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07:02
   本文要研究的是以广义影子银行(含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冲击下的流动性问题与应对措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在危机的扩散和增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历史阶段性深刻变化为背景,系统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尤其是广义影子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冲击可能引起的流动性问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国内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地方债和与房地产相关的信托产品迅速膨胀。此外,从2010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社会资金开始转向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原有金融系统产生了巨大冲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系统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式的“金融脱媒”问题,即资金从传统商业银行系统流向互联网金融领域,导致信用体系流动性短缺,甚至引起信用危机;第二,地方债和房地产信托等成为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主要内容。以上两种趋势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了重大冲击,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宏观流动性的大幅波动。 首先,本文借鉴Gertler、Karadi (2011)和Kiyotaki、Moore (2012)等对流动性冲击数理模型的研究,对影子银行在当代宏观经济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动态数理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宏观流动性影响的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模型的政策含义。 其次,本文采用2004年1月至2014年9月的有关我国影子银行、货币流动性、银行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等的实际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本文基于Johansen协整检验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影子银行、货币流动性、银行系统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本文还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基于该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探讨了影子银行发展对于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 再次,论文特别分析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广义影子银行中的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的影响,尝试建立流动性流量矩阵来考察互联网金融对宏观流动性的影响。 最后,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推动金融系统出现广泛流动性问题时的治理方法和原则,即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在分析宏观审慎监管原则时,从多个维度总结和归纳了可采纳和使用的宏观审慎工具。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F83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当前流动性问题的宏观背景
        1.1.2 中国金融结构与流动性
    第二节 现阶段中国的主要金融创新:影子银行的发展
        1.2.1 影子银行
        1.2.2 互联网金融——广义影子银行
    第三节 流动性、机构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
        1.3.1 流动性
        1.3.2 机构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五节 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
        1.5.2 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微观层面流动性问题的最新研究
    第二节 影子银行的既有研究分析
        2.2.1 影子银行的定义
        2.2.2 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
        2.2.3 影子银行规模的测算
        2.2.4 影子银行的特点与风险特征
        2.2.5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
        2.2.6 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2.7 影子银行的监管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的既有研究综述
        2.3.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2.3.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2.3.3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模式
        2.3.4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2.3.5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第三章 影子银行对宏观流动性影响的动态数理模型分析
    第一节 影子银行对宏观流动性影响的基本分析逻辑
        3.1.1 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现有学术研究对其风险的基本认识
        3.1.2 影子银行对宏观流动性影响的叙述逻辑阐述
        3.1.3 金融中介对宏观流动性影响的近期研究文献梳理
    第二节 影子银行对宏观流动性影响的数理模型设定
        3.2.1 动态数理模型的基本设定
        3.2.2 模型的均衡求解
        3.2.3 模型的均衡结果分析
    第三节 影子银行对宏观流动性影响数理模型的政策含义分析
        3.3.1 对资产购买支持计划的分析
        3.3.2 对流动性要求限制政策的分析
        3.3.3 对沃克尔准则管理政策的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我国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实证模型的提出
        4.1.1 模型的设计与主要变量选取
        4.1.2 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4.1.3 主要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4.1.4 变量间的协整检验
    第二节 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流动性影响的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4.2.1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2.2 方差分解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义影子银行对流动性影响——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
        5.1.1 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发展
        5.1.2 互联网金融的真实含义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和宏观流动性的挑战
        5.2.1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差异及其挑战
        5.2.2 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的影响
第六章 当代流动性问题的治理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银行向影子银行的发展
        6.1.1 美国为主的金融系统演变
        6.1.2 金融系统中影子金融部门的集中和转换
        6.1.3 美国对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监管实践的简述
    第二节 金融深化发展后的货币政策原则
    第三节 宏观审慎监管:原则和工具
        6.3.1 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与原则
        6.3.2 关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争论与具体工具的探讨
        6.3.3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宪容;;美国次贷危机的信用扩张过度的金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2 王达;;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3 周莉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4 朱孟楠;叶芳;赵茜;王宇光;;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问题——基于最优资本监管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5 黄益平;常健;杨灵修;;中国的影子银行会成为另一个次债?[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6 陈剑;张晓龙;;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2000—2011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8期

7 毛泽盛;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8 齐萌;;后危机时代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变革[J];财经科学;2013年04期

9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10 王博;刘永余;;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及其启示[J];金融论坛;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2892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2892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8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