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国库业务风险防控考核评估模型探析

发布时间:2015-03-09 20:09

李莉  中国人民银行晋中市中心支行

摘要:本文从分析国库业务风险防范考核评估体系建立的背景、原则和内容入手,设计了一套适合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并选择辖内某支库作为评估对象,应用多因素分析法论证了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易操作性。

关键词:国库  风险防控  考核评估  指标体系  模型设计

近年来,随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库部门面临的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 业务量加大、核算岗位增加,新的风险隐患也随之发生,国库案件时有发生,国库风险防范工作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管理问题和漏洞,不能适应人民银行职能调整、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国库业务迅速增长的要求。因此,为确实有效控制国库资金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晋中市中心支行根据《山西省人民银行系统关于建立业务风险防范三级责任制的指导意见》和5.12全省人民银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一把手总负责,领导班子亲自参与,积极拓展、创新思路和方法,制定了《国库业务风险防控实施细则》,探索建立了考核评估模型。促使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保障了国库资金的安全运作,实现了无案件、无责任事故、无资金损失、无廉政风险的目标。

一、          考核评估模型建立的原则

(一)完整性原则。业务风险防范考核评估必须涉及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岗位和所有人员,不留任何死角。

(二)合理性原则。业务风险防范工作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界定风险防控职责,制定、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防控措施和考核评估模式。

(三)有效性原则。经过评估,揭示内控制度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行的相关规定相抵触,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并能有效防止风险或问题的发生,真正起到防范风险、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目标。

(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业务风险防范考核评估必须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力求全面、准确反映风险管理水平和岗位履职效能,对评估体系中的指标应尽可能细化、量化,对确实无法量化的指标,应明确定性标准,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

二、业务风险防范考核评估体系的内容

国库业务风险防控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机构人员是保障,执行制度是基础,监督检查是手段,资金安全是根本。要积极构建事前防范、事中事后监督和违规惩治相结合的国库业务风险防控体系,明确不同层次人员在国库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风险防范工作中承担的责任。

(一)实行层级管理,责任落实到岗

近年来,晋中市中心支行不断对国库业务安全管理进行总结和摸索,在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中清醒地认识到:国库资金的安全涉及各个层面。为此,在业务风险防范中改变了过去只侧重监督具体经办人的片面性,而将风险防控的范围延伸到管理层,按照“风险定到岗,责任落到人”的思路,把国库部门主任、副主任、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专职监管员、业务操作员等14个风险岗位定位为国库风险防控主体。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失职追究谁”的原则,按照库主任对全辖国库资金安全负总责,副主任负重要领导责任,部门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的要求,在理清各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根据《指导意见》和《国库会计管理规定》明确了各岗位责任,绘制了《国库业务风险防控责任层级图》,通过流程再造,落实层级责任,实行分级控制,实现了岗位职责与责任流程的有机结合。

(二)拉网排查风险,提高履职效能

个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将国库风险防控分为管理类风险防控和业务类风险防控。管理类风险防控涵盖了国库主任、国库副主任、国库部门负责人(科长、副科长)、会计主管和专职监管员六个管理岗位的18个风险点和相应的风险防控要求。业务类风险防控包括业务管理类风险防控和业务操作类风险防控,其中业务管理类风险防控包括印、押、证管理使用、对账、备份等9类业务;业务操作类风险防控涵盖了收入业务、支出业务、退库业务、更正业务等现行的16类业务,实现了风险点与管理者、操作者的有机结合。

(三)细化业务流程,落实防控措施

为了使国库部门业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全面覆盖、扎实推进,按照“风险防控工作必须涵盖所有业务种类、每一个操作流程和操作环节,所有业务、所有岗位,不留死角”的要求,对16类业务绘制了明晰的业务流程图,通过实行流程管理、流程控制,对每一步涉及的风险点、风险责任承担主体进行了具体细致地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防控措施106个,实现了业务流程与防范措施的有机结合。

(四)依托科技手段,建立考核机制

为进一步将风险控制责任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业务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将各岗位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纳入考核评估范围,并与日常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一是利用“国库远程管理系统”加大检查频率,定期、不定期对各支库、各岗位制度执行、业务操作、风险防控等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其结果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二是实行档案管理,各支库、各岗位的各类检查结果全部经检查和被查人员签字后纳入档案管理;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应检查而未检查、检查出而未提出、应整改而未整改的各类检查主体和责任人,实行责任倒查,从而增强各级业务管理人员、检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检查效果。同时从创新科技手段入手,开发了 “国库业务风险防范体系”电子系统,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通过指标考核、逐项加权,汇总得分确定业务风险防范水平的高低和差异。对考核结果实施“绿、蓝、粉、黄、红”五色预警管理。发出预警通知书,对不能按时整改、屡查屡犯的支库和人员,实行分级问责,追究岗位工作人员、部门负责人和库主任责任,将业务风险防范责任落实到各个层面,达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的目的,实现了考核与管理的有机结合。

三、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设计

(一)考核评估的体系构成

业务风险防范考核评估就是对国库部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调查、了解、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的活动。晋中市中心支行结合工作实际,将业务风险防范考核评估工作划分为合理性评估、有效性评估和适应性评估三个方面,建立计量模型,实施综合评估。

