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论不动产登记中的私权利保护

发布时间:2019-09-16 09:06
【摘要】:不动产登记的属性具有双重性。从实质上来看,不动产登记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物权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不动产登记是实现申请人合同债权等私权利的重要环节。依据法律规定,物权具有三种变动模式:登记生效、登记对抗以及登记处分。但无论在何种登记模式中,从民法的角度来看,不动产登记都是围绕着申请人私权利的实现展开的,都是申请人私法自治的产物。但从形式上来看,不动产登记又主要表现为行政确认,并服务于税收等公法目的。登记事项只有通过法定的程序载入登记薄,才能够发生不动产登记的效力。不动产登记的公法效用与私法效用应当是有主次之分的,即私法效用为不动产登记的主要效用,而公法效用则仅仅是不动产登记的次要效用。 但在实践中,政府在制定登记规定时片面强调不动产登记的行政属性,而忽视了不动产登记的民事属性。路走的远了,就忘了为什么要出发。仅仅从相关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性规章对不动产登记的定义就可以看出,规则的制定者在确定登记规定时根本没有意识到私权利的存在,没有意识到登记申请人的主体地位。不动产登记仅仅被当作纯粹的行政行为,登记申请人仅仅被当作行政相对人。登记规定更多地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主要是为政府的综合治理或者宏观调控目标服务,而不是为私权利的实现服务。 在对不动产登记属性错误判断的基础上,公权力呈现出日益膨胀的趋势,所造成的危害也日趋明显。 首先,登记依据的低阶化直接威胁着物权法定等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不动产登记作为一项基本的物权制度,关系到申请人的重大财产权益。除了全国人民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以外,其他的规范性文件无权制定影响物权变动条件的登记规定。但在实践当中,各种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乃至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都可以创设不动产登记的条件,而申请人的私权利则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物权法定这一物权法的支柱原则日渐分崩离析,因为决定物权类型的不再仅仅是法律,还可能是某地住房局的一纸红头文件。登记标准的地方化以及判决标准的地方化也因此变得难以避免。 其次,登记能力的无限扩张使得政府意志得到了充分的贯彻,使不动产登记充满了不确定性。《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与《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技术规定(试行)》(沪房管权〔2009〕217号,以下简称217号文1)明确设定了文件登记的登记类型。这就使得登记能力的无限扩张成为可能。任何行政机关所制定的任何文件,根据文件登记的规定,都可能登入登记薄,从而对不动产登记产生影响。对政府来说,不动产登记变成了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有效手段和可靠平台,违法建筑、破坏承重结构、偷逃税款甚至违反计划生育等诸多社会问题都可籍此得到解决。然而对于登记申请人来说,登记规定则充满了不确定性,难以对申请登记的结果作出预判,从而使得交易的效率受到影响。同时,登记申请人还可能因此承担本不应承担的社会义务。比如,《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暂行规定的通知》(沪府发[2011]75号)第七条规定,“《拟征地告知书》公布后,拟征地范围内应当执行下列规定,但限制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一)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而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制定的《关于贯彻实施上海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暂行规定的若干意见》(沪规土资法[2011]1096号)第二条规定,“《拟征地告知书》公布后,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将《暂行规定》第七条第二款的相关事项书面通知工商管理部门和被征收土地所在的镇(乡)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过这种文件登记的形式,申请人办理登记的权利就受到了限制。 再次,将不动产登记机关无力审查的内容设定为登记条件,使得不动产登记机关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只能另辟蹊径。有关夫妻财产的归属、继承人身份的认定、登记申请人行为能力的认定等问题,涉及基本的民事权利,不动产登记机关无权也没有能力作出有效的认定,与之相关的问题理应通过诉讼解决。登记规定中所设定的审查标准,看似全面而周到,但实际上却难以落到实处。不动产登记机关要么走走过场,以形式审查为由放弃审查职责;要么以双赢为理由将审查工作外包给公证机构等第三方。设定不合理的审查内容使得不动产登记机关不堪重负,审查的准确性也根本无法得到保障,整个不动产交易最终也只能在高度的盖然性基础上运转,由此产生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也只能由登记申请人承担。 最后,将不动产登记作为不动产政策来运用严重影响法律的稳定性,也使得交易安全岌岌可危。政策与法律具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动产登记是物权法的基本制度之一,理应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但登记实践中,不动产登记往往受到各种不动产政策的影响,时常被当作调控中的一个环节来运用。由于不动产交易涉及金额较大、周期较长,登记条件以及程序的突然改变往往使得申请人措手不及,已经取得的合同权利却无法通过登记最终实现,从而陷入到各种纠纷当中。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强调不动产登记规定背后的私权利。登记定义、登记属性、登记效用、登记能力、登记程序、登记审查以及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等内容的创设,均应当围绕私权利的实现展开。政府在不动产交易当中应当更多地提供行政服务,而不是行政管理。政府在不动产登记当中设定公法义务的做法必须受到限制,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必须充分考虑到对私权利的影响。政府不能任意地以公共利益为借口,将不动产登记当作综合性的管理平台使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2;D9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明;;不动产登记费用制度研究[J];法治研究;2010年09期

