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风险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3-18 13:25

关键词:外汇储备 双顺差 风险 对策

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9055.85亿美元。外汇储备多,固然是国家实力强大的表现,但是外汇储备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外汇储备的持续攀高反映了国内经济发展失衡,蕴藏着许多经济风险。本文将就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风险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

在资本顺差形成方面,由于有了拉丁美洲债务危机的教训,我国选择了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资政策。通过实施各种税收减免、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我国已连续10多年吸收FDI居发展中国家之首。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4亿美元,增长39.9%,比上年同期加快29.0个百分点。

另外,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大量的国际短期投机资本以各种方式涌入我国,它们成为推动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

1.持有外汇储备机会成本大

而同一时期我国国内的投资收益都比它高,即使是利润率偏低的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业、日用品制造业的收益率也在10%左右,这还不包括随着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增加而增加的社会效益。从中可见,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的机会成本是何等巨大。

2.外汇储备面临缩水风险

虽然我国官方从未明确公布外汇储备的结构,但是我国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为主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由于新的汇率政策放松了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人民币对美元开始稳步升值。在20084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9920元,突破了7元大关,累计升值约16%。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缩水,使国民财富遭受损失。另外,美国的次贷危机严重地打击了美国经济,导致美元疲软,这进一步加剧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

3.诱发通货膨胀

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也被迫增加。外汇占款过多,基础货币投放量过大,诱发国内的通货膨胀。虽然央行通过不断地增发票据来冲外汇占款,但基础货币回笼的力度仍然远远未能“覆盖”外汇占款的迅猛增长,对冲的力度有限。粗略地计算,央行对于外汇占款的对冲率大约达到70%,而余下的约30%的外汇占款投放将直接增加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货膨胀。

4.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十分巨大,使得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应量非常充足,导致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出口下降,打击我国经济发展。为了缓解这种压力,稳定人民币币值,央行被迫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多余的外汇,这样却进一步加剧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张。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更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针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庞大和增长迅速的问题,应综合运用多种策略予以管理。总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采取措施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另一方面是积极管理和有效运用现有的巨额外汇储备。

其次,优化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与币种结构。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例很大,投资方式以投资国债和银行储蓄为主。为了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我国应根据现实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合理地增加欧元、日元资产的比例。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除了应投资于流动性与安全性较高的短期债券和银行储蓄外,也应该选择收益率较高的金融工具和实物投资。同时,还应该利用外汇储备建立我国的资源储备体系,例如用外汇储备购买石油和其他稀缺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实施“藏汇于民”来分流部分外汇储备,增加外汇需求渠道,对人民币的需求相对减少,从而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藏汇于民”改变了国家是唯一的最终买家的状况,必然减弱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有助于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8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8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5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