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营改增”对企业劳动投入影响的行业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17:04
【摘要】:2016年5月1日我国“营改增”改革扩大到国内所有行业。“营改增”消除重复征税、给经济注入活力、鼓励研发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是我国完善纳税制度的必经之路。但是政策的实践和学术研究上存在一些争议,如“营改增”使某些企业税负加重、“营改增”不利于收入分配、“营改增”抑制企业雇佣劳动等。其中“营改增”对企业劳动投入的影响和居民收入息息相关,但现有文献对这一问题研究较少,认识“营改增”对企业劳动投入的影响对全面准确认识其政策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由于行业特点,“营改增”对不同行业劳动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进行行业差异分析有助于更精准、更深入认识到改革对劳动投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为政策制定发挥参考作用。本文先构建一个数理模型进行理论分析,阐释了“营改增”引起固定资产替代劳动投入的原理,认为替代效应与支出效应影响固定资产对劳动的替代性,这种替代性又影响劳动投入。接着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营改增”的劳动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和行业差异分析。最后文章就“营改增”对各行业劳动影响的时间趋势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得出:“营改增”减少了总体行业、金融业、建筑业劳动投入;增加了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劳动投入;增强了总体行业、金融业、建筑业替代性;减小了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的替代性。“营改增”对不同行业的劳动投入存在显著差异,且除生活服务业外各行业替代性和劳动投入变化方向相反。“营改增”引起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劳动投入的变动幅度随着时间减弱,而“营改增”引起的生活服务业替代性先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弱的幅度变大。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对金融业、建筑业制定纠正“营改增”非中性的政策,以缓解“营改增”对劳动雇佣的不利。此外,由于改革使得建筑企业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投入,对建筑业制定政策时还应当减轻税负以使之更好地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12.42;F272.92
【图文】:

趋势图,劳动投入,企业,趋势


而改革行业则呈现较为强烈的下降趋势,改革总行业的平均劳动投入相对于上市公司总体下降,对于这究竟是不是“营改增”的影响,接下来将进一步对其进行实证检验。金融业的平均劳动投入在四个改革行业中是最大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平均劳动投入在不同的年份相对大小不一样。改革各行业平均劳动投入变动趋势不相同,2015-2016 年间,金融业和建筑业呈现下降趋势,而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业呈现上升趋势。图 3.1 中四个改革行业在 2014-2015 期间平均劳动投入均存在上升趋势。这究竟是不是“营改增”的影响,接下来将进一步对其进行实证检验。金融业平均劳动投入在 2015-2016 呈现下降趋势,2016-2017 呈现上升趋势;建筑业企业的平均劳动投入在 2015-2016 呈现下降趋势,2016-2017 呈现上升趋势;生活服务业的平均劳动投入在 2015-2016 呈现上升趋势,2016-2017 呈现下降趋势。这三个行业的平均劳动投入在 2015-2016 期间和 2016-2017 期间的变化方向相反。

趋势图,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趋势,固定资产投资


定资产、规模变动趋势如图 3.2、3.3 所示。中国上市公司总体、试点公司总体、金融业公司、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生活服务业公司的2014-2017的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的时间变动趋势如图3.2所示。可知总体上看改革行业总体的平均固定资产投资要略大于上市公司总体的平均固定资产投资。上市公司总体的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在 2014-2017 期间逐年下滑,但改革行业总体的的平均固定资产资投资在 2014-2017 期间有略微的上升趋势,特别是2015-2016 期间上升幅度变大,显示“营改增”后企业试点企业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对于这究竟是不是“营改增”的影响,接下来将进一步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各试点行业的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的随时间的变动趋势不一样,在 2015-2016改革期间,金融业、房地产业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建筑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四个试点行业 2016-2017 的平均固定资产都呈现下降的趋势。金融企业在2014-2015 期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减少,2015-2016 期间增加;建筑业在在2014-2015 期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

企业规模,变化趋势,差分模型


图 3.3 企业规模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锐思数据库 2013-20173.4 双重差分模型的设定由于“营改增”的推行模式是小范围试点逐渐扩大实施范围,因此双重差分模型较为适合被使用在改革试点中进行政策评估。“营改增”的范围以行业为标准,以时间为特征,可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这样的存在双重差异的样本,从而验证“营改增”对企业劳动投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Ashenfelter(1985)较早将自然实验和双重差分法从自然科学界引入西方经济学界[33]。美国 1986 年推行的税收改革法案对不同收入阶层产生的影响不同,一些经济学家就利用这次改革带来的双向差异性-时间前后的差异性和不同阶层的差异,来估计税制改革对人们行为产生的政策效果[34-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希明;任若恩;;测量中国经济的劳动投入:1982—2000年[J];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2 刘丹丹,吕文婧;劳动投入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2004年01期

3 关宇萍;劳动投入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协调趋势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02期

4 敬同泉;现阶段增加农业劳动投入的重要性[J];中国农村经济;1990年12期

5 王晓桦,路孟月,詹文宏;全浮工资制:完善企业工资机制的优化选择[J];理论教学;1988年05期

6 李治国;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特点[J];消费经济;1988年03期

7 杨中万,邹树林;论增加农业劳动投入[J];财经科学;1992年03期

8 李跃;姬卿伟;;中国真实劳动投入测算[J];人口与经济;2018年05期

9 李长辉;一种新的劳动投入量测算方法[J];中国工程师;1996年04期

10 陈平;劳动投入与生产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马文杰;冯中朝;;湖北2004年度水稻生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朱承亮;岳宏志;;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与来源分解[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许晶华;;信息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文杰;冯中朝;;湖北2004年度水稻生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曹阳;;就业压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渐进性[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李崇光;;技术、资本、劳动投入与集约农业增长方式[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陈春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结构及其类型划分[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8 张永军;;中国经济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下篇)[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范晓曼;林毅夫为物价低迷支招[N];华夏时报;2003年

2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长保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管理处处长 武志刚;从农户劳动投入变化看劳动力转移[N];农民日报;2010年

3 南京大学 刘志彪;重塑学术规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省农林厅作栽站;高效种粮需考虑的问题[N];江苏科技报;2006年

5 杨东辉;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散粮交割机制凸显市场效率[N];期货日报;2004年

6 中信标普指数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罗林;中国经济自然增长率显著提高[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守英;当前中国已经步入“城乡中国”阶段[N];北京日报;2019年

8 瑞银财富管理南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 郑汪清(Kelvin Tay);新加坡:亚洲最不看好的市场[N];证券时报;2014年

9 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新时期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应向何处转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10 卓勇良;谱写浙江创业新传奇[N];浙江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明宝;小农理性及其变迁[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姜天龙;吉林省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和效率的实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3 赵佳丽;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经济增长的多路径测度与评价[D];山西财经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家莹;“营改增”对企业劳动投入影响的行业差异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2 凌海波;市场化进程中浙江农户非农劳动投入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刘可英;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庆帅;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5 孙剑锋;并购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及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庞达;实际汇率对失业率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4年

7 吴鹏;信息技术与生产率——我国经济增长及企业增长方式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8 严凤云;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刘丹丹;未观测经济与GDP的全面核算[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王俊华;制度创新对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D];沈阳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81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2781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7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