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5-02-20 08:44

朱晓丹 郑州大学商学院

摘要: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将各种可能原因变量与衡量通货膨胀的 CPI 指数的季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经济增长是以投资的结构性变化和流动性过剩来作为直接影响因素影响通货膨胀的。因此,如果要控制通货膨胀,即要从投资和流动性过剩两个角度来调节经济,以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指数;经济增长

一、研究背景

2007 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直居高不下,7 月份以来,CPI 连续保持在 5%以上的高位。2008 年年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 7.1%,并持续居高不下。民间以切实感受到物价上涨对生活造成的压力。而要抑制通货膨胀,必须正确分析当前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从而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

二、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分析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指由于总需求过大而引起的物价水平上升,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产品”。充分就业时的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在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如果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这两种总需求的差额成为“膨胀性缺口”,这种缺口引起了通货膨胀。非充分就业时的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也会由于需求推动而产生通货膨胀,即在总需求增加时会随着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而产生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指由于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其基本观点是即使没有过度总需求的存在,也会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引起通货膨胀,并认为引起这种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市场上存在的垄断。

(三)混合型通货膨胀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实际中的通货膨胀往往是包含了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称之为混合型的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是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描述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三、解决经济中通货膨胀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从调节投资的角度控制我国通货膨胀

从宏观层面上看,这些年来中国的投资增长始终大大快于 GDP 的增长,以至于投资占 GDP 的比重显著地上升。由经济增长引发的投资以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快增长,因此投资有过渡扩张的现象。经济增长的风险因素加强,部分行业的快速扩张虽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如果不加以规范和引导,则很有可能会使经济的结构性投资问题更加恶化,使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

   1.投资结构的调整

对投资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控,促进产业结构的协调和优化。按比重排序,我国产业产值结构为:“二三一”型,而世界工业化国家产值结构基本是“三二一”型,也即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服务业占国家产值结构的比重会较工业的比重更重一些。我国要加强对投资需求结构的调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改变资源投入向工业部门倾斜的格局,使资源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和其它投资不足的部门,促进投资结构的协调。

  2.投资方向和力度的调整

强化对投资需求的市场调节,加强对投资方向和投资力度的引导。  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对投资需求的调节,保持投资需求的增长势头,避免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势头受挫;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投资方向和投资力度的引导,提高投资效率,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降低投资需求对资源的消耗使用,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避免投资过热引发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从而导致经济的大幅波动。

3.民间资本的利用

对民间资本的发展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的大力发展。民间投资是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和政府投资相比,民间投资具有更高的投资效益和投资效率、具有更强的活力。因此,一方面改善民间资本发展的市场环境,让大量的民间资本走上市场,由市场进行优胜劣汰,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最优配置; 另一方面要为民间资本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使民间投资得以更快的发展,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我国经济体制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从流动性过剩的角度控制我国通货膨胀

  1.采取“走出去”战略对外疏导流动性

一是制定相关措施鼓励境外企业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融资;二是鼓励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要研究进一步放宽条件,减少限制,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便利化,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三是建立国家投资公司作为外汇经营运用的主体,支持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能源、资源类领域投资。

2.调整我国引资策略

在如今资金缺口已不存在的新形势下,要将引资策略的调整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结合起来,实行更加审慎的引资策略。第一,要合理引导外资的投向,严格控制开发区规模,制止一系列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的重复和低水平建设,引导其投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型等新兴领域,鼓励外资在中国建立新型产业链和产业群,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促使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中的地位由低级加工组装基地向高级技术型制造基地转变;第二,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在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将对外商投资企业在税收和土地等政策上的“普惠制”改为“特惠制”,其他方面均实行与内资企业同等的待遇,消除“引资冲动”。

结语

我国的宏观经济外部环境非常严峻,尤其是实质经济部门。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 60%,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出口,美国作为我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出口企业倒闭、失业增加问题已经日益体现。因此,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通货膨胀问题已经不是国家需要治理的核心问题,相应的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要做出调整,以确保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王智勇.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1981-2003) [J].山东社会科学,2008(1)

[2]蔡风景,李元,王慧敏.货币、投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8(1)



本文编号:15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5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3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