1、合理性评估直接决定着业务风险防范的运行效果,是构建有效内控制度的基础。

2、有效性评估就是判定内控制度在实际运用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达到了制度制定的意图。

3、适应性评估是指各项内控制度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业务特点,做出适时的调整和改进。适应性评估主要侧重制度的长期运行效果,是动态的,可改进的。

(二)考核评估指标

1、合理性评估指标应该是以建立健全符合国库管理结构,有利于机构建设、制度执行为主要目标。应反映出岗位配备和制度执行的完整性和合规性,根据这个要求,具体指标设置如下:(1)人员配备表彰指数。(2)岗位约束指数。(3)岗位责任制签订指数。(4)制度健全率。(5)制度合规率。(6)制度可执行指数。

2、有效性评估指标是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确定执行制度后,是否减少了各种风险或问题的发生,是否为制度的有效执行采取了相应措施和手段,具体指标设置如下:(1)业务处理合规率。(2)账务核对准确率。(3)制度执行失误责任人的处罚率。(4)强制休假执行指数。(5)库主任出勤率。(6)安全保障率。

3、适应性评估指标反映在制度执行时根据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的特点,将业务风险防范工作分为“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四个环节,及时调整风险内容和防控措施,形成动态循环的螺旋式上升工程。具体指标设置如下:(1) 监督检查率。(2)问题纠改率。

()考核评估模型

1、基本模型

在业务风险防范考核评估中晋中市中心支行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建立了考评基本模型:

Z= X1V1 +X2V2+ X3V3+XIVI

(XI表示各种评估指标,VI表示权重)

首先是选取二级评估指标和确定权重,通过实证分析确立业务风险防范良好机构与不良机构Z值之间的区间。在评估具体机构业务风险防范状况时,根据机构实际的指标值代入基本模型计算出Z值,根据结果判断所处区间,,得出结论。在评估基本模型中,关键是如何选取指标和赋予权重。选择二级评估指标时,既要选择定量指标,也应将定性分析的标准定量化,加入分析模型。选定评估指标后,必须给每一个指标一个权重,指标权重应反映出评估指标对业务风险防范效果的影响。

2、总体模型

完成了合理性、有效性和适应性的评估后,需要综合评估结果,对被评估机构的整体状况做出评估,总体模型为:AS=HR×YE×SD。其中:AS业务风险防范整体状况;合理性指标评定值HR;有效性指标评定值YE;适应性指标评定值SD。业务风险防范的整体状况体现为三个方面评估结果的乘积,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被评估机构的国库资金风险管理情况了。

四、个案分析

根据上述评估模型,选择晋中市中心支行辖区内某县支行国库部门作为被评估机构,实地验证评估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估测试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先通过检查分别得出被评估机构的合理性、有效性及适应性各个指标的实际值;再利用评估基本模型和总体模型计算出结果,与参考系数进行对照,综合评判该部门业务风险防范等级。

(一)实地检测评估指标

为客观反映被评估机构的业务风险防范状况,通过应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库系统业务风险防范考核评估表及表1指标体系选择“合规”“基本合规”“不合规”在规定区间打分,得出测定值,根据对应权重,对该机构的合理性、有效性及适应性进行评估。计算公式为:

合理性指标评定值HR= R1V1 +R2V2+ R3V3+RIVI

有效性指标评定值YE= E1V1 +E2V2+ E3V3+EIVI

适应性指标评定值SD= D1V1 +D2V2+ D3V3+DIVI

      1  国库系统业务风险防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计算公式

评价指标等级参数

合规

基本

合规

不合规

项目权重 Vi

 

合理性评价指标HR

人员配备保障指数R1

R1=(全部岗位数-未按规定设置岗位数)/全部岗位数

0.8-1

0.6-0.8

0-0.6

0.2

岗位约束指数R2

R2=(全部岗位数-不合规监岗数)/全部岗位数

0.8-1

0.6-0.8

0-0.6

0.2

岗位责任制签订指数R3

R3=签订责任制的岗位数 /全部岗位数

0.8-1

0.6-0.8

0-0.6

0.1

制度健全率R4

R4=已建立的制度数/应该建立的全部制度数

0.8-1

0.6-0.8

0-0.6

0.2

制度合规率R5

R5=(全部制度数-不合规制度数)/全部制度数

0.8-1

0.6-0.8

0-0.6

0.15

制度可执行指数R6

R6=(全部制度数-失效或无用的制度数)/全部制度数

0.8-1

0.6-0.8

0-0.6

0.15

有效性评价指标YE

业务处理合规率E1

E1=(全部业务量-发生差错业务笔数)/全部业务量

0.8-1

0.6-0.8

0-0.6

0.5

账务核对准确率E2

E2=有效对账次数/所有对账次数

 

0.8-1

0.6-0.8

0-0.6

0.1

制度执行失误责任人的处罚率E3

E3= (全部责任人-未处罚责任人)/全部责任人

 

