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产业转移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广东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3 06:15

  本文选题:生产性服务业 + 产业转移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7期


【摘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服务代替实物投入生产运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关键所在。研究了当前产业区域转移背景下,影响湖南、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因素——城镇化水平、工业水平、开放度、市场化水平。通过建立自回归模型和对因素之间协调发展度的测量,发现城镇化和市场化对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工业发展没有充分带动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而开放程度和工业化在拉动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各因素对广东省的拉动幅度和作用速度均强于湖南。
[Abstract]: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develop producer service and substitute service for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in kind. It is also the key to increas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and added value of produc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ecific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Hunan and Guangdo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industrial regional transfer-urbanization level, industrial level, openness and marketization level. By establishing an autoregressive model and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mong factors, it is found that urban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play the most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producer services in Hunan Provinc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oes not ful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Hunan Province. The degree of openness and industrializ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producer servic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
【基金】:湖南省博士创新基金(1960-71131100104)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2 唐强荣;徐学军;;新型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1期

3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4 李江帆,毕斗斗;国外生产服务业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11期

5 孙自保;宋连久;李萍;;基于VAR模型的西藏粮食增长趋势分析[J];软科学;2010年06期

6 宋庆迎;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能级的提升[J];理论学习;2005年04期

7 党怀清;;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中;康国定;周秀慧;;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CBD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2 方大春;;安徽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张宇婷;;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5 宋业峰;;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郑吉昌,夏晴;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及产业整合效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吴涛;李姗姗;;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张秀芬;范舟;;京、沪、深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之比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李耀光;吴雁军;;产业互动视角下的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李小萌;忻展红;;要素比较优势的发挥对加速产业增长的意义[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徐林清;;制造企业快递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研究[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徐林清;陈碧莲;;制造企业特征与快递服务需求模式[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李鸿雁;王建华;;廊坊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杨淑华;陆丽芳;;论外资经济与服务业发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羌建新;;以公共服务采购改革开放推动服务业发展[A];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的政府采购与公共市场研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府采购与公共市场改革论坛文集[C];2009年

8 王春宇;;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9 孙宁华;黄玉梅;陈芳芳;;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动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3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曾世宏;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贺书岚;“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生产者服务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文政;非正规就业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庄霖;青岛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继萍;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黄声兰;江西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2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3 许宪春;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4 马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5 赵红军;交易效率:衡量一国交易成本的新视角——来自中国数据的检验[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6 刘淑华;;我国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与化解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12期

7 林民书;杨治国;;调整第三产业结构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5年05期

8 陈自芳;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瓶颈[J];经济学家;2001年03期

9 丁声俊;;增强核心竞争力 提升现代粮食流通产业[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7年04期

10 邓德林;;湖南粮食经济在中部崛起中的发展战略思考[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怀清;;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张君明;;加快温岭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J];才智;2009年33期

3 ;上海转型突围力推“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09期

4 施春荣;;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下绍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21期

5 余荣华;于晓飞;;经济转型与生产性服务业[J];浙江经济;2007年10期

6 余莉;;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初探[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05期

7 黄勇;张国云;;加快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J];今日浙江;2008年07期

8 汤平;;北京怎样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赵弘[J];投资北京;2008年04期

9 周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分析——以浙江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01期

10 刘中显;任旺兵;姜长云;;香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港口经济;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铁山;;产业转移与城市空间重构——基于北京都市区的实证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杨春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加快贺州工业发展[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郝志功;赵彪;;廊坊如何应对京津冀产业转移和调整趋势[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4 何坚明;李艳;;珠三角PCB产业转移趋势[A];第十一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学权;;毕节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6 周柯;陈役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聂亚珍;;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就业空间探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王静文;;中国国内产业转移能否模仿“雁行模式”[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曹力维;易峥;;产业转移与重庆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秋琴;曾南城;;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加快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步伐[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家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让农民“洗脚上田”[N];广西日报;2008年

2 胥会云;昆山:全国首家产业转移促进中心揭牌[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储叶来;合肥经开区:在产业转移承接中提升[N];经济参考报;2008年

4 卢轶 谢思佳 刘艳美 林盛 陈作成 鲁锦锋 赵行旺;最后15亿花落谁家? 9月前PK见分晓[N];南方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邦田;济宁市园区承接台商产业转移说明会在沪举行[N];济宁日报;2009年

6 杜宇;金融危机下郑州抢抓产业转移商机[N];中国企业报;2009年

7 巢志斌;庐沪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N];巢湖日报;2010年

8 特派记者 张慧疆;河北·巴州产业转移对接签约315亿元[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可兴;产业转移带来的思考[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记者 小明邋通讯员 淡争艳;宜昌抢前争先[N];湖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俊波;政府政策、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D];暨南大学;2012年

2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赵志文;自回归模型的估计与检验[D];吉林大学;2011年

4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汤清;广东省金融支持下的产业转移溢出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娄晓黎;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区域经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汪彩君;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产业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基于产业集聚的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超平;广东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链整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魏攀;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4 祝言抒;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城乡产业统筹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陈娇;区域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福晴;珠三角产业转移及其园区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刘健通;产业转移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8 韦玉莹;新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9 冷景菲;珠三角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协调性与互补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陈斯;全球化视角下台湾产业承接与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7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837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0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