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现代服务业空间组织机理研究——以南京为例
本文选题:大都市 切入点:现代服务业 出处:《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社会,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参照。20世纪中期以来,纽约、伦敦、东京、芝加哥等国际发达城市随着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现代服务业已发展成为其经济主体,大大提高了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国内外对现代服务业空间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研究较多,但是鉴于中西方发展模式性差异,尚需结合我国大都市发展的现实,对现代服务业空间组织模式和布局机制作更深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将现代服务业空间组织机理归纳总结为自组织创新网络、市场和制度双驱动、人文和社会因素介入等,然后以南京为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深入分析其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特征,并对上述机理进行了验证,以期为相关产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认为,在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和动力机制研究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Abstract]:In late or post-industrial societies,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s is the main reference for reflecting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and degree of modernization of cities since the mid-20th century, New York, London, Tokyo, With the transfer of low-end manufacturing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into its economic mainstay, greatly increasing its position in the global urban system.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he general law of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in view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tropolitan areas.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model and layout mechanism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re further studi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is,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mechanism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s summarized as self-organizing innovation network. Market and institution are both driven, and humanistic and social factors are involved. Then,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re analyzed in depth, and the above mechanism is verifi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industrial plann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Under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motive mechanism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ombining "top-down" and "bottom-up" should b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750)
【分类号】:F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关于南京现代服务业与就业互动关系的调研[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戴枫,陈怡;科学发展观与南京现代服务业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11期
3 蒋三庚;;现代服务业集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杨艳玲;;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6期
5 张厚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浅析[J];数据;2010年04期
6 朴罗;;在转变进程中,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在哪里?[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7年09期
7 张立昌;;把加快发展服务业 作为一项重大战略[J];天津经济;2002年10期
8 陈子君 ,钱洁;现代服务业:新的竞争力——访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洪[J];上海工业;2003年09期
9 王新奎;把握三个关系 寻求四方面突破[J];上海综合经济;2003年05期
10 黄繁华,戴枫;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志刚;;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2 孙源志;;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刘玉梅;李毅超;魏锁焕;范玉双;;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平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专业市场的路径选择——里水与周边地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比较[A];第六届广东流通学术峰会暨“珠江三角洲流通业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5 彭晓静;;借鉴日本产业组织化合理模式,做强做大河北省现代服务业[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曹晓丽;杨震;王颖振;;市场需求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对接平台建设——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例[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7 韩玉奇;;要积极营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软环境[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冯艳;付瑶;;关于沈阳经济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几点思考[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贾占军;;创新政府服务理念 助推关天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第四章 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A];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日报记者 卢咏梅;南京现代服务业振翅欲飞[N];南京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唐文祺;绿地携手百联共推现代服务业[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高山;“三城同构”,顺庆扮演什么角色?[N];南充日报;2009年
4 记者 吕宁丰邋通讯员 沈量;市政协委员视察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N];南京日报;2007年
5 记者 毛庆;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N];南京日报;2008年
6 本报通讯员 曹谦荣邋贺承瑶 本报记者 梁圣嵩 谢臻;500亿筑起现代服务业新高地[N];南京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施勇君;南京现代服务业迈出跨越发展步伐[N];南京日报;2006年
8 沈文虹;河西现代服务业孕育“两园九中心”[N];南京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馨邋沈文虹;现代服务业渐成我市产业发展支撑点[N];南京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施勇君 通讯员 谷劲松 孙梁;外资大举抢滩南京服务业[N];南京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文;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波;中国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与集聚发展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付铭;现代服务业集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4 李灵稚;现代服务业知识管理能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志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关长海;城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刘成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程建刚;现代服务业可重构服务包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荣薇;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琴;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继萍;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韩梅;山西循环型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朱妍琦;洛阳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马凯;加快发展天津现代服务业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6 杨超;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7 龚景顺;雨花区侯家塘街道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杜晓丽;CBD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效应机制和政府政策建议[D];浙江大学;2010年
9 张淑媛;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10 汤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企业技术创新互动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01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60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