0.8-1

0.6-0.8

0-0.6

0.1

库主任出勤率E4

E4=库主任实际上岗天数/库主任应当上岗总天数

0.8-1

0.6-0.8

0-0.6

0.1

强制休假及轮岗执行指数 E5

E5=强制休假人数/重要岗位人数+轮岗人数/全部人数

 

0.8-1

0.6-0.8

0-0.6

0.1

安全保障率E6

 

E5=(计算机安全控制措施-计算机存在的安全安全隐患及漏洞)/计算机安全控制措施

0.8-1

0.6-0.8

0-0.6

0.1

适应性评价指标SD

监督检查率D1

D1= 检查业务量/全部业务量

0.8-1

0.6-0.8

0-0.6

0.5

问题纠改率D2

D2=已纠改问题数/全部问题数

0.8-1

0.6-0.8

0-0.6

0.5

 

 

 

 

 

 

 

 

 

 

 

 

 

 

 

 

 

 

 

 

 

 

 

 

 

 

 

 

 

 

 

 

 

 

 

 

 

 

 

 

 

 

 

 

 

 

 

 

 

1、对合理性评估指标的检测。该类指标主要涉及内部制度的建设、岗位设置及相互制约程度等。可以通过查阅、流程图和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被评估机构的实际情况。如:HR=1X0.2+1X0.2+1X0.1+1X0.2+1X0.15+1X0.15=1 被评估机构能够合理配备人员和设置岗位,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制定岗位责任制和签订岗位责任书,人员配备保障指数、岗位约束指标、岗位责任制签订指数、制度健全率、制度合规率和制度可执行指数5项指标全部合规。

2、对有效性评估指标的检测。该类指标主要涉及重要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业务处理合规率根据日常检查、事后监督和上级部门或外单位的检查结果确定;账务核对准确率根据财政、税务等征收机构给国库对账的反馈结果确定;责任人的处罚率、库主任出勤率和安全保障率可以根据登记簿记载和询问等方法确定。如:YE=0.9625X0.5+1 X0.1+1 X0.1+0.6X0.1+0.6X0.1+1 X0.1=0.9 被评估机构能够认真执行重要事项审批制度、业务交接制度、印押证三分管制度和对账等制度,业务处理合规率、账务核对准确率、制度执行失误责任人的处理率和安全保障率四项合规。库主任出勤率和强制休假及轮岗执行指数为不合规。主要问题一是库主任出勤天数每季不达10天,全年库主任上岗总天数不达40天,不符合《县级国库管理办法》中“库主任每季工作日不少于10天的上岗时间”的规定;二是由于人员紧张,强制休假制度执行不到位,强制休假及轮岗执行指数不合规。

3、对适应性评估指标的检测。该指标主要涉及监督控制、责任追究等方面,可以采用定性判断、证据验证和实地观察法等来验证被评估机构日常出现问题后的责任落实、整个纠错等情况。如:SD=1X0.5+1X0.5=1 被评估机构能够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并能对照存在问题,根据检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整改效果达到规范要求,监督检查率和问题纠改率全部合规。

(二)综合评估

将测定值放入总体评估模型中,计算出该机构业务风险防范总体得分:AS=HR×YE×SD=1X0.9X1=0.9参照表2

     2  国库系统业务风险防范考核评价评定表

综合

得分

风险

等级

评级要求

预警处置办法

0.9-1

一级

 

    全部达到防风险指标要求,且控制风险措施得力。

鼓励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措施和服务功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巩固和推进业务成果

0.8-0.9

二级

 

   基本达到防风险指标要求,控制风险措施较强。

要求制定有力措施,狠抓落实,堵塞漏洞,切实达到风险无处藏身的效果

0.7-0.8

三级

 

   达到防风险指标主要要求,但在个别方面未达到防风险要求。

通过书面或谈话的方式,着重对个别方面存在风险隐患的,限期进行整改,达到风险控制和化解目标

0.6-0.7

四级

 

   基本达到防风险指标要求,但存在一些缺陷。

提出告诫,促其强化风险点的控制,尽快化解主要风险

0.6以下

五级

 

   较多方面未达到防风险要求,应引起重点关注。

重点关注,及时进行动态预警,并督促其制定强有力措施,有效控制风险,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得出该机构业务风险防范评估等级为一级---全部达到防风险指标要求,且控制风险措施得力。被评估机构达到风险防范指标要求,但在有效性评价指标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措施和服务功能、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库主任上岗和强制休假制度,提高国库业务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

晋中市中心支行运用多因素分析法对国库风险防控工作建立了模型评估,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构建了风险防控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对风险防控进行整体把握和评价,而且将风险防控评价具体化、模型化,使风险评估更加简化、易于操作,提高了评估效率,成为了强化国库风险管理工作的助推器。

引用:本文已由现代商业杂志出版,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商业

投稿流程:投稿到邮箱(xdsyzzs@126.com---- 等待审核结果(三天之内) ---- 审核完毕并回复稿件录用情况(以邮件的形式回复) ---- 作者确定发表 ---- 办理相关手续后安排排版出刊 ---- 出刊邮寄。



本文编号:17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a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