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防控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发布时间:2018-03-05 04:00

  本文选题:中国经济 切入点:金融风险 出处:《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金融风险不停地在股票、房地产、债券、互联网金融和外汇等市场之间游走,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金融风险高发期。而增长持续减速导致实体经济投资回报下降,催生大量的僵尸企业并推动金融风险的快速积累;同时杠杆率剧升,流动性充裕与投资机会不足同时并存;一些领域的金融创新比如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在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同时,也制造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而实施多年的"政府兜底"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建议政府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金融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配合,保持经济与金融的相对稳定。第二,放弃政府兜底,强化市场纪律,及时释放风险点,尽快处置僵尸企业与僵尸金融机构。第三,改革金融监管框架,改善政策协调,加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一旦条件成熟走向混业监管,建议考虑采用双峰监管模式。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inancial risk kept in stocks, bonds, real estate, traveling between Internet financial and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shows that the China economy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high growth and financial risk. The real economy slowdown leads to the decline in investment returns, the rapid accumulation of the birth of a large number of zombie companies and promote financial risk; while the leverage ratio rose sharply, ample liquidity and lack of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coexist;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some areas such as Internet banking and shadow bank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also made a lot of new financial risks; and the "government shar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continue. Therefor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financial risk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targets the policy at present. We suggest that the government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macroeconomic policy especially monetary policy should be highly concerned financial risk, With the macro Prudential policy, maintai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tabilization. Second, give up the government transparency, strengthen market discipline, timely release of the risks,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zombie zombie disposal as soon as possible. Third,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framework, improve policy coordination,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ce of regulatory agencies, professional and authoritative. Once the conditions are ripe to mixed supervision, consider using Shuangfeng supervision mod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分类号】:F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维;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2 王松奇;在加大开放深化改革中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J];西南金融;2004年11期

3 张维;;论系统性金融风险控险机制的建设[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4 张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理论导刊;2005年01期

5 董小君;;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的特殊机理[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47期

6 向贤军;;如何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J];时代金融;2006年08期

7 马勇;;系统性金融风险:一个经典注释[J];金融评论;2011年04期

8 温博慧;袁铭;;加总模式变迁视角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演进评述[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08期

9 何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03期

10 谭瓦厦;;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研究刍议[J];中国外资;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葛志强;张立光;姜全;;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实证及宏观审慎管理对策[A];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2010)[C];2011年

2 刘桂荣;;征信体系建设: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新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2 记者 牛娟娟;当前仍需做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工作[N];金融时报;2012年

3 本报评论员;维护金融稳定 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N];金融时报;2012年

4 记者 孙红娟;野村证券: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正积聚[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潘正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紧迫性增加[N];上海证券报;2013年

6 姚玉洁 杜放;系统性金融风险远犹未远?[N];国际商报;2013年

7 项峥;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N];经济参考报;2013年

8 董小君 博士;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特殊机理及化解对策[N];金融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苗燕;央行要求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9年

10 张平 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浅谈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审计揭示[N];中国审计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章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大威;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监管与防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王靖国;顺周期行为机制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与实证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巫卫专;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与监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于华鑫;山东省系统性金融风险识别及其估测[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3 孙晓宁;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4 许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与防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霞;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3年

6 徐亚丽;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监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7 杨丽;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与预测[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8 甘绍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衡量和防范对策[D];河北大学;2013年

9 杨扬;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及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许韶辉;金融子行业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68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1568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2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