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我国房地产企业并购重组的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0:05
【摘要】: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企业的资本集中和产业扩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通过并购重组促进规模的扩大、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几乎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我国的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企业众多、规模偏小、缺乏领头羊是当前的主要产业结构特点,这个特点客观上需要通过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实现优胜劣汰,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事实也顺应了这样的客观需求,从2004年开始,并购重组时代来临.到2010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强和货币政策的紧缩,行业整合和洗牌更是日益加剧。 并购市场异常活跃,理论研究也方兴未艾。国外学者对并购重组的研究历史悠久,结论丰富。并购对于被收购企业来说,能获得正收益,而收购企业则在并购中利益受损。而且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的结论是基本吻合的。我国学术界对并购重组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结论也有差异。根据事件研究法得出的资本市场上股票收益的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并购活动股票收益不管对于目标公司还是收购公司或者总体而言都没有达成一致结论,而是各有千秋,甚至是矛盾和相反的实证结果。但基于会计研究法研究的长期绩效的结论却是大体相同的,即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长期绩效表现出目标公司价值有所提升但有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收购公司的业绩则有减弱现象。 我国现有的研究多数是以所有的并购活动或某个时间段或某个地域空间的并购案例作为样本,也有以不同行业和不同方式的并购作为研究对象的,再或者单独对特定行业的并购作具体研究分析的。由于我国房地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但有关研究还在初探阶段,研究结论也不丰富。本文以房地产企业并购重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已有的并购动机理论和并购绩效理论,针对房地产现实背景和行业特征,以规范研究的方式具体的分析房地产这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然后通过以2008年的并购重组案例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对不同类型并购活动的业绩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业绩差异来逆向推导并购动机。以发现并购重组中的问题和缺陷,有利于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科学、持续、高效的发展出谋献策。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第一,理论分析部分 以相关理论包括效率理论、价值低估理论、管理主义理论和自大学说、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市场势力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再分配理论和税收效益理论为基础,结合房地产行业特征和时代背景,对房产企业基于不同并购动机的几种并购重组的绩效问题进行分析。 (1)国有企业的并购。政府推动的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主要是以拉郎配的方式,对国有上市公司和国有非上市公司进行重新整合,以并购代替破产。其目的是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帮助亏损上市公司扭亏为盈以及一方社会的安定和谐。这种以行政方式而非市场主导的并购,违背了市场规律,更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 (2)土地并购。由于房地产的特殊性,土地是房地产企业商品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企业扩张的必要前提。所以房地产企业的并购多是以购买土地或并购项目公司为主的。基于市场势力理论,有了土地就有了市场,也就有了利润的源泉。 (3)多元化并购。多元化并购基于多元化经营战略理论。房地产业是个高收益也是高风险的行业。跨界经营有成功的案例,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袭击和2010年“国十条”和“国八条”进一步楼市调控措施的出台等经济环境的变化,盲目扩张得到的更多是失败的教训,管理主义理论和自大学说都是其理论解释。 (4)壳资源的并购。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这个招牌作为一种宝贵而稀缺的资源在市场上流动,目标公司可以获得溢价回报,并购公司也可以达到上市融资的目的,虽然短期来看要支付较高的并购成本,但从长期绩效看还是一笔赚钱的买卖。 (5)以资本市场套利为目的的并购重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并购重组一直是我国二级市场上资金炒作追踪的热门题材。所以以此为土壤,滋生了一些以短期获利套现为目的,因为并购所以并购的案例发生,这种并购重组没有价值提高只有利益转嫁。 第二,实证研究部分 以2008年房地产企业并购重组的22个案例为样本,分为非关联交易股权转让、非关联交易股权收购和关联交易的资产重组三种类型,分别研究其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短期绩效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股票对并购重组事件的市场反应,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长期绩效采用会计研究法考察并购重组前三年和后两年的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的结论基本一致。 股权转让类公司在并购事件中收益最大,且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因为中国上市公司壳资源的有限性和现实中资金的巨大需求量形成的矛盾,使得目标公司股东在市场供求中能获得一个较好的溢价回报。收购方获得这个上市招牌以后,融资有道,经过整合或战略调整带领公司走出困境。上市公司的战略性资产剥离也能让公司减轻负担和拖累,围绕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获得竞争力的增强和业绩的提升。 股权收购类公司并购收益为正,但从长期来看不具有持续增长性。并购方公司本身经营良好,业绩突出,具备扩张或转型的动机和基础,但并购完成以后并没有预期中的业绩增长,相反业绩还有被拖累之嫌,说明并购之中的问题依然存在,并购决策是否盲目,整合是否良好等问题都影响并购协同效应、规模效应的发挥。但比起现有研究文献中分析的收购公司都是负收益的状态已经有所改善。 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绩效不佳,而且后期还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公司关联方通过资产剥离,注入、拆分的并购重组模式来操作当期收益,这种并购事件在股票二级市场并没有取得良好的预期,接下来的两三年的经营业绩也并没有明显提高,顶多维持甚至下滑。说明这种购并行为是公司内部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支持性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上市公司满足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融资资格的管制要求,掏空性并购则是赤裸裸的利益侵占行为。 非关联交易的股权转让和股权收购都能取得正收益,说明这种类型的并购动机是出于以公司经营战略发展为目的的,也就是战略型并购:关联方之间的并购重组短期绩效为负收益,长期来看也没带来正回报,可以推断这种重组更多的是出于美化财务报表的需要,也就是财务型重组。 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对并购重组提出两个方面的改进建议,一个是基于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视角,从加强产业引导、结构调整,建立平等的市场机制并购市场,完善重组立法、信息披露制度和增强审批模式的透明度,完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和中介机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措施;第二个是从企业的角度,加强决策机制、股权治理、并购整合和风险控制四个方面的改善。 房地产行业事关国计民生,并购重组案例不管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举足轻重的。本文把视点聚焦在这个具体的行业进行深入研究,预期达到如下贡献: (1)分别研究股权转让、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三种类型,以独特的视角集中在是否关联交易这个性质上,考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并购案例的市场反应和财务业绩,得出了非关联交易性质的并购收益好于关联交易型重组事件,而非关联交易中的股权转让又比股权收购绩效提升更明显。 (2)从不同类型的并购绩效出发,分析绩效差异的原因,进而归纳出不同并购类型的原始动机。这有别于一般的思路,根据并购动机分析并购绩效,而是通过实证结果逆向验证了不同的并购动机会导致不一样的并购绩效,即战略型重组是良性并购;而财务型重组是不值得鼓励的。 (3)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国情和房地产行业特点,针对我国房地产企业并购重组中存在的缺漏提出了多方面的改进建议,为政府和监管机构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依据,也为帮助企业并购战略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参考意见,共同促进房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93.33;F2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安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短期价值效应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3 费一文,蔡明超;上海股市股权收购效果分析[J];世界经济;2003年05期

4 张新;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5 奚俊芳;于培友;;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绩效研究——基于经营业绩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04期

6 高见,陈歆玮;中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效应分析[J];经济科学;2000年01期

7 周晓苏;唐雪松;;控制权转移与企业业绩[J];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04期

8 陈信元,原红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1998年10期

9 陆国庆;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资产重组类型的绩效比较——对1999年度沪市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0年06期

10 李心丹,朱洪亮,张兵,罗浩;基于DEA的上市公司并购效率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本文编号:2689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2689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c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