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3 23:13

  本文关键词: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1世纪以来,世界进入新一轮服务业跨国转移的进程,以服务外包、高端制造和研发等环节的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形成。服务外包有助于企业集中有限资源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大受各发包方赞赏;并以其附加值大、信息技术承载度高、资源消耗低、污染少等优点受各承接国的青睐,服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作为新兴发展起来的服务外包承接国,中国发展服务外包对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服务外包不仅有助于扩大服务贸易,优化外贸结构;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素质:而且能够带动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价值链。服务外包对经济发展具有如此重大意义,因此如何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服务外包成为重大课题。有鉴于此,文章对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展开研究。本文在研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和著作的基础上,阐明服务外包的相关概念和经典理论知识。在回顾了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之后,分析我国当前服务外包的总体规模、业务结构和主要的离岸市场来源,多角度对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进行详细描述。综合运用图表、数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描述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表现。运用Eviews6.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回归分析,精确得出我国承接服务外包所存在的经济效应以及各种效应的明显程度。文章在实证部分构建了双对数模型对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检验。验证结果为:我国承接的服务外包存在正的贸易效应、就业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且各种效应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其中以技术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就业效应次之,贸易效应最小。然后结合当前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形势分析出现此番结果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向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一,政府应当宏观调控,站在全局的角度,积极营造有利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法律环境;特色化示范城市发展,促进服务外包产业东、中、西梯度转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业务合作,拓展新兴离岸市场。第二,行业协会应当发挥协会职能,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协调不同地区均衡发展;协助政府研究和制定服务外包产业政策;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无缝对接。第三,服务外包企业也要积极主动,应当整合资源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承载能力;准确定位、特色发展,避免无序竞争;加强技术引进和研发创新,培育壮大自主品牌。积极推动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为我国服务外包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我国应当利用好当前的国内外利好环境,抓住难得的机遇发展服务外包,并以此为突破点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服务外包 贸易效应 就业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52.6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一) 研究背景10-11
  • (二) 研究意义11
  • 二、研究综述11-16
  • (一) 国外研究综述11-13
  • (二) 国内研究综述13-16
  • (三) 文献评述16
  • 三、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16-19
  • (一) 研究内容16-18
  • (二) 研究框架18
  • (三) 研究方法18-19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19-21
  • (一) 可能的创新点19-20
  • (二) 不足之处20-21
  • 第二章 服务外包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1-27
  • 一、服务外包相关概念21-25
  • (一) 外包的基本概念21-22
  • (二) 服务外包的基本概念22-23
  • (三) 服务外包的分类23-25
  • 二、服务外包理论基础25-27
  • (一) 比较优势理论25
  • (二) 全球价值链理论25-26
  • (三) 核心竞争力理论26-27
  • 第三章 中国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27-34
  • 一、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历程27-28
  • (一) 认识和提出阶段27
  • (二) 起步阶段27
  • (三) 发展阶段27
  • (四) 快速发展阶段27-28
  • 二、中国服务外包总体规模分析28-29
  • 三、中国服务外包业务结构分析29-31
  • (一) 中国承接离岸ITO现状29
  • (二) 中国承接离岸BPO现状29-30
  • (三) 中国承接离岸KPO现状30-31
  • 四、中国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来源地31-34
  • 第四章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表现34-39
  • 一、服务外包拉动服务贸易出口34-35
  • 二、服务外包带动知识型人才就业35-36
  • 三、服务外包提升我国技术水平36-37
  • 四、服务外包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37-39
  • 第五章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39-47
  • 一、变量选取和模型选择39-40
  • (一)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39-40
  • (二) 模型的选择40
  • 二、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40-44
  • (一)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40-42
  • (二) 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42
  • (三) 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检验42-44
  • 三、实证小结44-47
  • (一) 服务外包的贸易效应较弱45
  • (二) 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较强45
  • (三) 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非常明显45
  • (四) 服务外包的产业结构效应不明显45-47
  • 第六章 促进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相关建议47-51
  • 一、政府层面47-49
  • (一) 营造有利于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法律环境47-48
  • (二) 特色化示范城市发展,促进服务外包产业梯度转移48
  • (三)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业务合作48-49
  • 二、行业协会层面49-50
  • (一) 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49
  • (二) 协助政府研究、制定服务外包产业政策49-50
  • (三) 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无缝对接50
  • 三、企业层面50-51
  • (一) 整合资源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承载能力50
  • (二) 准确定位、特色发展,避免无序竞争50
  • (三) 加强技术引进和研发创新,培育壮大自主品牌50-51
  • 结束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勇;冯俊文;;现代企业外包管理[J];中外科技信息;2003年Z1期

2 段永朝;外包不是“甩包袱”[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年41期

3 谢朝武;外包:三思而后行[J];饭店现代化;2005年05期

4 许朝雄;;浅谈外包过程的控制[J];福建质量信息;2007年09期

5 周正清;;对城轨设备维保与外包管理的探索[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8年01期

6 刘新佳;王贵宾;;服务外包管理模式解析[J];中国物业管理;2010年05期

7 马智宏;;两个不变 四个改变——外包管理科学化探讨[J];中国远洋航务;2010年07期

8 李永;;“外包员工”管理123[J];科技与企业;2010年03期

9 黄启富;;关于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20期

10 田野;;从外包“手脚”到外包“思想”[J];IT经理世界;2012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建军;何平;;基于承接商视角的服务外包文献内容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徐占忱;;国际服务外包新发展与中国的策略选择[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3 范体军;常香云;楼高翔;;业务外包运作管理研究进展[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李计广;;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选择:外包风险及其规避的视角[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2辑)[C];2008年

5 崔南方;康毅;;维护外包管理信息支持系统设计[A];第10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于武;陈德美;郑明身;;成果评介11:集团公司非核心业务重组与一体化外包管理[A];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2005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5年

7 黄烨菁;;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效应[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8 林骏;周新浩;;银山矿业公司井下采矿工程外包后情况分析[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林;中新外包管理学院成立[N];无锡日报;2008年

2 记者 周广学;我市石油外包工作建设取得重要突破[N];东营日报;2011年

3 张岩峰;规范外包管理 促进降本增效[N];中国冶金报;2014年

4 本报特约评论员;加强业务外包管理要做到“三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5 陶允;业务外包:管理发展新趋势[N];解放日报;2005年

6 ;规避外包服务5大误区[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郭世勋;规避5大误区,外包服务让企业更有效率[N];中国经营报;2004年

8 严启发;服务外包: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N];国际商报;2006年

9 ;外包服务让企业更有效率[N];网络世界;2004年

10 记者 周建越;高新区已有服务外包130家[N];苏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勇;服务外包:理论解释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邵鲁宁;生产性服务外包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卢荣;中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卢建平;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及战略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吴志新;服务外包模式下组织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与外包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徐兴锋;服务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刘征驰;服务外包组织治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伍蕾;我国饭店业务外包的模式选择与风险规避[D];华侨大学;2011年

9 邵明;中国软件行业服务外包的机理研究与策略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10 贾树辉;商业银行IT外包绩效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霞;深圳C集装箱码头业务外包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曹连伟;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工作任务外包管理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3 傅明霞;A银行青岛分行营运操作外包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李公略;手机制造业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郭彦超;我国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郭熹;美术资源管理及外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赵鹏;软件外包合作企业间信任关系演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陈汇中;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运行机制的构建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力宏才;离岸外包研发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日软件外包企业AA公司的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俞伟荣;海关信息化外包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23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c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