变革和完善资产管理产品销售和服务流程

加强客户理财需求的分析、产品的售后维护、销售流程的完善、营销的策划及品牌宣传等工作,逐步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流程,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关注目标客户群的资产变动,建立检测和团队诊断机制;不断提升投资顾问的功能,整合资源,搭建投资顾问工作平台,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业务产业线。

参考文献:

[1]周小全,邓淑斌.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转型路径之思考[J].行长论坛,201211

[2]杨晓武.我国证券公司的创新发展与风险管理[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报,20123

[3]曹里加.全流通时代我国券商经纪业务转型与发展方向[M].证券机构,200510

[4]邵霞.谈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型与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7

引用:本文已由现代商业杂志出版,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商业

投稿流程:投稿到邮箱(xdsyzzs@126.com---- 等待审核结果(三天之内) ---- 审核完毕并回复稿件录用情况(以邮件的形式回复) ---- 作者确定发表 ---- 办理相关手续后安排排版出刊 ---- 出刊邮寄。



本文编号:17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1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