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中国城乡居民的主观福利和相对贫困

发布时间:2017-06-27 02:07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乡居民的主观福利和相对贫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收入的分配问题是社会生产以及再生产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收入分配理论伴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个人以及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因此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类生存、社会进步、社会稳定、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比较重要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引起贫富差距的因素进行恰当的衡量,对收入差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因为收入差距问题,关系到财政支出的合理性,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另外涉及到人口福利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我们要强烈的关注贫富差距问题和个人幸福感问题,因为它最终导致社会能不能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对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理论的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要抓住影响贫富差距的的主要因素,即:收入分配问题。从1978年改革开放、1995年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实现了由贫穷到全面基本小康社会的转变,让13亿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在经济上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在GDP总量上,我国不仅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因自身的发展带动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良好的经验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希望。在为全球经济增薪的同时,也造福了人类。然而,在我们享受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物质丰裕的同时,一系列问题油然而生,等待我们去处理,如因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环境污染、经济结构不协调、社会保障力度不足、老龄化严重、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是收入分配的差距日益扩大。当我们用指标来测度收入分配到底有多严重时,会发现我国早已超出国际相关机构所设立的贫富差距警戒位置(其中2009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58,远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的收入差距较大以及贫困现象依然严重,并在出现了新的变化,贫困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程度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户主受教育程度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家庭富裕与否、幸福、和谐与否,其中影响较严重为主观福利方面。在主观福利方面,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或者思考除去物质之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可以使自己精神面貌或者幸福感增加。我们都知道关于贫富差距问题和相对福利问题是民生之根本,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问题,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生产关系的逻辑,导致我们需要关注当今国内的生产关系是否需要调整,对策中国政府也实行了许多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比如说在对剩余价值进行分配的同时,多考虑对最底层劳动人民的保障(相关措施有:建立工会制度、为每个企业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障金“五险”、每个城市设立最低收入保障制度等)。其二问题是经济结构的问题,在中国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国企占据了社会上大部分资源,在一个重要的领域出现国企垄断现象,出现垄断价格问题,比如说涉及民生的一些电力、水利、铁路、民航、公路等等。垄断行业的出现便会出现垄断价格,垄断价格的出现,便会为社会上的某些机构大肆敛财,造成了部分机构人员收入过于丰富,比如说国企中的大部分员工和管理层薪水是社会平均水平的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另外由于国企的垄断,使得民企在市场夹缝中生存变得尤为困难。另外还有社会大部分资本被国企中部分高管所控制,就是出现社会资源不能很好地流向资源配置更高的地方,以至于会出现,处于行业发展衰退期的国企还能得到大量的国资注入。而那些民企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因为属于轻资产企业,在向银行等金融金融进行融资的时候变会非常困难,甚至会出现因为不能获得融资而影响部分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比如说大部分的资源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就会使得部分企业转型投资房地产,因为这样“来钱快”而且很容易。其三,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教育这块却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于是出现了“为钱论”的谬论“没有钱不能解决的问题”。另外,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另外还反过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我国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等要素来改善生态环境,但是效果还是甚微。可见代价是多么惨重。关于主观贫困和相对福林问题,从国内外学者发表的一些文献来看,大致主要只涉及到其中一项,比说说一些学者只从贫困的角度阐述了贫困的定义,引起贫困的一些因素以及政府,社会机构如何去扶持弱者、贫穷者,帮助他们从贫困中走出来。另外一些学者只对相对福利进行了阐述,比如说,他们主要介绍了相对福利的概念、影响相对福利的一些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居民的相对福利等内容。而本文则从两个方面来阐释,由主观贫困到相对福利的过度,来阐述什么是主观贫困和相对福利、影响主观贫困和相对福利的一些因素,以及政府、社会机构、个人如果通过相关举措来避免贫困,让自己更加幸福。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影响贫困与幸福的因素很多,其中受教育程度、单身与否、家庭成员状况等因素所占比重较大。
【关键词】:贫富差距 多维系数 相对贫困 主观福利 基尼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7;C91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21
  •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12-17
  • 0.2 国内外研究现况17-18
  • 0.2.1 国外研究现况17-18
  • 0.2.2 国内研究现况18
  • 0.3 研究内容及方法18-19
  • 0.4 本文创新与不足19-21
  • 1. 贫困的定义和成因21-31
  • 1.1 贫困的定义21
  • 1.2 贫困的成因与陷阱理论21-22
  • 1.3 穷人原因论22-24
  • 1.3.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懒惰原罪论22-23
  • 1.3.2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论23
  • 1.3.3 经济自由主义的竞争失败论23
  • 1.3.4 刘易斯的贫困文化论23-24
  • 1.3.5 德沃金的个人选择论24
  • 1.4 自然不平等:地理环境论24-26
  • 1.4.1 地理环境对体格、健康和精力的影响24-25
  • 1.4.2 地理环境对疾病传播的影响25
  • 1.4.3 地理环境对人口、资源的影响25
  • 1.4.4 地理环境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影响25
  • 1.4.5 地理环境对经济区位形成的影响25-26
  • 1.4.6 气候变化对生态脆弱地区致贫的影响26
  • 1.5 国穷民比穷:经济落后论26-28
  • 1.5.1 制度不公平:社会环境论26-27
  • 1.5.2 空想社会主义的私有制根源论27
  • 1.5.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剥削论27
  • 1.5.4 市场失灵论27-28
  • 1.5.5 政府失灵论28
  • 1.6 贫困陷阱机制理论28
  • 1.7 主观福利28-29
  • 1.8 衡量贫困差距的标准29-31
  • 1.8.1 收入标准29
  • 1.8.2 基尼指数29-30
  • 1.8.3 人类发展指数30
  • 1.8.4 多维贫困指数30-31
  • 2 测量贫困31-35
  • 2.1 贫困测量31-32
  • 2.2 不公平测量32-33
  • 2.3 贫困决定模型33-35
  • 3 实证分析35-42
  • 3.1 概念框架35-36
  • 3.2 模型36
  • 3.3 数据36-39
  • 3.4 模型估计及检验39-42
  • 4 结论及政策建议42-44
  • 4.1 结论42
  • 4.2 政策建议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庆方;;中国相对贫困农户脱贫机制及其政策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郎晓波;;从杭州困难群体贫困特点看社会救助政策的完善[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3 郭文华;;从生活方式的选择上重新审视相对贫困[J];科学之友(B版);2009年03期

