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基于原住民与市民感知的滇池湖滨区空间正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2 19:04

  本文关键词:基于原住民与市民感知的滇池湖滨区空间正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围绕湖滨区的一系列的造城圈地运动逐步展开。紧邻城市的湖滨区成为了转型期社会各阶层矛盾集中爆发的空间载体。在城市化和生态建设的背景下,滇池湖滨区征地矛盾频频发生,空间正义问题也更突出。而当前国内外关于空间正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源配置方面,关于利益主体感知视角的正义问题研究比较缺乏。本文采用遥感影像判图、GIS、问卷调查、SPSS和AMOS分析的方法,针对滇池湖滨区的空间生产特征、空间生产不正义的现象进行总结。应用空间正义的理论,总结得出空间正义感知指标体系。结合滇池湖滨区的特点,进一步建立滇池湖滨区空间正义感知体系。分别针对征地背景和生态建设背景,作出两类对比,即原住民对内的两两比较和原住民与市民之间比较,运用SPSS进行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在运用AMOS软件建立空间正义感知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四类主体的群组分析,比对回归系数。’以此归纳出原住民与市民感知的异同性规律,进一步揭示背后的原因。研究结论如下:(1)滇池湖滨区空间生产的特征:①建设用地特征由乡村空间自由蔓延式转变为房地产为主导;房地产、旅游用地向湿地扩张;②湖滨边缘区生地变成熟地,土地增值潜力巨大。滇池湖滨区的空间生产的不正义现象突出。一方面,在湖滨区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下的空间主体被置换,新的圈层结构产生,空间隔离趋向明显;另一方面,湖滨区入滇河道岸线出现部分私有化。(2)空间正义感知的指标体系可以通过意图正义、过程正义和结果正义三个维度进行测度。并且,市民和原住民对于滇池湖滨区空间正义感知的差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原住民之间的被剥夺感,从强到弱依次为旅游搬迁原住民地产搬迁原住民生态搬迁原住民;②市民比原住民更加认同意图正义:③原住民比市民更加忽视过程正义和结果正义。另外,市民和原住民一致性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不同类型原住民对于空间正义感知维度重要性判断基本一致:②市民与原住民都不认同结果正义维度自身经济效应的实现。(3)探究空间正义感知异同背后的原因,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公众公平享有湖滨公共资源的权利存在剥夺风险;②空间生产主体之间经济利益分享机制不足;③市民社会下原住民正义价值的消解。本文立足于居民感知视角对空间正义进行批判,拓展了空间正义问题新的研究思路。为解决城市型湖滨区空间生产利益失衡问题提供依据,对公平正义的开发提供指导。
【关键词】:空间正义感知 原住民 市民 滇池湖滨区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6
  • 第一章 绪论16-32
  • 1.1 研究背景16-17
  • 1.1.1 生态文明建设16
  • 1.1.2 新型城镇化16
  • 1.1.3 滇池湖滨区现有问题16-17
  • 1.2 研究综述17-27
  • 1.2.1 概念解析17
  • 1.2.2 关于空间生产、空间正义的研究综述17-24
  • 1.2.3 滨水区空间生产、空间正义研究基础24-26
  • 1.2.4 研究述评26-27
  • 1.3 研究意义27
  • 1.3.1 理论意义27
  • 1.3.2 现实意义27
  • 1.4 研究内容27-28
  • 1.5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8-32
  • 1.5.1 研究区域概况28-29
  • 1.5.2 研究方法29-30
  • 1.5.3 技术路线30-32
  • 第二章 滇池湖滨区空间正义问题32-53
  • 2.1 滇池湖滨区空间生产的背景32-36
  • 2.1.1 生态建设32-33
  • 2.1.2 城市化33-36
  • 2.2 滇池湖滨区空间生产的特征36-50
  • 2.2.1 用地空间置换36-44
  • 2.2.2 土地价值提升44-49
  • 2.2.3 特征小结49-50
  • 2.3 滇池湖滨区空间生产的不正义现象50-53
  • 2.3.1 空间主体置换后将空间隔离趋向明显50-52
  • 2.3.2 入滇河道岸线出现部分私有化52-53
  • 第三章 滇池湖滨区空间正义感知研究设计53-73
  • 3.1 空间正义感知评价体系构建53-57
  • 3.1.1 理论基础53-55
  • 3.1.2 空间正义感知指标55-57
  • 3.2 滇池湖滨区空间正义感知测度57-65
  • 3.2.1 问卷设计(从量表到问卷)57-60
  • 3.2.2 典型村落点选取60-63
  • 3.2.3 研究步骤与方法63-65
  • 3.3 空间正义感知指标体系验证分析65-73
  • 3.3.1 探索性因子分析65-68
  • 3.3.2 验证性因子分析与二阶测量模型建立68-73
  • 第四章 原住民与市民空间正义感知比较73-91
  • 4.1 原住民对于三种类型征地的空间正义感知比较分析73-81
  • 4.1.1 各感知因子得分分项比较分析73-76
  • 4.1.2 意图、过程、结果、总体正义感知得分比较分析76-77
  • 4.1.3 原住民空间正义感知模型的多群组分析77-81
  • 4.2 原住民对于三种类型征地的空间正义感知异同性81-82
  • 4.2.1 被剥夺感从强到弱依次为旅游搬迁>地产搬迁>生态搬迁81
  • 4.2.2 不同类型原住民对于空间正义感知维度重要性判断基本一致81-82
  • 4.3 原住民与市民对于生态搬迁的空间正义感知比较分析82-89
  • 4.3.1 各感知因子得分分项比较分析82-85
  • 4.3.2 意图、过程、结果、总体正义感知得分比较分析85-87
  • 4.3.3 原住民与市民对生态搬迁的空间正义感知模型的多群组分析87-89
  • 4.4 原住民与市民对于生态搬迁的空间正义感知特征的异同性89-91
  • 4.4.1 市民比原住民更加认同意图正义89-90
  • 4.4.2 原住民比市民更加忽视过程正义和结果正义90
  • 4.4.3 市民与原住民都不认同结果正义维度的自身经济效应的实现90-91
  • 第五章 空间正义感知异同性的原因解析91-100
  • 5.1 公众公平享有湖滨公共资源的权利存在剥夺风险91-93
  • 5.1.1 土地性质约束存在失效隐患91-92
  • 5.1.2 容积率约束存在失效隐患92
  • 5.1.3 公共资源分配权的部分转移92-93
  • 5.2 空间生产主体之间经济利益分享机制不足93-96
  • 5.2.1 拆迁补偿标准不一94
  • 5.2.2 拆迁补偿与利益受损的不对等94-95
  • 5.2.3 空间主体之间的博弈失衡95-96
  • 5.2.4 不平等的二次生产96
  • 5.3 市民社会下原住民正义价值观的消解96-100
  • 5.3.1 假借公共利益的名义标榜的合法性96-99
  • 5.3.2 原住民权利表达机制的缺失99
  • 5.3.3 原住民公众参与意识的削弱99-100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100-104
  • 6.1 主要结论100-102
  • 6.1.1 空间正义二阶感知模型可以由意图正义、过程正义、结果正义三个维度表达100
  • 6.1.2 空间生产的不正义现象体现为空间隔离趋向明显,河道岸线部分私有化100
  • 6.1.3 意图正义维度对原住民与市民的空间正义的感知程度影响显著100-102
  • 6.2 建议102
  • 6.2.1 改革城乡土地流转机制,重视各个利益主体的博弈机制102
  • 6.2.2 空间生产公众参与需要妥善解决102
  • 6.3 研究展望102-104
  • 6.3.1 研究贡献与创新点102-103
  • 6.3.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103-104
  • 附录104-123
  • 附录一:昆明市民感知问卷设计与分析——网络问卷104-109
  • 附录二:搬迁村民问卷——实地调研问卷109-111
  • 附录三:预调研与正式调研重点访谈记录111-123
  • 参考文献123-13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130-131
  • 致谢1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黎威;;历史城镇保护中的原住民保护[J];山西建筑;2010年22期

