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05-2013
本文选题:流通业 切入点:产出贡献率 出处:《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摘要】:基于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构建基本模型,从三次产业整体和细分部门两个层次定量测算2005年~2013年间流通业对各部门的产出贡献率和经济增长拉动率。研究结果表明:从对三次产业产出的贡献来看,流通业对第一产业的产出贡献最大,第三产业次之,对第二产业的产出贡献最小;从对三次产业增速的贡献来看,流通业对第三产业的增长拉动率最高,其次是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增长的拉动率最低。从三次产业细分行业来看,第二产业中,流通业的产出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中这一排序为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其他服务业。考虑到各产业实际增速后,流通业对第二产业各部门的增长拉动率与产出贡献率排序一致,对第三产业各部门的增长拉动率最高的是金融业,其次是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因而发挥流通业的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应加强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提高流通业服务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能力;加强流通业与其他服务业的产业互动性,通过流通业有效带动其他服务部门快速发展;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开发农村消费市场。
[Abstract]: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correlation between industry departments, the basic model is constructe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to each sector and the pulling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from 2005 to 2013 are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 from the two levels of the whole and the subdivis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output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can be see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to the output of the third industry.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output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followed by the third industry, and the least to the secondary industry. From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growth rate of the third industry,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contributed the highest growth rate to the tertiary industry, followed by the secondary industry. The output contribution rate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is from high to low in order of power, heat and water production and supply indus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ining industry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ranking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transportation, warehousing, postal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real estate and leasing business services, finance, and other services. The growth pull rate and the output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to the secondary industry departmen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order of the output contribution rate. The financial industry has the highest growth pull rate to the tertiary industry departments. Secondly, transportation, warehousing, postal servic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rculation system of production material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to serve the secondary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dustrial interaction between circulation and other service industrie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ther service sectors through circulation,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develop rural consumer markets.
【作者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XMZ038) 兰州商学院2013年度重点科研项目(LZ201301)
【分类号】:F724;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天祥;;东中西部地区商品流通业对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的分位数回归分析——基于中国地级市市辖区的数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司增绰;苗建军;;商贸流通业的产业特性和产业地位:苏、浙、鲁、粤的比较——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3 任保平;;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后危机时代扩大总需求中的作用[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宋则;;时空视野中的流通效能本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马强文;任保平;;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学家;2010年11期
6 王俊;;流通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1年01期
7 毛中根;洪涛;;从生产大国到消费大国:现状、机制与政策[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冉净斐;流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与实证[J];生产力研究;2005年03期
9 张学海;;农村商品流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杨波;王章留;;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规律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及理论解释[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天祥;;东中西部地区商品流通业对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的分位数回归分析——基于中国地级市市辖区的数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石明明;张小军;;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转换: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3 马强文;任保平;;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能力的综合测度:1978—2008[J];财贸研究;2011年02期
4 吴鹏程;;我国“民工荒”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基于“供求关系”的视角[J];改革与开放;2012年08期
5 魏婕;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的测度:1978—2009[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2期
6 宗颖;;江苏流通业贡献及其发展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涂洪波;李崇光;孙剑;;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2009年省域的数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黄永兴;刘佩;;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效果测评与路径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孙金秀;林晓炜;;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研究进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吕怀涛;;流通产业对辽宁经济结构的调节作用:理论与实证[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月瀛;;河南省商贸服务业:现状、问题、措施[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朱承亮;岳宏志;;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可;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连刚;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唐红涛;中国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刘凌;论专利·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D];新疆大学;2012年
5 马强文;中国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王锦良;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7 鲁保林;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与现实[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周靖祥;中国内外经济发展失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李晓慧;中国流通业增长效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10 严思屏;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程中的消费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萍;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差距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许蔓菁;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建超;加快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4 李新泉;聊城市“一站式”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罗文凯;甘肃省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1年
6 龚雪;重庆市黔江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7 尹亮;培训评估方法在企业的运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胡晓蓉;山西省流通业竞争力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9 孙畅;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8年
10 王莉;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蕊;;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庄尚文;王永培;;商品流通结构、效率与制造业增长——基于2000—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黄国雄;;论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李蕊,郭振,李洋;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与创新农村商品流通机制[J];商业研究;2000年09期
5 王德章;约翰·亚当斯;宋德军;;现代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6 宋光辉;不同文化程度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国经济增长与教育关系的一种实证分析(1981-2000年)[J];财经科学;2003年01期
7 柳思维;赵锋;徐志耀;;“十一五”期间国内贸易经济研究进展审视[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1期
8 赵晓雷;严剑峰;张祥建;;中国航天产业后向关联效应及前向关联效应研究——以上海数据为例[J];财经研究;2009年01期
9 黄国雄;论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10 晏维龙;;中国城市化对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国家统计局局长 马建堂;[N];人民日报;2011年
2 国家权威机构高级统计师 本报特约撰稿人 梁达;[N];上海证券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王荣阁;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的重大收获——读《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经济经纬;2000年05期
4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5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6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8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9 于秀媛;教育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10 吴盛汉;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72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167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