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研究
[Abstract]:Along with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our country and the attention paid by our country to "ensuring employment",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employment absorption ability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and its employment,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and enhance its employ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fter tha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obstacles that may affect the employment absorption ability of our country's servic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employment absorption ability of our country's service industry.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提升、定向就业吸纳与贫困代际传递化解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ZH019)
【分类号】:F719;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曹亚军;;就业向服务业转移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5期
2 胡抚生;;对完善服务业价格政策的思考——我国宾馆饭店水电气价格问题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9期
3 邓于君;;中国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演变的特征、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兼析服务业分支行业部门就业吸呐能力与潜力[J];学术研究;2011年03期
4 张颖熙;夏杰长;;收入效应、价格效应与服务业就业增长——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动态估计[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汪欢欢;;服务业与工业要素价格差异问题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6期
2 陈永平;;我国服务业价格指数体系构建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11期
3 冯晓玲;王孟孟;;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与服务经济的协同发展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龙;地方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周斌;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冠霖,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2 郑吉昌;何万里;夏晴;;论现代服务业的隐性就业增长机制[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3 何德旭;姚战琪;程蛟;;中国服务业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4 顾乃华;夏杰长;;生产性服务业崛起背景下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再检验——基于中国236个样本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0年06期
5 张原;;中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之谜——基于Baumal模型扩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魏作磊;;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结构变迁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管理;2007年01期
7 程大中;;中国服务需求弹性的估计:基于Baumol模型的分析[J];南大商学评论;2004年02期
8 王俊;;服务业就业增长之谜:对鲍穆尔—富克斯假说的再检验[J];人口与经济;2008年06期
9 张建升;谭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对就业的动态影响——对鲍穆尔-富克斯假说的检验[J];生产力研究;2011年12期
10 李美云;全面小康社会与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研究[J];统计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清;;中国制造价廉之因[J];西部大开发;2007年05期
2 夏怡斐;南天云;;我国未来劳动力价格预测研究[J];统计教育;2007年10期
3 严谨;余建辉;刘燕娜;戴永务;;劳动力资源对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年05期
4 陈秀梅;黄健;;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提高劳动力价格[J];改革与战略;2011年01期
5 武号;李太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1年18期
6 姚林如;杨忠直;;劳动力的生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年01期
7 陈秀梅;;刍议中国劳动力价格与经济增长路径转变[J];经济问题;2007年04期
8 张樨樨;;我国海外人才流失的动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3期
9 冯泰文;;劳动力价格对中国工业就业弹性的调节效应分析[J];价格月刊;2010年03期
10 张媛;;我国“民工荒”问题的深层次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选;;我国劳动力价格机制的变迁与问题——兼论最低工资制悖论[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梁玉成;;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激进转型与渐进市场转型国家中的劳动力退休年龄考察[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陆勇;;工资改革浅议[A];上海烟草系统1999年度学术论文选编[C];1999年
4 陈诗达;陈凌;;导论:市场化改革与浙江就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5 邱斌;潘凌燕;孙少勤;;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综述[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董小麟;;从劳动价值论中看按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7 司增绰;徐康宁;;“民工荒”背景下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8 陈娟娟;;WTO背景下贸易与核心劳工标准的接合[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9 程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与结构性失业治理[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宣恭;;“人力资本”概念悖论分析[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文彪 (南昌 编辑);劳动力适度短缺并非坏事[N];华夏时报;2007年
2 吴学安;理性认识劳动力成本上升[N];中国信息报;2008年
3 记者 廖靖文邋通讯员 史功汇;“让劳动力价格还原其价值”[N];广州日报;2008年
4 强兴华;谁应该是科学发展的主体与客体?[N];金融时报;2008年
5 记者 何丰伦;“天价蓝领”正把企业逼往境外[N];经济参考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 董沛;正视“用工荒”背后的长期发展问题[N];工人日报;2010年
7 招商证券 陈文招;劳动力价格重估时代的投资机会[N];证券时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 饶智 章铮;2020年劳动力短缺困扰中国?[N];就业时报;2008年
9 徐明棋;低价人民币是否意味着低价劳动力[N];解放日报;2007年
10 毛颖颖;“月薪两千招不来送水工”不奇怪[N];经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卿;当代我国私营企业的劳动力发展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高怿;劳动成本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4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5 张晨峰;城市化,,人力资本积累和增长[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广科;区域人力资本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周毕芬;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郭青;农民工权利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杨艳军;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中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杜海燕;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羽翼;河南中小企业就业吸纳问题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琴;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的持续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巫滨利;玉林市劳动力供需现状及趋势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4 刘亚丽;劳动力价格、贸易条件与贫困化增长[D];暨南大学;2010年
5 张静;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出口的影响[D];海南大学;2013年
6 李琴;甘肃省劳动力供求分析及预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成静;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关系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8 高超;外商投资与我国所有制工资差异[D];南开大学;2009年
9 兰文芳;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分析[D];江苏大学;2010年
10 朱淑娟;贵州省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及预测[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137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13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