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市镇形成机制及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3:36
【摘要】: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我国大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市区人口和产业不断聚集,形成了城市以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发展模式,导致中心城区密度过高、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城市住房短缺、房价飞涨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城市人口、交通、就业、居住环境与质量等等问题,为克服小规模土地开发效率偏低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规划界提出新市镇建设的思想,从城市区域角度分散大城市压力。新市镇正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顺应着要素向郊区扩散的趋势,人为规划建设的新兴城市型社区,它具有自给自足、均衡发展的特性,既是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的产物,又是郊区自身城市化的集聚中心。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首先,从新市镇发展的历史回顾入手,分析新市镇的由来以及新市镇在建设中的开发主体、资金来源等要素。之后,本文对国外及港台地区新市镇的建设历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探寻其形成机制,建设模式,管理方法等。文章的主体是重点分析归纳我国新市镇的形成机制,总结我国新市镇的发展模式。实践证明,在郊区建设具有自足性的新市镇能够缓解大城市市区人口压力、优化城市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使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步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而不断加快,部分大城市中心城区在经历了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后进入了离心分散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建设新市镇不仅顺应了大城市郊区化的要求。也是对我国长期以来提倡的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延续和升华。 文章最后通过分析、总结,得出基本结论。探寻出适宜我国新市镇建设的基本模式,管理方法、政策保障等。并对我国新市镇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有利于我国新市镇健康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99.2
【图文】:
1465.1km2。尤其是从 1990 年开始,北京城市化发段。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受经济和人口迅速增大的发展处于自发扩张阶段。短短 6 年时间里,建设用 1465.10km2。这一阶段的城市扩张的用地基本上是 年,经过了 1990—1995 年间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这展状态,空间范围的扩张不再是大幅度的。从 1996—为 0.33%,主要来源仍为耕地,不过转化的耕地面积仅相应的措施对耕地进行保护,耕地面积在这 5 年里有3km2增加到 2029.05km2。在这一时期,建设用地中来 2000 年耕地总面积的 6.41%;其次来源于林地,转化面积的 5.02%。[37] 年,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尤其短几年时间,建设用地面积从2004年的2049.40km2增
即:一个中心城:上海市外环线以内的600平方公里左右区域内—松江新城;9个新镇:宝山、嘉定、青浦、松江、闵行、奉贤南桥、金山、临港新城、崇明城桥。(图4—5)图4—5:上海“一城九镇”空间分布图图来源:上海《城镇体系有关概念》“一城九镇”较为普遍地强调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建立显著的中心与边界、建立步行圈等观念,重视公共空间的设计,并通过功能混合、公共交通组织等措施使城镇形态体现多样性与紧缩性。[45]同时,部分城镇在设计中利用生态绿地、农用地等作为城镇边界,形成了“分散化集中”的紧缩性城镇形态模式,为可持续发展城镇形态的探索提供了实践。2.北京北京市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调整行政区划,设计建设卫星城镇来疏散主城产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加快新城建设的步伐。1958年6月,在北京市上报中央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中提出:为了缓解市区人口过分集中的压力和矛盾,在城市空间布局上采取“子母城”的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99.2
【图文】:
1465.1km2。尤其是从 1990 年开始,北京城市化发段。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受经济和人口迅速增大的发展处于自发扩张阶段。短短 6 年时间里,建设用 1465.10km2。这一阶段的城市扩张的用地基本上是 年,经过了 1990—1995 年间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这展状态,空间范围的扩张不再是大幅度的。从 1996—为 0.33%,主要来源仍为耕地,不过转化的耕地面积仅相应的措施对耕地进行保护,耕地面积在这 5 年里有3km2增加到 2029.05km2。在这一时期,建设用地中来 2000 年耕地总面积的 6.41%;其次来源于林地,转化面积的 5.02%。[37] 年,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尤其短几年时间,建设用地面积从2004年的2049.40km2增
即:一个中心城:上海市外环线以内的600平方公里左右区域内—松江新城;9个新镇:宝山、嘉定、青浦、松江、闵行、奉贤南桥、金山、临港新城、崇明城桥。(图4—5)图4—5:上海“一城九镇”空间分布图图来源:上海《城镇体系有关概念》“一城九镇”较为普遍地强调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建立显著的中心与边界、建立步行圈等观念,重视公共空间的设计,并通过功能混合、公共交通组织等措施使城镇形态体现多样性与紧缩性。[45]同时,部分城镇在设计中利用生态绿地、农用地等作为城镇边界,形成了“分散化集中”的紧缩性城镇形态模式,为可持续发展城镇形态的探索提供了实践。2.北京北京市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调整行政区划,设计建设卫星城镇来疏散主城产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加快新城建设的步伐。1958年6月,在北京市上报中央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中提出:为了缓解市区人口过分集中的压力和矛盾,在城市空间布局上采取“子母城”的形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玲;;对城市建设拆迁中土地制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年02期
2 何丹;蔡建明;周t
本文编号:2721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272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