2 朱丽娜;李春颖;余华;;不动产登记费用制度的理论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30期

3 叶晓容;;高校不动产的权属辨析理[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4 余卫明;;中外不动产登记机构比较[J];国土资源导刊;2014年04期

5 姚玮洁;莫南;;不动产登记:期待中推进[J];浙江人大;2014年07期

6 赵明;略论我国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6期

7 陈宏榕;立法上应确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J];引进与咨询;2002年06期

8 王京;;不动产登记的要式契约原则[J];中国公证;2002年03期

9 冉富强,韦贵莲;我国不动产登记的公示、公信效力评价[J];平原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王彦;论不动产登记和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J];河北法学;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迎涛;;不动产登记机构设置研究[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文燕;徐亮亮;;论对不动产登记行为的司法审查——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韦文津;;不动产登记基本问题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王克稳;;我国不动产登记中的行政法问题[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唐玲莉;;论不动产登记纠纷中权利救济路径之选择[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6 张磊;胡亮亮;;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赔偿机制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邵晖;;试论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效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吕艳辉;;从《物权法》相关规定看不动产登记的服务功能[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王建;;大陆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士如;;不动产征收补偿比较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不动产统一登记意义远大于反腐[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2 冯海宁;正视不动产登记立法的难度[N];法制日报;2013年

3 早报记者 李云芳;明年上半年推不动产登记条例[N];东方早报;2013年

4 李龙;不动产统一登记要解决好隐私保护[N];广州日报;2013年

5 王利明;“不动产登记”应统一立法[N];人民代表报;2013年

6 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总编、研究员 刘武俊;激活不动产登记反腐正能量[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记者 王立彬;不动产登记条例预计明年6月底前出台[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陈青伟;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有望年内“破冰”[N];云南法制报;2013年

9 特约评论员 杨遴杰;不要误读不动产统一登记[N];中国建设报;2013年

10 魏文彪;不动产统一登记事不宜迟[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向阳;不动产执行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王永亮;论不动产登记中的私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3 毛和文;论英美法系的不动产按揭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王旭军;不动产登记司法审查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李凤章;登记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马栩生;登记公信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许瑛;法国营业资产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传甫;不动产登记效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谭建玲;论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陈炯生;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赔偿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徐冉冉;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5 朱培行;关于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思考[D];山东大学;2009年

6 施竞男;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刘海平;不动产登记若干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瑾;不动产登记错误的民事责任分析[D];广东商学院;2010年

9 逄丽;不动产登记民事和行政关联案件诉讼程序探讨[D];青岛大学;2010年

10 何瑞;不动产查封的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6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2536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7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