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观念、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8-08 17:59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及2015年两期共11356位受访者的数据,采用Logistic及Probit模型,检验了养老观念、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民参保水平呈常态化增长态势,但也存在可持续发展不足的现实;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健康状况预期下降,会提高个体对风险的感知,提高参保水平;社会公平感知增加,能增强个体的参保效能感知,提高参保水平;养老观念对农民参保行为影响不显著,社会养老保险对传统养老模式并没有显著影响。今后,政府应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将养老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结合推广;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开展参保满意度评估;全面取消社会养老保险捆绑规定,探索养老金反哺民间养老机构的模式,构建"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会养老保险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新格局。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研究假说推演
(一)农民参保行为受个体及家庭特征影响
第一,性别对农民参保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尚未明确。
第二,对子女数量对农民参保行为的显著性影响问题存在争议。
第三,关于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参保行为的正负向影响问题有新观点。
第四,对婚姻状况对农民参保行为的显著性影响问题有新解释。
第五,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民参保行为的正负向影响尚未明晰。
(二)农民参保行为受价值观念影响
第一,养老观念对农民参保行为的影响。
第二,健康状况预期对农民参保行为的影响。
第三,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参保行为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一)数据来源
(二)描述统计
三、变量描述、模型设定与计量分析
(一)变量描述与计量模型设定
(二)模型估计
1.多重共线性检验
2.模型估计
3.稳健性检验
4.结果分析
(1)养老观念为非显著变量,即养老观念对农民参保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2)健康状况预期为负向显著变量,健康风险迫使农民提高保险支出。
(3)社会公平感知为正向显著变量。
(4)性别为正向显著变量。
(5)子女数量为正向显著变量。
(6)受教育程度为显著变量,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参保认知度及自由选择度。
(7)婚姻状况为正向显著变量。
(8)家庭经济状况为正向显著变量。
四、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人口结构、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J]. 蒋彧,全梦贞. 经济经纬. 2018(01)
[2]新农保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中西部跨省研究——基于1010份问卷的实证分析[J]. 张若瑾,邓啓平,刘科.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3]社会公平感、机构信任度与公共合作意向[J]. 张书维. 心理学报. 2017(06)
[4]社会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J]. 赵建国,于晓宇. 财贸研究. 2017(03)
[5]农村居民参与新农保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陈其芳,罗荷花. 经济地理. 2016(08)
[6]公平感对农民工集群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平等意识的调节效应分析[J]. 牛静坤,杜海峰,杜巍,刘茜.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3)
[7]新农保农户参保缴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王良健,刘敏. 西北人口. 2015(02)
[8]农民养老风险、策略与期望的代际差异[J]. 于长永. 农业经济问题. 2015(03)
[9]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 顾永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10]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实证研究[J]. 郝金磊. 农村经济. 2014(04)
本文编号:3671972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研究假说推演
(一)农民参保行为受个体及家庭特征影响
第一,性别对农民参保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尚未明确。
第二,对子女数量对农民参保行为的显著性影响问题存在争议。
第三,关于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参保行为的正负向影响问题有新观点。
第四,对婚姻状况对农民参保行为的显著性影响问题有新解释。
第五,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民参保行为的正负向影响尚未明晰。
(二)农民参保行为受价值观念影响
第一,养老观念对农民参保行为的影响。
第二,健康状况预期对农民参保行为的影响。
第三,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参保行为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一)数据来源
(二)描述统计
三、变量描述、模型设定与计量分析
(一)变量描述与计量模型设定
(二)模型估计
1.多重共线性检验
2.模型估计
3.稳健性检验
4.结果分析
(1)养老观念为非显著变量,即养老观念对农民参保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2)健康状况预期为负向显著变量,健康风险迫使农民提高保险支出。
(3)社会公平感知为正向显著变量。
(4)性别为正向显著变量。
(5)子女数量为正向显著变量。
(6)受教育程度为显著变量,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参保认知度及自由选择度。
(7)婚姻状况为正向显著变量。
(8)家庭经济状况为正向显著变量。
四、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人口结构、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J]. 蒋彧,全梦贞. 经济经纬. 2018(01)
[2]新农保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中西部跨省研究——基于1010份问卷的实证分析[J]. 张若瑾,邓啓平,刘科.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3]社会公平感、机构信任度与公共合作意向[J]. 张书维. 心理学报. 2017(06)
[4]社会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J]. 赵建国,于晓宇. 财贸研究. 2017(03)
[5]农村居民参与新农保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陈其芳,罗荷花. 经济地理. 2016(08)
[6]公平感对农民工集群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平等意识的调节效应分析[J]. 牛静坤,杜海峰,杜巍,刘茜.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3)
[7]新农保农户参保缴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王良健,刘敏. 西北人口. 2015(02)
[8]农民养老风险、策略与期望的代际差异[J]. 于长永. 农业经济问题. 2015(03)
[9]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 顾永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10]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实证研究[J]. 郝金磊. 农村经济. 2014(04)
本文编号:3671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67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