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10:46
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服务经济是人类社会必经的客观发展规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家政策的倾斜下,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服务业发展迅速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以鲍莫尔“成本病”为理论入手,借鉴国际经验可以发现,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服务业若存在较低的生产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服务业能否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的新驱动力,能否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关键阶段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都需要深入分析。在此背景下,基于对资本、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的充分考虑,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3-2017年间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解,探究其真实的发展水平及其背后的动力源泉,并且构建模型分析各个变量对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学术界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与观点;第二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阐释,并...
【文章来源】: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2006~2007 0.978 1.154 0.982 0.996 1.1292007~2008 1.031 1.110 1.015 1.015 1.1442008~2009 0.991 1.062 1.019 0.973 1.0532009~2010 0.993 1.100 1.003 0.990 1.0912010~2011 1.025 1.094 1.024 1.001 1.1212011~2012 1.023 1.060 1.015 1.007 1.0842012~2013 0.983 1.094 0.996 0.987 1.0752013~2014 1.061 0.968 1.022 1.038 1.0272014~2015 0.998 1.046 0.993 1.005 1.0442015~2016 0.969 1.107 0.972 0.997 1.0722016~2017 1.026 1.064 1.015 1.011 1.092平均值 1.007 1.079 1.007 1.000 1.087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21-图3.22003-2017年八大综合经济区服务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动趋势1根据表3.2可知,从总体上看,我国30个盛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的服务业平均TFP均为正向增长,天津、青海的服务业TFP增长率低于2%,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及河南的平均增长率处于2%~5%之间,其余省市的平均增长率均高于5%,其中辽宁省平均增长率最高,达到13.5%。从平均值来看,我国各省市服务业TFP实现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为技术进步。下面进一步分析各区域间服务业TFP的区域差异:首先,因为我国30个盛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的服务业平均TFP增长率均为正,由此可知,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服务业平均TFP也全部实现正向增长。其中,东北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平均增长率最高,均为11.4%,而大西南经济区的平均增长率最低,为4.3%。南部沿海经济区本身涵盖自贸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其获得更多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贸红利,并且与东北经济区均享受较多的国家政策倾斜,二者所包含的省市均为“一带一路”政策重点圈定城市,福建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对于服务业的发展产生强烈的政策辐射作用;相比之下,大西南经济区的区位因素较为劣势,基础设施较为不完备,产业发展也受经济水平制约,并且所包含的城市有近一半的城市未能获得“一带一路”政策倾斜,对比具有相似经济发展条件的大西北经济区,因为其所包含城市全部被列为政策重点圈定城市以及连接欧亚大陆的新疆作为陆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大西北经济区的TFP增长率明显高于大西南经济区。其次,根据图3.2可以发现,八大经济区的服务业TFP增长均以技术进步为主要推动力,虽然除了大西南经济区的技术效率为负值,但是其他经济区均实现了技术效率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J]. 夏杰长,肖宇,李诗林. 学术月刊. 2019(02)
[2]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J]. 卢福财,徐远彬. 当代财经. 2018(12)
[3]中国科技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实证研究[J]. 徐宏毅,仝思雨,孟佩,李方.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4]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行业异质性的视角[J]. 李杨,闫蕾,章添香.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5]产业结构服务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影响机理[J]. 江永红,陈奡楠. 改革. 2018(05)
[6]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J]. 陈明,魏作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5)
[7]东北三省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测度与分析[J]. 纪明辉.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4)
[8]“扭曲之手”会加重“成本病”吗——基于经济增长分解框架下的测算与分析[J]. 宋建,王静. 财贸经济. 2018(02)
[9]生产性服务业能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新动能吗[J]. 李平,付一夫,张艳芳. 中国工业经济. 2017(12)
[10]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孙巍,王亚君. 社会科学辑刊. 2017(06)
本文编号:3602057
【文章来源】: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2006~2007 0.978 1.154 0.982 0.996 1.1292007~2008 1.031 1.110 1.015 1.015 1.1442008~2009 0.991 1.062 1.019 0.973 1.0532009~2010 0.993 1.100 1.003 0.990 1.0912010~2011 1.025 1.094 1.024 1.001 1.1212011~2012 1.023 1.060 1.015 1.007 1.0842012~2013 0.983 1.094 0.996 0.987 1.0752013~2014 1.061 0.968 1.022 1.038 1.0272014~2015 0.998 1.046 0.993 1.005 1.0442015~2016 0.969 1.107 0.972 0.997 1.0722016~2017 1.026 1.064 1.015 1.011 1.092平均值 1.007 1.079 1.007 1.000 1.087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21-图3.22003-2017年八大综合经济区服务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动趋势1根据表3.2可知,从总体上看,我国30个盛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的服务业平均TFP均为正向增长,天津、青海的服务业TFP增长率低于2%,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及河南的平均增长率处于2%~5%之间,其余省市的平均增长率均高于5%,其中辽宁省平均增长率最高,达到13.5%。从平均值来看,我国各省市服务业TFP实现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为技术进步。下面进一步分析各区域间服务业TFP的区域差异:首先,因为我国30个盛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的服务业平均TFP增长率均为正,由此可知,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服务业平均TFP也全部实现正向增长。其中,东北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平均增长率最高,均为11.4%,而大西南经济区的平均增长率最低,为4.3%。南部沿海经济区本身涵盖自贸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其获得更多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贸红利,并且与东北经济区均享受较多的国家政策倾斜,二者所包含的省市均为“一带一路”政策重点圈定城市,福建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对于服务业的发展产生强烈的政策辐射作用;相比之下,大西南经济区的区位因素较为劣势,基础设施较为不完备,产业发展也受经济水平制约,并且所包含的城市有近一半的城市未能获得“一带一路”政策倾斜,对比具有相似经济发展条件的大西北经济区,因为其所包含城市全部被列为政策重点圈定城市以及连接欧亚大陆的新疆作为陆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大西北经济区的TFP增长率明显高于大西南经济区。其次,根据图3.2可以发现,八大经济区的服务业TFP增长均以技术进步为主要推动力,虽然除了大西南经济区的技术效率为负值,但是其他经济区均实现了技术效率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J]. 夏杰长,肖宇,李诗林. 学术月刊. 2019(02)
[2]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J]. 卢福财,徐远彬. 当代财经. 2018(12)
[3]中国科技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实证研究[J]. 徐宏毅,仝思雨,孟佩,李方.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4]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行业异质性的视角[J]. 李杨,闫蕾,章添香.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5]产业结构服务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影响机理[J]. 江永红,陈奡楠. 改革. 2018(05)
[6]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J]. 陈明,魏作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5)
[7]东北三省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测度与分析[J]. 纪明辉.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4)
[8]“扭曲之手”会加重“成本病”吗——基于经济增长分解框架下的测算与分析[J]. 宋建,王静. 财贸经济. 2018(02)
[9]生产性服务业能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新动能吗[J]. 李平,付一夫,张艳芳. 中国工业经济. 2017(12)
[10]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孙巍,王亚君. 社会科学辑刊. 2017(06)
本文编号:3602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60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