2 小路;;澳大利亚南北大铁路[J];世界博览;2006年07期

3 海峰;;南北贯通的澳大利亚铁路[J];科学大观园;2007年14期

4 谢英俊;;88水灾原住民部落重建(入围)[J];世界建筑导报;2011年02期

5 ;台湾八八水灾原住民部落重建玛家农场永久屋[J];建筑学报;2011年04期

6 苏佾;;MUSIC[J];中国三峡;2014年05期

7 何培;冯连勇;李锐;William X. Wei;;加拿大石油出口市场和管线新动向[J];中国能源;2014年06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育刚;;清初仁和郁永河所见台湾及其原住民生活与习俗[A];徐霞客在浙江·续三——徐霞客与丽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崇演;;台湾的原住民[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林庆元;;清政府对台湾东部原住民的教育[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4 彭谦;;全球化背景下移民和原住民权益博弈与公平机制——2012年度基地重大项目论证报告(节选)[A];共识(2012春刊07)[C];2012年

5 灻泳f^;;莫那沷道,姲的英雄?——不同族群解媭桘影《岧德克侔蛣 》之研究[A];2013年“两岸三地五院研究生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严永和;;论《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第31条的保护对象及其制度设想[A];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孙文浩;赵科科;;勿“东施效颦”——浅析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的原住民搬迁问题[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叶嘉薇;;马来西亚的原住民与民族政策[A];共识(2012春刊07)[C];2012年

9 雷水圳;;台湾“原住民族电视台”对原住民族传播效果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10 连慧珠;;被驯化的猎人社会 台湾日治时期《理蕃の友》呈现的少数民族政策[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路;澳大利亚:主张原住民读普通大学[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林雅;“以原住民视角观察和记录社会”[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记者 曹扬;澳大利亚:原住民子女被强制与父母分离[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记者 罗薇薇;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展昨开幕[N];南京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小方;澳原住民语言正面临消亡危险[N];光明日报;2012年

6 姜德顺;请慎用“原住民”一词[N];中国民族报;2013年

7 杨福泉(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民族传统知识的价值[N];云南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聂传清邋王尧;台湾原住民歌星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记者 李韵邋通讯员 马晶晶;《加拿大文明博物馆珍藏展》举办[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深圳原住民家谱》:打捞深圳千年记忆[N];深圳特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安娜;从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看原住民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处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小艳;台湾原住民保留地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周娓;试论加拿大原住民教育的实施策略及其主要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舒姗;北美渡鸦传统故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牟鹏兵;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视域下《种族与民族关系》第七章汉译报告[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叶群英;城中村改造对原住民和外来租客的福利影响及福利平衡策略[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5 孙晓彤;后平权时代美国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方斐;原住民参与背景下经营型村居改造方法的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7 谢政民;大型工程对原住民家庭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刘梦洁;大型工程对原住民生存方式和状态影响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童岩冰;古村镇原住民不动产产权持有模式的福利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0 张泽清;加拿大原住民政策与教育的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原住民与市民感知的滇池湖滨区空间正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472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f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