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布局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布局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低层低密度住宅作为一种住宅形式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以其能为业主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而受到有条件的购房者的欢迎。在此类型住宅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作为住宅设计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规划布局亦随之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网格式、带状式、散点式和组团式为代表的住宅布局类型。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业主在住区布局及所引导的生活方式方面提出更多的需求,市场上此类住宅产品也不再拘泥于既有的布局类型,受基地环境特征、规划布局理念及业主要求等方面的影响,多种布局类型相结合的综合型布局方式的运用日渐增多。在这种条件下,本文针对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布局的研究既是对现有布局类型发展的梳理,又对未来住宅规划布局的发展趋势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本文主体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国内外低层低密度住宅的发展情况,并重点关注国内低层低密度住宅的发展历程,追溯此类住宅发展中的本质内容及当今主要的发展特性,并结合低层低密度住宅主要的产品类型分析作为文章规划布局设计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结合具体案例对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布局的主要类型加以探讨,并讨论适用不同类型布局方式的基地条件;第三部分选取三个此类住宅的经典案例对其规划布局方式及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介绍相关住宅的设计特色作为研究资料的补充;第四部分为对笔者曾参与的工程实践案例香桥郡项目的介绍,并对项目的规划布局及其他特色加以分析,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部分。文章最后结合全文对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布局的分析,对此类住宅布局未来的发展特性及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希冀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各类型布局方式进行很好的概括并为未来住区布局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导。
【关键词】:低层低密度住宅 规划布局 类型 香桥郡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定义11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1.5 研究框架13-14
- 第二章 国内外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布局研究情况及产品类型14-31
- 2.1 国外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布局的研究情况14-16
- 2.2 国内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布局的研究情况16-25
- 2.2.1 国内低层低密度住宅相关研究综述16-17
- 2.2.2 国内低层低密度住宅的发展沿革17-25
- 2.3 当代低层低密度住宅主要产品类型及其特征25-30
- 2.3.1 独栋别墅25-26
- 2.3.2 双拼别墅26
- 2.3.3 联排别墅26-27
- 2.3.4 合院别墅27-29
- 2.3.5 洋房29-30
- 2.4 小结30-31
- 第三章 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布局类型及实例分析31-44
- 3.1 网格式布局31-34
- 3.1.1 网格式布局实例31-34
- 3.1.2 网络式布局的适用条件34
- 3.2 带状式布局34-37
- 3.2.1 带状式布局实例35-37
- 3.2.2 带状式布局的适用条件37
- 3.3 散点式布局37-40
- 3.3.1 散点式布局实例38-40
- 3.3.2 散点式布局的适用条件40
- 3.4 组团式布局40-42
- 3.4.1 组团式布局实例40-42
- 3.4.2 组团式布局的适用条件42
- 3.5 小结42-44
- 第四章 低层低密度住宅经典案例布局方式及设计特色分析44-59
- 4.1 住宅选取条件44-45
- 4.1.1 代表性44
- 4.1.2 先进性44-45
- 4.1.3 权威性45
- 4.1.4 可操作性45
- 4.2 低层低密度住宅经典案例分析45-57
- 4.2.1 基地条件指导下的组团式布局——重庆龙湖·蓝湖郡45-49
- 4.2.2 结合基地独特自然景观的综合式布局——东丽湖·万科城49-53
- 4.2.3 中式传统下的网格式布局——万科第五园53-57
- 4.3 小结57-59
- 第五章 低层低密度住宅工程设计实例分析59-71
- 5.1 项目概况59-61
- 5.1.1 基地区位59-60
- 5.1.2 建设概况60-61
- 5.1.3 设计主题61
- 5.2 规划布局思路61-66
- 5.2.1 以水景与绿化创造更舒适节能的生活空间61-62
- 5.2.2 住区配套的均好性62-63
- 5.2.3 布局建设的连贯性63-64
- 5.2.4 全新的家庭生活观念64-65
- 5.2.5 居住的舒适性和功能的丰富性65-66
- 5.3 住区规划布局66-68
- 5.3.1 公共空间布局67-68
- 5.3.2 入户方式68
- 5.4 小结68-71
- 第六章 结语71-74
- 6.1 生态性71-72
- 6.2 丰富性72
- 6.3 地域性72-73
- 6.4 灵活性73
- 6.5 小结73-74
- 参考文献74-76
- 致谢7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俊;吴钢;;中国低密度住宅设计的工业化方向(二)[J];百年建筑;2003年09期
2 谢岳来;我国郊区低密度住宅开发建设策略探讨[J];城市开发;2004年01期
3 管辉;城郊低密度住宅建筑探讨[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马俊;吴钢;;中国低密度住宅设计的工业化方向(一)[J];百年建筑;2003年08期
5 马俊;吴钢;;中国低密度住宅设计的工业化方向(三)[J];百年建筑;2003年10期
6 严涛;低密度住宅设计及技术含量[J];建设科技;2004年Z1期
7 靳金贵,赵家乐,李翠平;中国低密度住宅设计的工业化方向[J];价值工程;2004年04期
8 皮茜;低密度住宅开发设计中的几点思考[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4年03期
9 胡一锋;低密度住宅开发设计的思考[J];住宅科技;2004年10期
10 洪朝晖;;怎样设计低密度住宅[J];房地产导刊;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鸿儒;;城郊低密度住宅设计探讨[A];2014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居住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朱文俊;“低密度住宅” 两大误区[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通讯员 李凯;低密度住宅承载新生活[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3 徐挺立;低密度住宅建设绕过误区[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4 古景全;低密度住宅受大众追捧[N];郴州日报;2005年
5 中国楼市记者 侯勇;低密度住宅批评[N];中国建设报;2002年
6 姜华;北京低密度住宅销售探营[N];中国建设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陆昀;低密度住宅渐成主流 [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8 刘德涵;迎接低密度住宅的春天[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9 杨永民 本报记者 徐阳;低密度住宅吸引“逃城者”[N];吉林日报;2005年
10 周红玉、赵斌;科学发展低密度住宅[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文杰;低密度住宅总承包项目机电工程风险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龚杰;大城市城郊低层低密度住宅适居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周彦;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布局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4 裘扬;重庆市低密度住宅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杨剑;度假式低密度住宅的设计与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6 徐晖;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朱雪松;低密度住宅外部环境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贺宏洲;长沙低层低密度住宅户外空间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黄志明;低层低密度高档住宅功能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1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106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