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城市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集聚产生的双重集聚效应的理论假说,通过实证分析从城市空间和价值链视角研究双重集聚效应形成的内在机制。在验证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中存在一个均衡的土地租金,使得双重效应的互补效应达到最大;城市规模有利于双重集聚效应的提高;区域中的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的双重集聚效应有一定的辐射作用,经济距离越短辐射作用越大。为了进一步分析双重经济效应,文章基于不同规模城市的视角研究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有"倒U"型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双重集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全球价值链引导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11AZD002) 银兴经济研究基金资助 安徽科技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资助
【分类号】:F719;F424;F22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有关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集聚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一是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切入点,延伸到对制造业的集聚的影响;另一个方向是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相互联系入手,研究制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洪银兴;城市功能意义的城市化及其产业支持[J];经济学家;2003年02期
2 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基于长三角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1期
3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4 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萍,未良莉;加速安徽省城市化建设进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吴红宇;中国城市化滞后原因及发展模式选择[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3 方向阳 ,陈忠暖 ,陈基纯;珠港澳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评估[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5期
4 王志强;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动力研究[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5 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6 李鹤;张平宇;刘文新;;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7 陈甬军;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化研究——兼论新型城市化道路[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8 袁雯,杨凯;上海城市环境经济系统发展过程的数量分析[J];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9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10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华灿;陈松林;;福建省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协调度研究[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宋明爽;;城市化战略与政策取向分析[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蔡美香;;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发展[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5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高吉喜;张彪;;论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7 何永贵;乞建勋;;城市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蒋云龙;;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安徽经济的崛起[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前程;;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今朝;权力的空间配置与组织的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熊吉峰;转轨期我国小农经济改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何奕;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颜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吕力;产业集聚、扩散与城市化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6 吴靖;中国城市化制度障碍与创新[D];西北大学;2006年
7 陈建华;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结果[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8 黄海峰;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刘铮;中国小城镇成长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吴淑莲;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互动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鑫;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尹海伟;山东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时空变动及区域调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晔;江西城镇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云;城市化本质与中国城市化实现途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任丽君;农村城镇化新视角:势能评价与政策设计[D];天津大学;2004年
6 李铁林;中国农村城市化的成长机制及政策选择[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7 詹锋;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与分析——兼对江西省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8 徐鹏;关中城市群内部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虞水;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城市经营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刘辉;济南、青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比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胡晓鹏;;中国区域产业开放与价值创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3 赵群毅;;北京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变动的特征与模式——基于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4 梁进社,楚波;北京的城市扩展和空间依存发展——基于劳瑞模型的分析[J];城市规划;2005年06期
5 赵群毅;周一星;;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6 吕拉昌;阎小培;;论生产服务业的若干理论问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6期
7 张文忠;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探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8 张华;梁进社;;产业空间集聚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9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10 贺灿飞,梁进社,张华;区域制造业集群的辨识——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书法;贺建;程海狮;;社会分工制度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新探——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2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8年12期
3 唐强荣;徐学军;;基于组织生态学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关系[J];软科学;2009年08期
4 左双双;;天津市滨海新区典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关系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杨杰;宋马林;;中国物流服务业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徐\阌
本文编号:409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40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