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经常账户可持续性分析与预测

发布时间:2015-03-18 14:15

摘要:我国对外贸易中巨大的经常账户顺差以及外汇管理制度,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它对当前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近几年的通货膨胀,资源配置错位从而引起经济畸形发展,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不断被迫升值。因此,对经常帐户顺差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对当前和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此,对我国经常帐户顺差结构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经常帐户顺差   通货鼓胀  出口导向

一、我国经常账户的现状及认识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出现了“双顺差”,而其中的主要部分是经常帐户顺差。经常帐户顺差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将近20年,这种顺差在2003年以前数量不是很大,只有458亿美元,因此,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到了2008年,经常项目顺差达4261亿美元,如此巨大的顺差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货币供应量过多引发近几年的通货膨胀,资源配置错位引起我国经济畸形发展,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不断被迫升值等。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但不管是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是调节利率,或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调控资产泡沫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调控的效果未如理想。甚至可以说,政府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近乎失灵。

而引起中国经济出现问题及政府调控政策失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经常帐户顺差过大而不得不发行过量货币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经常帐户顺差的持续性进行研究,以供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时提供参考。

二、我国经常帐户顺差的原因分析

(一) 我国应该发展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模式

对于发展中国家,其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应该是经常性账户为逆差,资本与金融账户为顺差。因为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它需要利用国外的资源发展本国经济,这样必然会造成大量进口,这样便会造成经常项目账户出现逆差。而对于资本与金融项目,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外资的投资边际利润率高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在其国内投资的边际利润率。发达国家通常有过剩资本,这会促使发达国家将这些过剩资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出现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像中国这种发展中大国,由于其国内资源与资本不足,更应采取此种发展模式,而我国在这两个方面都是顺差,其中以经常帐户顺差数量之巨大尤为明显。

(二) 对经常帐户顺差成因的具体分析

经常账户包括:货物与服务账户、收益账户、转移账户。下面是中国近几年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统计。

1:从2003年到2009年中国经常项目账户的统计

年份

经常账户

货物和服务帐户

收益账户

转移账户

2003

458

361

-78

176

2004

686

492

-35

229

2005

1608

1248

-35

254

2006

2499

2089

118

292

2007

3718

3074

257

387

2008

4261

3848

314

457

2009

2971

2201

433

337

从上表可以看了,从2003年起,中国经常账户顺差迅速扩大,特别是20072008年表现得由为明显,而引起经常账户顺差扩大的根本原因是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

下面具体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引起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政府的“奖出限进”政策。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积极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主要表现在:“奖出限进”,包括隐性的或显性的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水平、过于慷慨的出口退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差别性的信贷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并出现了现在这种每年经常性帐户产生巨额顺差的局面。

其次是政府大力引进外资的政策。我国在近20多年来,不断强化引进外资,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外资引进国,最近几年引近的外资都保持在600亿美元左右。现在我国引进外资总额已超过8000亿美元。到2009年,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外资企业的贡献率已达60%。 

第三是管制的汇率政策。长期以来,为了鼓励出口,政府一直低估人民币汇率,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的出口。虽然从200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一些外汇体制改革,但从根本上来说,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并没有放松。虽然近5年来人民币有所升值,但升值幅度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直到2008年,中国的出口势头依然强劲。2009年因全球金融危机,因国外需求减少,我国的对外贸易才大幅下滑。

对经常帐户顺差的可持续性的预测对我国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从其成因的基础到将来我国可能实行的政策来分析、判断这种可持续性。

(一)从短期角度分析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主要由以上三个因素引起经常项目顺差,要使这种顺差状况得到改善,除非这些因素有所改变。

首先,在短期内我国政府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不可能改变。因为,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这是我国的一贯方针。在这种方针政策下,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的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

其次,我国政府引进外资政策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各地政府为发展经济,都有盲目引进外资的冲动,而外资主要是前面所说的出口加工,这也使得对外贸易顺差在短期难以解决。

第三,从短期看,我国进行的是自主性的渐进汇率政策改革。在我国当前人民币被严重低估的情况下,如果以每年升值3%--5%来计算,当汇率达到均衡,要用很的时间。因此,低估的人民币还会刺激我国扩大出口,从而加大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

因此,从短期来看,我国的这种经常项目顺差的格局还不能改变,除非200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持续下去。所以说,从短期来看,经常性项目顺差是可持续的。

(二)从长期角度分析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

首先,从资源的角度分析我国长期的外贸情况

我国现在这种对外贸易政策是将国内的人力、物力资源用来满足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从资源的有效配置来说,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资源配置。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缺乏,更需要引进国外的资源,扩大进口,来满足我国生产、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扩大进口,从而使我国经常项目大量顺差的现象得到转变。

我国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升级产业结构。我国引进外资的政策虽然不可能改变,但引进外资的重点、结构必需要有所变动。将来引进外资需偏重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开放。这样能有助于我国进出口结构的升级,从而改变经常帐户顺差的情况。

虽然我国政府现在还控制着人民币升值进程,但是人民币迟早会升到一个相对均衡的汇率水平,它对外贸的影响迟早会显现出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人民币终究会成为一种自由兑换的货币,政府对它的控制必将减少,使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决定,我们无法预测到时中国的外贸是顺差还是逆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相对于当前人民币被低估的现象来看,它至少可以改变我国由于汇率低估而引起经常账户顺差的现状。

四、结论及建议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在不受特殊外来因素干扰下,从短期来看,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是可持续的,但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要使我国的国际收支达到合理的状态,政府应该做的是:

总之,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是可以改变我国当前经常性账户不合理的结构状况。

 

注:本文中的数据均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

 

参考文献:

215



本文编号:18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8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b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