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中美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特征及风险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1 18:43
  影子银行体系是传统商业银行之外进行流动性,期限和信用转换但所受监管较少或不受监管的业务或金融实体。影子银行系统是美国商业银行出于生存需要主动创新和改变经营模式的结果。19世纪70年代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形成包括金融公司,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结构化投资机构,信贷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证券借出人,专门金融公司以及政府支持企业相互依托的风险链条。2011年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资产规模达到23万亿美元,占全世界影子银行规模的35%,比2005年的44%有所下降。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的高度关注,与此形成对比的是08年之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资产规模一路增长。本文详细系统性梳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发展的历史,规模,发展原因,业务模式和监管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发展原因,业务模式,资金流动方向,监管模式等不同特征对中国和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进行详细的比较,然后深入分析二者风险的异同,得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当前的发展程度更类似于美国70年代的情况,根本上是由利率市场化金融...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美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特征及风险的比较研究


委托贷款规模呈上涨趋势

模式图,中国信托业,信托模式,模式


第四,2010年银信合作业务的开展,信托公司为银行贷款提供出表通道,助推了信托业的快速增长。图3.3 中国信托业高速发展信托的业务模式可以分为单一信托模式和集合信托模式,单一信托模式分为以机构为核心的大客户主导的“非银信理财合作单一资金信托”和以银行理财资金为主导的“银信理财合作单一资金信托”,个人为核心的合格投资者主导的“集合资金信托”。信托公司运用信托资产方式分为债权投资方式,股权投资9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网站。10数据来源保监会网站。

类型,典当行,房地产抵押,质押


规允许典当行设立分支机构,扩大抵押物范围,典当行业才得到快速发展。止到 2013 年 9 月底,全国典当企业数量 6833 家,同比增长 16.2;全行业总额 1297.2 亿元,从业人员 5.6 万人。2013 年典当余额 866 亿元,同比增8.1%。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限制货币信贷增长的紧缩政策,影响中小企业资问题,从而刺激了典当行业的发展;其次典当行自身行业特点,具有小额性捷性的融资特性,无须像银行一样经过严格的审核批准,典当行在取得足值的抵质押物品后,对客户的贷款用途不设限制,不干预企业经营的融资。第三,典当行的期限最短,一般不超过六个月,相比于银行利率水平更活,收费项目可以报出更高的贷款利率要求水平。典当融资从业务结构上看,动产质押、房地产抵押、财产权利质押是三营业务,2013 年比重分别为 28.7,52.3%,19%,与 2012 年相比,总体结构保持稳定。受房地产宏观调控、行业竞争加剧、业务转型等因素影响,20房地产抵押业务比重较 2012 年略有下降,但仍然超过 50%。图 3.5 如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子银行与金融危机[J]. 徐一睿.  新产经. 2013(10)
[2]正确看待影子银行 积极引导健康发展[J]. 樊志刚.  前线. 2013(09)
[3]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现状及其风险评估[J]. 王守贞,于明,符则芬.  海南金融. 2013(08)
[4]影子银行:侏儒如何变巨人?[J]. 杨中旭,周政华.  中国新闻周刊. 2013(25)
[5]中国影子银行面临着巨大系统性风险[J]. 易宪容.  新产经. 2013(02)
[6]影子银行系统风险及监管思路[J]. 计岱琳.  金融发展研究. 2012(12)
[7]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及外延[J].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与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联合课题组.  金融发展评论. 2012(08)
[8]中国的影子银行会成为另一个次债?[J]. 黄益平,常健,杨灵修.  国际经济评论. 2012(02)
[9]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系统比较与建议[J]. 李东卫.  贵州农村金融. 2012(02)
[10]中国影子银行:是否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构成威胁[J]. Alicia Garcia Herrero,Stephen Schwarts,Le Xia,George Xu.  金融发展评论. 2012(01)



本文编号:3131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3131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9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