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中平路的保护性规划及其建筑的综合性整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03:10
本文关键词:福州中平路的保护性规划及其建筑的综合性整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加速阶段的初期,由于盲目地强调城市的规模,出现了种种的问题:城市人口过度密集;污染严重的工厂需要外迁;逐渐老化的历史街区与地段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新;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道路拓宽等等。城市现代生活与旧街区局限性的矛盾尤为明显,城市内部的更新与改造悄然开始并不断加深。从总体规划到城市设计,保护意识严重不足。由于片面地追求容积率,大体量、超高度的高楼大厦破坏了原有的城市肌理及其历史风貌。有些历史建筑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和修复或被破坏或被拆除。此外,在拆迁过程中,原住民被异地安置,导致原社区的消失。由于新建住区和街区缺乏传统社区的凝聚力,因此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与再利用,成为社区软环境“再造”的重要途径。城市建设的重点从“更新”转向“再造”,这一次人们把目光重新投向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上。福州城区的城市化进程大致也经历了加速与大规模更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福州市区的扩张从原来的鼓楼区、台江区两个区发展到今天的五个区。福州现仅存三个历史街区,其中最为精彩的“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因城市道路建设(吉庇巷、杨桥巷、衣锦坊)与房地产开发,变成了“二坊五巷”。“朱紫坊”与“上下杭”两个历史街区目前正在“保护”的大旗下进入开发阶段,破坏在所难免。只是在这次大建设中,历史建筑能保住多少,抢回多少?中平路作为上下杭历史街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少量的文物建筑,清末至民国的历史建筑甚多。本课题以小小的中平路历史地段为例,试图在城市设计层面探索保护性规划的途径,在建筑保护层面研究历史建筑综合性整治的办法。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论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况。第二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从历史名城福州着手,具体研究中平路历史地段的历史与发展,提出“中平路历史地段”需要放在“上下杭历史街区”背景中加以研究。在保护性规划设计的方面,提出了在“整体性原则”下对中平路的历史风貌的取舍与维持、道路结构的梳理与拓建、街道尺度的调整与控制、环境景观的保护与发掘等。在历史建筑的整治方面,文章提出先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类,强调差异性才有针对性,才能在保护的整体性概念下有的放矢。对文物建筑应采取真实性修复的方法;对历史建筑应采取保护性改造的方法;对新建建筑应采取延续性设计的方法。本文把真实性修复、保护性改造、功能性扩建和延续性设计等多种方法视为一个整体,称之为“综合性整治”。
【关键词】:中平路 历史地段 保护性规划 历史建筑 综合性整治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2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目的10
- 1.1.3 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内容与范围11-13
- 1.2.1 研究范围11-12
- 1.2.2 研究内容12-13
- 1.2.3 创新之处13
-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13-15
- 1.3.1 概念界定13-14
- 1.3.2 相关理论14-15
- 1.4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概况15-22
- 1.4.1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概况15-17
- 1.4.2 国内历史街区保护与再造研究概况17-20
- 1.4.3 福州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概况20-22
- 1.5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22-25
- 1.5.1 研究方法22-24
- 1.5.3 文章框架24-25
- 第2章 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中平路背景研究25-40
- 2.1 福州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25-27
- 2.1.1 地理环境25
- 2.1.2 历史沿革25-27
- 2.2 福州的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27-31
- 2.2.1 远古至晋朝时期的福州27
- 2.2.2 唐宋时期的福州27-28
- 2.2.3 明清时期的福州28-29
- 2.2.4 民国时期的福州29-30
- 2.2.5 新中国的福州30-31
- 2.3 福州市历史街区分布概况31-37
- 2.3.1 三坊七巷历史街区31-32
- 2.3.2 朱紫坊历史街区32-34
- 2.3.3 上下杭历史街区概况34-37
- 2.4 中平路历史地段概况37-40
- 2.4.1 地域范围37-38
- 2.4.2 建设历史38
- 2.4.3 现状分析38-39
- 2.4.4 业态变迁39-40
- 2.5 本章小结40
- 第3章 中平路的街巷保护性规划设计40-65
- 3.1 中平路地段的整体风貌41-47
- 3.1.1 街巷风貌41-44
- 3.1.2 建筑风貌44-46
- 3.1.3 景观风貌46-47
- 3.2 中平路地段的街道空间47-53
- 3.2.1 街道空间的现状47-48
- 3.2.2 道路交通的梳理48-51
- 3.2.3 街道尺度的控制51-53
- 3.3 中平路段环境景观53-60
- 3.3.1 中平路段环境景观现状53-56
- 3.3.2 中平路段景观保育56-57
- 3.3.3 中平路段景观再造57-60
- 3.4 人文风貌与业态60-62
- 3.4.1 建设历史的延续60-61
- 3.4.2 文化特色的继承61
- 3.4.3 业态现状的协调61-62
- 3.5 本章小结62-65
- 第4章 中平路历史建筑的综合性整治65-79
- 4.1 历史街区内建筑的分类与整治65-67
- 4.1.1 历史街区建筑的分类方法65-66
- 4.1.2 历史建筑的整治方法66-67
- 4.2 文物建筑的真实性修复67-70
- 4.2.1 真实性修复方法67
- 4.2.2 文物建筑黄培松故居的真实性修复67-70
- 4.3 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改造70-73
- 4.3.1 保护性改造方法70-71
- 4.3.2 浣花庄西菜馆实例分析71-73
- 4.4 新建建筑的延续性设计73-76
- 4.4.1 延续性设计方法73-74
- 4.4.2 中平公寓实例分析74-76
- 4.5 本章小结76-79
- 第5章 结语79-83
- 参考文献83-85
- 鸣谢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关瑞明,陈力,朱怿,王珊;传统民居的类设计模式建构[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福州中平路的保护性规划及其建筑的综合性整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37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