4 陈云凡;;中国未成年人贫困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4期

5 章睿齐;;活在“相对贫困”中[J];女性天地;2006年05期

6 张明;从个案调查研究西藏农村的相对贫困和“扶贫攻坚”工作[J];西藏研究;2001年04期

7 寿可;关于当前我国相对贫困问题的初步思考[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S1期

8 汪燕敏;;居民健康对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影响的实证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9年04期

9 张敦福;城市相对贫困问题中的特殊群体:城市农民工[J];人口研究;1998年02期

10 蔡f ,都阳;迁移的双重动因及其政策含义——检验相对贫困假说[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政协委员、省扶贫办主任 张志豪;重视解决相对贫困问题[N];光华时报;2008年

2 知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 邵峰;减缓相对贫困的浙江探索[N];浙江日报;2013年

3 刘洋;相对贫困更需要引起重视[N];人民政协报;2006年

4 李涛;相对贫困后果更可怕[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5 李长声;“下流化”的日本中产阶级[N];东方早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艳玲;从消除相对贫困走向缩小发展差距[N];农民日报;2012年

7 辛秋水(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相对贫困: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隐状[N];华夏时报;2001年

8 张红力;破解相对贫困迷局[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窦萍 本报记者 粟新林;成都100个相对贫困村人均增收1121元[N];成都日报;2014年

10 张红力;走出城乡发展困境 解决相对贫困迷局[N];农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清霞;浙江农村相对贫困:演变趋势、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春光;中国城乡居民的主观福利和相对贫困[D];辽宁大学;2016年

2 郭文华;个体社会化差异性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邢浩特;我国贫困标准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乡居民的主观福利和相对贫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488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3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