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风险及其管理
本文关键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风险及其管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基于保监会的决定即在开展住房反向养抵押老保险的已有的四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将会选择经济条件较好、房地产市场较为规范、当地政府支持的城市和地区纳入试点范围进行扩展,通过扩大业务经营区域,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这项政策福利。因此,本文是在全国的基础上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风险进行分析的。而在现行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中,投保人对住房未来价值与未来领取年金期限的争议最大,因此本文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长寿风险与住房价格波动风险进行重点分析。首先,本文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进行了描述,从保险角度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特征进行介绍,并分析了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与一般养老保险产品的区别,从保险金额确定、风险、保费、期间、以及准备金的角度分析的,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我国试点上开展的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国外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发展进程总结了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一般发展规律。其次,本文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风险进行识别,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风险可以分为承保风险与经营风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承保风险有长寿风险、住房价格波动风险、利率风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经营风险有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流动性风险等。本文对承担风险中的长寿风险与住房价格波动风险进行了深一步的分析。其中,对长寿风险的分析,本文经过对几种死亡率预测模型进行整理归纳对比后,对死亡率的预测分年龄段进行预测,对0-84岁的死亡率使用Lee-Carter模型进行预测,对85岁以上的死亡率使用Coale-Kiser模型进行预测。对住房价格波动风险的分析,在经过对几种房屋价值预测模型进行整理归纳对比后,使用随机游走模型对未来住房价值波动率进行预测。再次,本文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定价模型进行介绍,定价模型是根据住房未来变现价格的精算现值与年金给付的精算现值相等的原则对年金给付额进行确定,并分别计算在动态死亡率与住房价格波动、动态死亡率与住房价值确定、静态死亡率与住房价值确定三种情况下的年金给付额,并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长寿风险与住房价格波动风险对年金给付额的影响。静态死亡率使用的是CL(2000-20003)的养老金业务的数据。根据长寿风险与住房价格波动风险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定价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利率进行敏感度分析,分析利率变化与因长寿风险与住房价格波动风险存在而造成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年金给付额变化的相关性。夫妻双方投保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生命状态是最后生存状态,因为我国夫妻双方共同拥有房屋产权的情况居多,因此本文为了加强对双生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分析,本文按夫妻各方对房产拥有比例获得相应比例的年金给付额,并且对最后生存状态的死亡率用Copula函数进行计算,考虑到夫妻双方生存状态的相互影响的情况。最后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进行风险管理,对长寿风险、住房价值波动风险的管理以及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风险的综合管理提出措施。对长寿风险是可以借助政府建立专业死亡率数据机构,对长寿风险进行风险对冲,死亡率互换及限制投保年龄的措施管理的。对住房价格波动风险是可以通过借助政府采取措施调控房价,对住房波动风险进行对冲,购买房地产价值保险以及增添住房价格调整条款措施管理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风险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再保险、产品证券化以及与其他机构建立联盟等措施综合管理的。总体而言,通过文本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长寿风险与住房价格波动风险的研究,得到在男性、女性、夫妻双方投保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产品的三种情况下,在静态死亡率和住房价值确定时的年金给付额都是大于动态死亡率和住房价格波动率下的年金给付额。随着投保年龄的增加,长寿风险对年金给付额的影响程度是有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住房价格波动风险对年金给付额的影响程度是有减少的趋势。根据对利率进行的敏感度分析结果中,得到利率变化与因长寿风险与住房价格波动风险存在而造成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年金给付额变化具有负相关性。可知,因为长寿风险与住房价格波动风险的存在,使得保险公司在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时会多给予年金额,会造成保险公司的亏损。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开展若从试点扩大到全国,则保险公司必须结合政府和其他机构对长寿风险、住房价格波动风险等进行更有效的风险管理,从而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进行更准确的定价,减少保险公司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亏损。本文的创新之处:从保险公司的角度分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案例对长寿风险和住房价格波动风险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定价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因素分析法来分析长寿风险与住房价格波动风险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对保险公司年金给付的影响。在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中死亡率进行预测时,将死亡率分为较低年龄与高年龄分别预测,分别采用Lee-Carter模型以及Coale-Kiser模型。对双生命住房反向抵押保险进行研究时,采用Copula函数对双生命之间的死亡率进行计算。本文的不足之处:采用的死亡率数据是中国统计局的统计的抽样数据,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在本文中没有考虑到全国死亡率与年金死亡率之间的差距。在对双生命住房反向抵押产品进行分析时,假设男女双方的年龄是一样的,没有对双生命状态下的夫妻双方年龄不同的情况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长寿风险 住房价值风险 精算理论 定价 风险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3;F842.67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1. 导论12-22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2-14
- 1.1.1 选题背景12-14
- 1.1.2 研究的意义14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14-17
- 1.2.1 研究内容14-16
- 1.2.2 研究思路16-17
- 1.2.3 研究方法17
- 1.3 文献综述17-20
- 1.3.1 住房反向抵押产品的社会效用18-19
- 1.3.2 住房反向抵押保险的风险因素19
- 1.3.3 住房反向抵押产品的定价19-20
- 1.4 创新与不足20-22
- 1.4.1 创新点20-21
- 1.4.2 不足21-22
- 2.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基本理论22-30
- 2.1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基本内涵22-24
- 2.1.1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概念22
- 2.1.2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特征22-24
