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分析的企业核心员工分享剩余收益模式研究
本文选题:企业核心员工 + 剩余收益 ; 参考:《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核心员工处于人力资本核心地位分享企业剩余收益是现代企业内涵发生转变的重要内容。核心员工不再满足于取得固定工资,而要求提升地位,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确立人力资本的产权地位,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创造性激发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对人力资本分享剩余收益以及人力资本定价的问题的研究较为成熟,对人力资本分享剩余收益比例的问题研究较少,更加缺少一套人力资本分享剩余收益的模式。虽然现实中有许多企业用年薪制、股票期权、虚拟股票等方式来激励核心员工,但这些都是在“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下实行的激励措施,并没有确立人力资本的产权地位,更没有让企业核心员工成为企业所有者。企业核心员工凭借拥有最多的人力资本生产要素逐渐成为企业的稀缺资源,研究能分享剩余收益比例的问题正可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本文正是以企业核心员工这个特殊的人力资本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企业核心员工分享企业剩余收益这块“蛋糕”的模式问题。本文首先以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收益比例的问题是一个博弈过程为切入点,提出企业核心员工分享剩余收益的依据,利用博弈论分析方法构建在对称信息条件下与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核心员工与企业所有者如何实现分配的问题,并分别得出影响分配比例因素。得出的结论是: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分享比例越多,企业核心员工越努力工作,企业剩余收益越大,实现双赢。接着,引入国资委EVA考核方法,探讨影响分配比例每一个变量的确定,设计一套分享模式。最后,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该企业10年期间企业核心员工人力资本应分享剩余收益的份额,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对企业剩余收益的推动作用更大。
[Abstract]:Modern firm theory puts forward that enterprise is a special contract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non-human capital.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for modern enterprises to share the surplus income of the core staff in the core position of human capital.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reative stimulation of the enterprise that the core staff should not be satisfied with the fixed salary, but should upgrade their status, share the ownership of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owners of the material capital, and establish the position of the property right of the human capital.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human capital share surplus income and human capital pricing is more mature, human capital share surplus income proportion research is less, more lack of a human capital share surplus income model. Although in reality many enterprises use annual salary system, stock option, virtual stock and so on to motivate the core employees, these are all incentive measures implemented under the arrangement of "capital wage labor" enterprise ownership system. It does not establish the property right status of human capital, let alone make the core staff become the owner of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most human capital production factors, the core staff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scarce resources of the enterprise. The study of the proportion of surplus income can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core staff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game theory analysis metho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unifies the human capital theory, the human resources accounting theory,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property right and principal-agent theory discuss the mode of enterprise core staff sharing the "cake" of enterprise surplus income.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problem of the proportion of human capital sharing enterprise surplus income is a game proces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basis for the core employees to share the surplus income is put forward. The problem of how to distribute between the core staff and the enterprise own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game theory analysis,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ratio a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The conclusion is: the larger the stock of human capital, the more the share ratio, the more hard the core employees work, the larger the surplus income of the enterprise is, and the win-win situation can be realized. Then, the EVA assessment method of SASAC is introduced to discuss the determination of each variable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ratio, and a set of sharing mode is designed. Finally, taking ZT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the human capital of the core employees of the enterprise should share the share of the residual income during the 10-year period of the enterprise. Through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human capital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enterprise surplus income.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2.92;F224.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海宁;;把“根”留住——重视核心员工[J];中外管理;2000年03期
2 何俊德,张蕾;基于核心员工的核心能力创造[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4期
3 杨巍;核心员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4 杨佑国;谈现代企业核心员工的需要[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张蕾,何俊德;核心员工创造核心能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03期
6 赵亮;如何留住核心员工[J];知识经济;2001年08期
7 单宝;培育核心员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2年02期
8 李艳红,王丽军;企业核心员工流失探源[J];经济论坛;2003年21期
9 苏照林 ,杨汝艳 ,郭永军;如何留住企业核心员工[J];企业活力;2003年05期
10 李成文;论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管理蕴意[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于岩平;;饭店核心员工流出模型的构建和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2 ;老板该如何向核心员工许诺?[A];湖北省罐头工厂代号考评工作专题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刘淑霞;;浅议核心员工的管理策略[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林忠;鞠蕾;;组织隐性知识积累路径研究:基于演化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徐琳;邓红;;强化盐业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策略分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6 夏建华;邓红;;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评判标准探析——以盐业企业为例[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志远;留住核心员工[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雷成;谁带走了我的核心员工[N];经济视点报;2005年
3 肖卓;激励核心员工的力量[N];人民邮电;2004年
4 张锦喜;什么样的人是核心员工?[N];市场报;2003年
5 张锦喜;关注重点核心员工[N];组织人事报;2003年
6 吕华;核心员工的管理和培养[N];中国旅游报;2006年
7 柯健;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N];中国人事报;2006年
8 华生;我区企业如何看待“核心员工”[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思美格;谁是你的“核心员工”?[N];民营经济报;2006年
10 李丽萍;留住核心员工的心[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晓平;核心员工对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效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颜爱民;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及其核心员工评价与匹配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张广宁;在华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4 梁小威;基于工作嵌入模式组织核心员工保持性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巧莲;企业核心员工自适应职业发展管理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6 赵夷岭;基于组织承诺的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凤娟;企业核心员工的成本比较及管理策略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2 邢华伟;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核心员工职业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徐晓飞;核心员工生态位构建机理及生态位适宜度测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徐刚;Z公司核心员工培训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张百川;企业核心员工留用与激励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王东江;中铁六局桥隧分公司核心员工动态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凡院连;核心员工管理机制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尚芳;核心员工战略性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月寒;企业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黄健;湖南宏力纺织集团公司核心员工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4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85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