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我国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分析和防范对策

发布时间:2015-03-09 20:54

赵远方   华南理工大学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透支消费理念的传播,我国信用卡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信用卡业务量快速增长。然而,发卡机构在抢占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并没有对其隐藏的风险进行分析。一些银行把注意力过多地关注在市场扩张上,忽视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过多地将信用卡风险集聚在银行内部,这对信用卡产业的良性循环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效地提高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对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信用卡  风险分析  防范对策

金融市场高速发展,给银行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使得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伪卡风险等,如何对银行的风险类型进行防范和控制,是银行业务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类型

基于银行业务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信用卡业务具有银行传统业务产品的风险,传统银行业务所涉及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类风险类型在其自身中也存在。而作为一种新衍生物,信用卡业务也有其自身特有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信用风险

即通常所说的客户无力履约的风险。信用卡风险,是信用卡业务的主要风险。如因持卡人信用不良或者信用状况恶化,不能依据信用卡使用章程,以及领用合约规定,在银行规定的时间内,对透支消费和现金等内容进行偿还的风险,就是信用卡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方式。

2、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因持卡人进行故意诈骗所发生的风险。主要包括虚假申请和欺诈交易,虚假申请是指欺诈者提供虚假资料以骗取发卡机构的信任,从而获得信用卡的行为。而欺诈交易主要表现为,持卡人和商户进行虚构交易,或者利用管理漏洞,对还款责任进行逃避的行为。此外还包括,利用信用卡发卡机构的挂失条款,采取虚假挂失方式骗取发卡机构资金,以及盗取持卡人卡片进行交易,转嫁透支还款责任。

3、伪卡风险

大多表现为不法分子通过盗取制卡文件,伪造信用卡后盗刷盗用的一种风险行为。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犯罪的,多为跨国犯罪组织,大多形成了集团化、专业化的特征,可以说盗用范围遍及全世界。因为,银行业规定伪卡风险损失由发卡机构承担,而且对持卡人安全用卡造成威胁,所以发卡组织往往受害颇深。

二、          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现状

1、信用风险整体指标不高

有关机构统计显示,和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信用卡风险指标进行对比,大陆地区银行信用卡的整体信用风险偏低,要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形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均可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透支数额呈连年上升趋势,而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并没有按照比例上升造成的。因此,传统的借记卡、储蓄账户的金融理念仍受广大用户欢迎,总体来看,居民的信用卡消费意识并未完全形成,对信用卡这种前卫的透支消费理念缺乏动力。

2、政策制度环境仍需加强

信用卡行业得以良性发展的保障是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随着我国信用卡产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千意见》等多项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内容涵盖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创新、银行卡交易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同时,我国刑法也就信用卡犯罪等一系列行为专门增加了条款,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信用卡产业发展制度环境。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够完善的方面,比如说,诚信体系相对不健全,条块分割局面难以改变,居民信用意识有待加强,信用卡产业未形成清晰的组织模式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3、发卡机构信用风险逐日积聚

由于信用卡业务的系统、人员投入以及客户服务和市场推广的费用增加,加上业务收益的滞后性,各商业银行一般实现赢利要在发卡5年后。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国内银行往往将大额发卡量作为经营目标,努力提高市场份额,过于追求粗放式经营模式。业务量急剧扩张的背后,是信用卡信用风险的普遍显现,以及在客户服务、用卡环境等方面出现的普遍不足。尽管各发卡行均采取了应对措施,但审视各个发卡单位的经营战略,由于信用卡审批缺少制度基础,审批要求简便,计量手段落后,大多数单位采取人工审批的方式,影响信用卡信用风险的控制水平。

三、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

尽管目前我国多数商业银行均建立了自己的信用卡中心,能够通过信用卡中心对信用卡业务进行集中管理。但是,大部分银行没有对业务人员,财务、技术进行分离,而混合的经营方式是造成业务混乱的罪魁祸首。应该逐渐探索建立独立核算,集中管理的信用卡管理模式,这种事业部制的模式有利于业务的垂直管理,使财务、人事、经营权限保持相对独立,实现业务的集中和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部门运作效率。

2、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模式

一是统一授信,集中发卡。授信政策一旦不统一,势必造成分支机构盲目扩大授信额度,容易在分支机构间带来恶性竞争。统一授信,将发卡权集中起来对客户实行统一审核,可以避免不良信用客户的进入,加强对信用卡风险的防控。二是改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管理部门作用。风险管理部门在信用卡风险控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信用卡产业实现良性发展的保障。首先要逐步提高风险管理部门在银行的地位,授权其在日常业务中独立于其他部门,不受牵制和干涉。其次,目前国内很多风险管理部门,主要采取的是对风险事故从事后角度进行管理,,应该逐渐改变这种方式,向着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的管理方式转变。

3、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风险管理部门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别的部门的配合,共同完成相关业务。而且,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只有渗透到别的环节中,才能够真正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因此,要想真正地将风险管理这项工作做好,仅凭风险管理部门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其他部门的通力配合和积极协作,以便于目标的完成。

4、加快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信用卡风险管理涉及到金融、统计、计算机、财务等知识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很高。因此,为了满足这一特殊性要求,必须注重培养专门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起专业的人才队伍,这才是保障风险管理工作长期展开的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1]杜荣飞.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技术与市场,2007(6)

[2]闫天兵,沈丽.我国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济南金融,2007(8)

引用:本文已由现代商业杂志出版,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商业

投稿流程:投稿到邮箱(xdsyzzs@126.com---- 等待审核结果(三天之内) ---- 审核完毕并回复稿件录用情况(以邮件的形式回复) ---- 作者确定发表 ---- 办理相关手续后安排排版出刊 ---- 出刊邮寄。



本文编号:17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a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