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心理契约对饭店员工流失的作用与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17:34
【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饭店业逐渐完成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现代的科学管理、由指令性的政府外事接待体系向国民经济中有竞争力产业的转变,成为与国际接轨、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管理科学、系统的开放性行业。饭店作为一个经济与人融合的组织,其成长一直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成员的关系也处于微妙而多变的波动状态。在这一过程中,饭店人力资源的物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也都处于一个不断的流变过程中。如何保证饭店的人力资源长期有效的为饭店的发展服务,而不至于随着饭店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人心离散,员工懈怠?这既是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是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所在。在当前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拥有优秀的员工队伍是饭店获胜的根本,而大量的员工流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论文从心理契约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形成过程、内容与特点几方面对国内外心理契约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了理论综述;对员工流失问题的概念与影响因素,以及员工流失过程的模型作出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饭店员工流失现状及对饭店经营的影响方面,特别指出和谐的心理契约对于饭店人力资源具有凝聚作用,而心理契约的违背会对饭店人力资源有离散作用。在对饭店员工心理契约的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测量与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饭店的实际运作经验,结合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理论,提出了饭店员工心理契约的全程化管理模式,即通过在心理契约的探索期、建立期、认同期、默契期和危机期五个时期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以期降低饭店员工流失率,从而保证饭店拥有并保持大量高素质的员工,构建饭店核心竞争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719
【图文】:

饭店员工,流失率


23.920/0、24.20/0、和25.64%,5年平均流动率为23.950/01“](见图10)。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饭店业的员工年流失率在5年之内呈逐步递增趋势,而且趋近危险的边缘(25%),同时对比其它行业的员工流失率(17.9%),饭店的数字也一直是偏高的。在2003年的统计数据中,饭店员工年流失率超过25%的达到49.47%,介于6%~25%之间的达39.47%,低于于6%的第19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立;;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心理契约”战略[J];科技与企业;2010年04期

2 杨勇;颜炳辉;;基于企业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心理契约研究[J];职业;2011年21期

3 朱晓妹;蒋凯敏;张金玲;;基于心理契约的铁路施工企业新员工保留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4 张宝强;;基于心理契约的新员工融入管理模式研究[J];领导科学;2011年17期

5 张海涛;;心理契约文献综述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8期

6 郝占良;吴葛;何茂艳;;建立心理契约:从招聘开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7 曾燕;娄霞;;基于企业组织文化的员工心理契约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8 赵霞;;浅谈如何建立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9 李国杰;;心理契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其构建策略[J];商业时代;2011年22期

10 康秀梅;齐永兴;;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间心理契约的构建与管理[J];珞珈管理评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鞠冬;秦昕;;破镜能否重圆? 承诺破坏和承诺恢复之于心理契约和对高管的信任的影响[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康蕾;;从心理契约违约角度透视企业雇佣关系[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闵琳琳;;基于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蔡文著;;农产品营销中农户-龙头企业心理契约结构维度的探索与验证——基于江西省农户的调研[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王勃琳;邢宝学;李占强;;基于心理契约的雇员关系资本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高晓芹;郝占刚;王桐;;心理契约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7 陈志松;丁可;王慧敏;陈军飞;;基于心理契约的劳资博弈模型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育辉;;IT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行为风险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9 陈加洲;方俐洛;凌文辁;;心理契约的概念界定与量表建构[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10 吴丽丽;段炜;;心理契约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与员工签订心理契约[N];市场报;2003年

2 北京市西城区领导人才考评中心 翁力翔;心理契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3 AMT高级顾问 许忠;员工流失、项目搁置后雪上加霜的预算对折[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4 易名;与员工签订心理契约[N];发展导报;2003年

5 龙帆;从员工辞职看成长心理契约[N];医药经济报;2008年

6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赵修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契约拴心留人[N];经理日报;2009年

7 博思人才网CEO 阿保;员工流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N];经济视点报;2011年

8 周和毅;应算算员工流失的成本[N];中国化工报;2004年

9 周和毅;算算员工流失成本[N];健康报;2004年

10 岩文;民营企业怎样防止员工流失[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契约形成、履行、破裂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玮;领导—下属人口统计特征的正向差异对心理契约破裂的作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余琛;员工心理契约与持股计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侯景亮;基于心理契约的施工项目团队成员激励及目标实现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丽丽;大学创新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侯二秀;知识员工心理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魏峰;组织—管理者心理契约违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王文;组织内社会交换对工作产出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秦霞;生态型家族企业的成长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云;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旅行社员工流失原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奕爽;心理契约对饭店员工流失的作用与影响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3 王维;基于心理契约的家族企业劳资冲突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小莉;基于心理契约的方中集团管理人员流失分析及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孔晓莉;心理契约和满意度相关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蕾;行政组织与公务员心理契约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邹敏;劳动合同特征对员工心理契约及其履行认知的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程璐;心理契约对劳动关系的作用机理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莉;国有担保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领导—员工心理契约互动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张文华;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企业员工激励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2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752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9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