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徐州轨道交通建设对房价的影响——基于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发布时间:2021-06-12 02:05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对房价的影响,现有研究未从理论上分析轨道交通对房价影响的作用机制,且实证中未考虑空间相关性.本文系统构建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房价影响的作用机制,并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轨道交通对房价影响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房价的作用过程分为效应产生阶段和市场对效应感知与转化阶段;徐州轨道交通临近开通时对房价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徐州房价上涨610元/m2;轨道1号线的建设对房地产市场的效应已经充分转化到房价上,2号线和3号线的效应还未充分释放. 

【文章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8(0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徐州轨道交通建设对房价的影响——基于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徐州市轨道交通及样本小区分布图

房价,效应,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效应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交通改善、区位选择和城市触媒3个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交通压力有补充和替代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交通问题对城市发展造成的制约.此外,城市轨道交通是在已有的城市布局和未来规划基础上进行路线与站点设置,对城市区位产生重要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因拥有固定大型站点,能够对人流产生集聚作用,从而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形成城市触媒,带动周边配套项目发展,相应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房价产生的效应,其本质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城市内部进行的一系列升级改造,从而对外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对内改善交通状况、完善基础设施.各个效应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城市,从而形成可能推动房价上涨的综合效应.具体效应产生机制见图2.2.2 市场对效应感知与转化机制

转化机制,房价,轨道交通,效应


轨道交通对房价的效应产生后,传递出去被市场真实感知方能转化为房价变化.地方政府为弥补财政负担同时缓解交通压力,以提升城市形象来推动城市建设,因而轨道交通建设效应产生后政府急需将其充分释放.在政府推动下,开发商与物业率先积极响应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效应的扩散,通过针对性方式将城市轨道的功能预期反馈于城市居民,以求获取最大利益.在3者共同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效应向城市居民传递过程中,城市居民能够感知到这种效应并判断其会否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影响.当潜在消费者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效应没有明确感知或感知后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效应预期没有需求,此时该消费者并不会为城市轨道交通买单.当且只有潜在消费者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充分感知并愿意为之承担费用的情况下,影响房产供需效应才能够传达至房地产市场并产生作用.感知与转化机制如图3所示.3 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基于三网融合交通系统的分析[J]. 罗欣然,岳邦佳,林爱文,陈飞燕.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2)
[2]高铁站促进周边建设对南通西站布局的指导意义[J]. 薛小同,董超杰.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7(04)
[3]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提高和住宅价格增值关系[J]. 武倩楠,叶霞飞.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4]地铁开通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 王岳龙.  经济评论. 2015(03)
[5]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分析——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J]. 王德起,于素涌.  城市发展研究. 2012(04)
[6]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地铁一号线为例[J]. 张维阳,李慧,段学军.  经济地理. 2012(02)
[7]轨道交通对其沿线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分析——以北京地铁5号线为例[J]. 冯长春,李维瑄,赵蕃蕃.  地理学报. 2011(08)
[8]城市轨道交通对其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分析——以北京市地铁四号线和八通线为例[J]. 苏亦宁,冯长春.  城市发展研究. 2011(07)
[9]通勤成本与轨道交通周边房价的空间分布——以北京地铁五号线周边住宅市场为例的实证分析[J]. 董藩,丁宏,赵安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轨道交通对住宅房地产价值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J]. 刘贵文,彭燕.  城市问题. 2007(01)

硕士论文
[1]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时空效应研究[D]. 陈一秀.长安大学 2016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的联合开发策略研究[D]. 熊睿智.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25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3225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3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