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质量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城市化质量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出处:《生态经济》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市化包括人口转移、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多方面的内容,仅采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单一指标难以反映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全部内涵。文章从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角度出发,测度我国地级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发现,我国城市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差距显著,城市在空间、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城市,其在综合得分和各分项指标上的得分都高于规模较小的城市,城市化质量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为提高城镇化质量,应废除"以大管小"的城市财政管理层级,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城市群的集聚带动作用。
[Abstract]:Urbanization includes population transfe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and so on. Only a single index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to the total population is difficult to reflect the whole connot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From the angle of urban spac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measur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local cities in China.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urbanized comprehensive level gap between cities and regions is significa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space, economy and society is not balanced. In cities with population above 4 million, their scores in comprehensive score and sub item index a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smaller cities.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generally shows a trend of "east to wes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we should abolish the urban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of "big and small" cities, build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gglomeration and driving rol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作者单位】: 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基金】:中央党校2013年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云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云南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及体制机制研究”(YB2013127)
【分类号】:F299.2
【正文快照】: 1引言城市化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和空间等多种因素的人口迁移过程。城市化是农村居民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反映为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成区扩张、城市景观以及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Pacione[1]定义了城市化的三层涵义:(1)Urbanization,城市人口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翠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组建大型城市群[J];城乡建设;2002年10期
2 吴永保;;产业集聚是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要件[J];学习与实践;2002年04期
3 本文课题组;;打造武汉城市群 从城市路网谈武汉及周边城市群[J];学习与实践;2002年05期
4 叶金生;;关注武汉城市群问题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2年05期
5 马志强;论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及特色[J];经济经纬;2003年06期
6 杨飞华;论城市的发展与经营城市[J];江西建材;2004年02期
7 ;110个城市严重“脱水”抗旱主战场已从农村转向城市[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4期
8 葛志玉;;中国城市:如何找回个性与灵魂?[J];科学咨询;2004年11期
9 张昆仑;以“大金融”运作打造中原城市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10 方元;打造城市群——安徽奋力崛起的选择[J];安徽科技;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平;;建设沿海城市群是广西重要的增长极[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002—2004)[C];2002年
2 郭省;;精心构筑以石家庄为龙头的冀南城市群 为建设沿海强省发力领跑[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饶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琳;魏溯华;姜迎;;城市群推动辽宁城乡经济中的发展[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贺素莲;;紧凑理念下的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布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叶奇;陈文海;;大长株潭、“3+5”城市群的一体化规划与发展共赢[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7 陈群元;尹长林;;我国城市群不协调发展现象的探析[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8 王发曾;刘静玉;;我国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基础与实践[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程成;;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丽萌;陈雁云;;基于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构建的思考——以江西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阳红;由“支配”“控制”到“协调”[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李慧芳邋袁才华;长株潭城市群的3+5概念[N];国际商报;2007年
3 林世雄;海西城市群具有很强的先天竞争力[N];福建日报;2008年
4 ;中国30个城市群:两极分化仍将继续[N];湖北日报;2008年
5 周华平;长株潭城市群将体现湖南个性[N];湖南经济报;2008年
6 记者 岳冠文;长株潭跻身15个达标城市群[N];长沙晚报;2012年
7 周海波 张明海 钟晓晴 杨国庆 孔芒 张_g希;看川南城市群转方式[N];四川日报;2012年
8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曹水水;“以大带小”统筹发展城市群[N];中国证券报;2012年
9 实习生 田珊珊;“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自身特色[N];科技日报;2012年
10 赵登华;加速释放城市群的“正能量”[N];经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方舟;城市网络的空间有向测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李刚;长株潭城市群社区休闲体育设施现状及需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春雷;城市群视阈下“联合政府”内的合作方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白晨曦;智慧城市的本质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5 钟绵生;山东省东部城市群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高红丽;成渝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冠华;北京城市生活垃圾状况预测及效益评价[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8 张荣;环京津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发展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馨;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宇军;武汉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综合评价与战略选择[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9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33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