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

发布时间:2018-07-27 16:00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对其空间集聚状况的研究仍较为薄弱,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离散平面的集聚测度方法则存在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为此,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 DO指数,探究北京市域范围内三位数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就业分布表现出多种类型,但大多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尤其是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显著集聚。(2)各类行业在不同尺度的集聚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和就业均在小尺度上呈高度集聚的空间格局;而在大尺度上,企业与就业的行业集聚程度排名并不吻合。(3)相较于劳动力池、资源禀赋等因素,知识溢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具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小尺度内更为明显。这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需要以紧凑的空间为载体来促进人际交流并传播缄默知识。
[Abstract]:Producer services have become the new kinetic energy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research on their spatial agglomeration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 and the commonly used agglomer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discrete plane has the problem of plastic area unit. Based on the data of microenterprises in the second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and the do index based on continuous plan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ree-digit producer services in Beij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enterprises and employment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but most of them show significant spatial agglomeration, especially on a small scale. (2)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of various industries at different scales. Enterprises and employment in high-end producer services are highly clustered on a small scale, but on a large scale,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employment does not match. (3) compared with the labor pool, resource endowment, and other factors, Knowledge spillover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it is more obvious in small scale. This is because producer services need compact space to promot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spread tacit knowledge.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城乡规划系;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系;
【基金】:福州大学科研启动项目“城市空间重构与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编号:510431)
【分类号】:F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玉铭;吴康;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2 邱灵;方创琳;;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11期

3 沈能;;局域知识溢出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05期

4 刘磊;陈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高静;黄繁华;;信息不对称下生产性服务业FDI的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6 邱灵;方创琳;;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综合测度[J];地理研究;2013年01期

7 李林;;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思路——以重庆为例[J];城市观察;2012年06期

8 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形成模式:长三角例证[J];改革;2008年09期

9 周琳;狄乾斌;;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3期

10 孙华平;;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演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继华;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及其组织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姚勤殷;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2 周栋;上海市餐饮业空间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谷佳;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4 刘宇;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旭蓉;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影响因素分析[D];集美大学;2016年

6 张颖嘉;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6年

7 杨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48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148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4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