- 2.2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与一般养老保险的不同24-26
- 2.2.1 保额确定不同24
- 2.2.2 风险不同24-25
- 2.2.3 保费不同25
- 2.2.4 期间不同25
- 2.2.5 准备金不同25-26
- 2.3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现状26-27
- 2.3.1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26
- 2.3.2 法律制度的欠缺26-27
- 2.3.3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产品的风险27
- 2.4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一般发展规律27-30
- 2.4.1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27-28
- 2.4.2 产品多样化是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推广的前提28
- 2.4.3 政府需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保障28
- 2.4.4 市场监管和风险管理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保证28-30
- 3.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风险识别30-49
- 3.1 承保风险的识别30-47
- 3.1.1 长寿风险的识别30-42
- 3.1.2 住房价格波动风险的识别42-46
- 3.1.3 利率风险的识别46-47
- 3.2 经营风险的识别47-49
- 3.2.1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识别47-48
- 3.2.2 流动性风险48-49
- 4.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风险对定价的影响49-61
- 4.1 双生命状态的死亡率模型49-52
- 4.1.1 Copula函数50
- 4.1.2 双生命死亡率的表示50-52
- 4.2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定价模型52-53
- 4.2.1 单生命状态的定价模型52
- 4.2.2 双生命状态的定价模型52-53
- 4.3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风险对定价影响的实证分析53-61
- 4.3.1 风险对单生命状态定价影响的实证分析54-57
- 4.3.2 风险对双生命状态定价影响的实证分析57-59
- 4.3.3 对利率进行敏感度分析59-61
- 5.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风险管理61-69
- 5.1 长寿风险的管理62-63
- 5.1.1 政府应主导建立专业死亡率数据机构62
- 5.1.2 对长寿风险进行对冲62-63
- 5.1.3 死亡率互换63
- 5.1.4 对投保年龄的限制63
- 5.2 住房价格波动风险的管理63-65
- 5.2.1 政府采取措施调控房价64
- 5.2.2 对住房波动风险进行对冲64-65
- 5.2.3 房地产价值保险65
- 5.2.4 住房价格调整条款65
- 5.3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风险的综合管理65-69
- 5.3.1 对利率进行调整66
- 5.3.2 再保险方式66-67
- 5.3.3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证券化67
- 5.3.4 建立与其他机构联盟67-69
- 6. 结论69-73
- 6.1 总结69-71
- 6.2 主要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7
- 附录77-82
- 后记82-83
- 致谢83-84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目录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军;郑晓晓;;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障碍及政策建议[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邓桂莲;;构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模式的思考[J];上海房地;2014年02期
3 骆何颖;商子楠;;浙江省实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09期
4 宋依;;谈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J];现代商业;2014年21期
5 章巍巍;;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模式的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23期
6 沈继伦;;老龄化背景下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浅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6期
7 谭艳斌;;实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风险及防范[J];北方经贸;2014年03期
8 张建伟;韩青;;发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宏观策略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6期
9 沈继伦;;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的可行性研究[J];金融经济;2014年12期
10 李应求;赵文婷;赵人可;李静伊;;基于马氏链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定价模型[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杨遴杰;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之路如何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李克纯;住房反向抵押试点启动 保险企业审慎应对[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3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杨遴杰;“住房反向抵押”的前景并不美好[N];东方早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画;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小众产品[N];中国保险报;2014年
5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封进;决定“住房反向抵押”发展的主要因素[N];东方早报;2013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何敬东;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政府应有更多担当[N];证券时报;2013年
7 记者 李子君;养老服务将成扩大消费新动力[N];北京商报;2013年
8 记者 甘贝贝;中国式养老探求脱困之路[N];健康报;2013年
9 金牛理财网 李艺菲;养老题材活跃 基金涉足尚浅[N];中国证券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雨坤;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可行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张婷;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罗茜;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的政府介入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尚斌;北京市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罗敏兰;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6 桑晓媛;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定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杨智慧;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风险及其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8 彭晨晨;中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9 徐欢;从我国现行法角度探析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D];烟台大学;2014年
10 张宁;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市场环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风险及其管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28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