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英国房地产市场住房满意度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21 15:57
【摘要】:Esterlin在1974提出了一个关于生活幸福水平的伊斯特林悖论,该悖论指出在一个给定的国家,高收入人群可能会更幸福;但在国际比较中,平均的幸福水平并未随着个人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类似的,在1946年到1970年的美国,尽管个人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但是平均的幸福水平并没有显示出长期的增长趋势甚至在1960年到1970年间有所下降。这种有悖于常理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是从伊斯特林悖论这个角度切入,将其在生活幸福水平这一维度的结论延伸至住房满意度。因为生活满意度几乎等同于生活幸福水平,而住房满意度是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Harris等(1979)的研究表明,住房满意度成为了美国人生活满意度中最重要的领域。故本文主要研究英国住房满意度随着个人收入等条件的改善是否存在正向的变化。本文首先探讨了住房满意度的概念,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于住房满意度的决定因子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文献,,并着重考虑社会比较这一概念对住房满意度的影响。本文融入了行为经济学中参考点的概念,即每个居民在决定自己的住房满意度时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参考组,这些参考组是基于居民的社会经济状态、年龄、教育水平和居住区域来设定的。 本文利用1997-2009年英国住房面板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研究社会比较对居民住房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参照组的住房属性对于研究住房满意度非常重要,应该包含在居民住房效用函数之中。此外,本文提出了一种定义个体参照组(与之比较的群体)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新方法构造的社会比较变量均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并支持文章的假设,即住房满意度是一个零和博弈——所有人的住房条件的改善,不会提高其中任何一个人的住房满意度。这个结果有助于解释以下现象:“在过去十几年,尽管英国的一般住房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英国居民的平均住房满意度一直维持不变”。本文认为改善所有人的住房条件不会提升任何一个人的住房满意度。
[Abstract]:In 1974, Esterlin proposed an Eastlin paradox about the level of happiness in life, which points out that in a given country, high-income people may be happier; But i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the average level of happiness does not change with personal income. Similarly,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46 to 1970, although personal income levels rose steadily, the average level of happiness did not show a long-term growth trend or even a decline between 1960 and 1970. This phenomenon, which is contrary to common sense,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academic circ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stlin paradox, this paper extends its conclusion in the dimension of living happiness to housing satisfaction. Because life satisfaction is almost equal to the level of life happiness, and housing satisfac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life satisfaction. Harris et al. (1979) show that housing satisfac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area of American life satisfac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whether there are positive changes in housing satisfac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rsonal income and other condition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housing satisfaction,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the decisive factor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housing satisfa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 comparison on housing satisfaction.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concept of reference point in behavioral economics, that is, each resident has a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group when deciding his or her housing satisfaction. These reference groups are based on the socio-economic state and age of the residents.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he area of residence are se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British housing panel from 1997 to 2009, this paper uses the ordered Logit model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omparison on residents' housing satisfa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housing attributes of the resident reference group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f housing satisfaction and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housing utility function. In addition, a new method for defining individual reference groups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cial comparativ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new method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support the assumption that housing satisfaction is a zero-sum game-the improvement of housing conditions for all. It will not improve the housing satisfaction of any one of them. The results help explain the following: "in the past decade or so, despite some improvement in general housing conditions in the UK, the average housing satisfaction of British residents has remained unchange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mproving the housing conditions of all people will not improve the housing satisfaction of anyone.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99.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时龙;;浅谈社会比较方法[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08期

2 方华;;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自我发展关系探究[J];发展;2008年11期

3 李萱;陈朝阳;马燕萍;;自我结构对社会比较结果的调节[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3期

4 刘佳;;社会比较中的选择通达机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朱建芳;杨晓兰;;中国转型期收入与幸福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04期

6 丁金凤;;浅谈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4期

7 王鑫;;经济学与幸福[J];北方经贸;2012年08期

8 程葵;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及调适[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淑芬;林崇德;俞国良;;3~5年级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学业社会比较的特点[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武岳;胡心怡;申继亮;;流动儿童的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燕平;蒋艳菊;;聋哑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社会比较倾向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雷丹;赵玉芳;赵守良;;社会比较方向及目标可达性对行为水平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卢苏;谢晓非;姜峰;;高合争者的群际社会比较效应:内群体认同的调节与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明姬;施俊琦;王垒;;社会比较倾向量表的修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张利萍;王美芳;;自主比较和社会比较条件下儿童能力判断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黎琳;徐光兴;迟毓凯;王庭照;;社会比较、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褚跃德;许丽媛;;社会比较方向和类型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徐晓飞;陈旭;;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问卷的编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曹轶广;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收到委员提案117件[N];博尔塔拉报;2009年

2 记者  尚慧辉 通讯员  陈伟;我省5个月执行积案6700件[N];山西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陈伟;山西突出重点全力清积[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沈湘平;和谐社会需要四种人文素质[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记者 卫冰;以提高提案工作质量带动政协整体工作进步[N];山西政协报;2006年

6 珍妮·斯科特 大卫·雷昂哈特/文 王雪/编译;挥之不去的阶级界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俊才;情绪的文化塑造与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鹤;社会比较与组织公平的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张靖宇;高中生学业社会比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姜敏;社会比较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旭;社会比较对情绪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5 曹玺勇;获益或损失情景下社会比较对公平决策影响的ERPs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6 周晓禹;初一学生中同伴间的社会比较对信任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7 吕晓敏;社会比较情境下内隐自尊变化的性别差异:恋爱关系中上行、下行比较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8 吴双双;肥胖谈论对身体不满意的影响:社会比较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16年

9 夏丽蓉;性别刻板印象威胁下社会比较反馈对动作学习效果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10 丛艺文;大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其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82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2482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