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提高和住宅价格增值关系
本文选题:城市轨道交通 切入点:住宅价格 出处:《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分析影响因素出发,将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分解为交通效益和集聚效益,并建立可达性提高计算模型进行量化.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的16个车站为例对可达性提高计算值和住宅价格增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例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约为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年可达性提高的5倍,并且在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前后就已经释放;各个车站因自身的区位及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位置不同,对其影响范围内房价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幅度分布在2%~18%之间,并呈现郊区大、市中心小的趋势.该方法可以为规划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发利益还原及车站周边土地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will affect the city rail transit on housing prices into traffic benefit and agglomeration benefits, and establish a quantitative model to improve accessibility. In 16 the station of Shanghai Metro Line 11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accessibility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lculated value and the housing price appreciation. The cas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city rail traffic on housing prices is about city rail transit to residential accessibility increases 5 times, and in the c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rail traffic has been released; each station for its different location and location in the city rail transit network, the influence range of price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amplitude distribution between 2%~18%, and presents the trend of large suburban, small downtown. This method can be the stage of planning the city rail transit line development also benefits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land around the station.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计划(1123120300)
【分类号】:U239.5;F29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J];湖南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2 周庆瑞 ,郑晓薇;东南亚城市轨道交通考察随记[J];地铁与轻轨;2000年03期
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年03期
4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年总目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年04期
5 余乐 ,白雁;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在京成立[J];地铁与轻轨;2001年01期
6 齐兵,徐鸿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直流短路试验[J];电气化铁道;2002年01期
7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年总目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年04期
8 孙壮志,周晓勤,胡思继;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制度[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9 董三喜;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动态[J];现代隧道技术;2002年06期
10 周庆瑞;创造条件加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汇总表[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2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志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体会议在上海召开[A];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新发展——《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志宏;;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第十八届地铁学术交流会)主题报告汇编[C];2007年
6 杨军;;基于同城对接的京津冀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研究——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杨远舟;贾文峥;刘超;江玉林;毛保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评估现状及对策建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铁夫;;为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做出努力[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黄圼;;前言[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1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专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虹航 通讯员 黄波;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N];中国建设报;2009年
2 刘永勤 朱霞;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修订完成[N];中国建设报;2011年
3 记者 冷德熙;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世界第一[N];科技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曾晓伟;力争“十二五”末开建城市轨道交通[N];绵阳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陈子昕 李秋明;让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建设[N];广东科技报;2013年
6 记者 刘布阳 钱民峰;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运营管理专委会成立[N];中国交通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葛永坤;提前谋划城市轨道交通 方便市民绿色低碳出行[N];绵阳日报;2013年
8 环境保护部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程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发展之路[N];中国环境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谢长美 实习记者 张晓磊;江苏全面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N];江苏科技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谢江林;治理城市拥堵的“良方”[N];贵阳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阳;城市轨道交通信息融合与决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程婕;城市轨道网络化交通运输组织优化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唐海川;城市轨道交通多列车运行节能优化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康柳江;城市轨道交通末班列车运行计划协同组织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张育南;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发展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翟维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及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玉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郝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效益分析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赵宇刚;考虑服务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孔令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型式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惠华;网络形态分层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治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刘继龙;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海丹;城市轨道交通公益性度量及其效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孟川舒;城市轨道交通一票通清分问题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5 张国武;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走行特性分析及建模[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6 时晓伟;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价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邓东德;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效应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8 李一林;基于出行调查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和居住特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冰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裴超志;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仿真软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4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59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