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如何促外需:生产服务业的视角
[Abstract]:There is a struc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domestic demand and foreign demand, and there is a struc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In order to stabilize and further expand foreign demand,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impact of domestic demand. In the process of domestic demand growth, external demand growth and domestic demand promoting external demand, the produc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plays a vital role. Its mechanism includes total increase mechanism, level promotion mechanism, opening promotion mechanism, moving mechanism, and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mechanism. China needs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total amount, low level, low level of competition, low international level and lack of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produc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China's produc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promote external demand.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JL031) 广东社科基金项目(GD10CYJ09)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w008)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欣望;夏杰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结构转型[J];财贸经济;2006年01期
2 魏江,王甜;中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3 江小涓;;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4 顾乃华;生产服务业、内生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04期
5 黄祖辉;朱允卫;;全球化进程中的农业经济与政策问题——国际农经学者协会第26届大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静;;中国服务业各行业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2 傅京燕;;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及提升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潘海岚;;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变迁及效应评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唐勇;刘云亚;;对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9年S2期
5 韩坚;;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及其发展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6 陈跃刚;吴艳;;上海市知识服务业空间分布研究[J];城市问题;2010年08期
7 姚凤阁;仲深;周忠元;;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基于1990-2008年中国三大经济圈城市面板数据[J];城市问题;2011年01期
8 刘淑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2011年09期
9 杨丹辉;;服务外包与中国产业升级:基于全球化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10 徐元国;;服务外包模式选择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J];改革与战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羌建新;;以公共服务采购改革开放推动服务业发展[A];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的政府采购与公共市场研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府采购与公共市场改革论坛文集[C];2009年
2 徐宏毅;聂鹏;赵迎红;;服务企业运作管理理论框架研究[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钢;刘顺忠;;我国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特征研究[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武云亮;李佩;;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产业集聚协同定位对安徽服务业发展的启示[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姚星;黎耕;高伟;;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问题探析[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4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建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过程及关键性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李红侠;基于员工行为的知识服务企业生产率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时景新;大型建筑企业服务型建造模式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利民;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宁;基于服务要素投入的制造业结构演进规律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姚星;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9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光琳;沈阳市生产服务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余萍;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董晶晶;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璇;服务全球化测度研究:一个分析框架[D];湘潭大学;2011年
5 徐艳涛;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开发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沁夫;连续服务在解决商品二重性矛盾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肖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9 马凯;加快发展天津现代服务业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10 朱泽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2 韶泽,,婧峗;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J];财贸经济;1996年11期
3 李思一;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和我们的差距[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4 辛仁周;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1年03期
5 李辉文;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性质——兼评“比较优势陷阱”[J];经济评论;2004年01期
6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年06期
7 Sylvie D忮murger,杰夫·萨克斯,胡永泰,鲍曙明,张欣;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J];经济研究;2002年09期
8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9 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10 张安珍;中、美、日信息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论生产服务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J];统计研究;2002年08期
2 欧新黔;服务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J];中国质量;2005年07期
3 胡艳苹;生产服务业的演变规律分析[J];广东经济;2004年06期
4 ;服务业增速关键时刻“掉链子”这是江苏转型的最大危机[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31期
5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0期
6 毕斗斗;泛珠三角生产服务业区域合作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7 朱夏婉;;基于发达地区经验的洛阳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5期
8 刘铁男;;我国服务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主要工作[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19期
9 高涤陈;开展服务经济研究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J];商业经济与管理;1985年04期
10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湖南政报;2007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广;;中国服务创新障碍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叶嘉安;;香港珠江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之联系[A];提升珠江三角洲竞争力——社会、经济与基础设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魏敏;;湖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对策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魏炳义;;现代服务业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背景[A];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魏炳义;;现代服务业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背景[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6 黄国华;周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促进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A];山东省首届服务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选[C];2007年
7 张艳萍;;现代服务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A];服务业发展与创新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建新;阎羡白;龚星华;;加快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A];“我为宜春中心城区‘聚人气 促发展’献良策”征文活动论文集[C];2009年
9 李建新;阎羡白;龚星华;;关于我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可人;;服务业集聚区空间特征分析——基于浙江实际[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倪明 通讯员 李丹戎;广州市经贸委: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N];广州日报;2009年
2 施景钤 中国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顾问;双轮驱动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N];南通日报;2010年
3 万京华;聊一聊服务业的内涵[N];莱芜日报;2008年
4 王晓晴;华南城是生产服务业的升级[N];深圳特区报;2008年
5 吴高飞;促进我市生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N];大连日报;2007年
6 玉刚;苏州:突出位置发展服务业[N];德州日报;2006年
7 牛新生;加快推进城乡道口服务业经济发展[N];江阴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世鹏;除了观念,还是观念[N];联合日报;2006年
9 张胜男;服务业 长三角未来第一支柱产业[N];证券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春林邋杨忠厚 唐成选;壮大生产服务业 打通辽宁工业“增值”之路[N];辽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佘硕;制造客户视角的日本知识密集服务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盛维;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区位选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乘鹏;纽约市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其全球城市地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光琳;沈阳市生产服务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胡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空间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周向宇;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D];湘潭大学;2007年
5 康志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胜勇;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优势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李恒;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聂武;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9 赵冬群;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10 蔡宁;黑龙江省公共服务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9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13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