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宜宾市中心城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5 10:01
【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呈不断增长趋势,中心城区人口、居住、产业、公共设施过度密集,供需于求,城市中心城区面临一系列问题。早期单中心、摊大饼式地向外扩张,导致城市中心区域与周边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甚至产生中心区域发展的极化现象。城市整体的综合竞争力受到制约,进而阻碍了城市进一步发展。面临这些问题,新区规划、设计与城市更新改造成为疏通中心城区发展的有利方法,近几年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建设实践证明,城市规划对城市区域协调发展起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系列城市病等问题,如城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等老城区与新区人口、居住、产业和公共设施等问题的脱节。本文以此为背景,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入手,探讨宜宾市中心城区新、老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并构建中心城区区域协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无量纲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纵向的评价模型: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协调发展模型;横向的评价模型:基于静态协调发展度的评价模型。分别实现对中心城区进行各自内部和整体的协调评价。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意义的建议,为指导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论文研究范围:本文主要研究由老城和与其紧密相连的处延型新区共同组成的中心城区的协调发展程度,主要包括老城区与新区之间的协调、新区与新区之间的协调以及中心城区内部的整体协调。论文主要结论:(1)根据纵向的评价结果可知,宜宾市“一城四区”中,三江主城的灰色关联度数值是0.7001,主城内部处于良好协调;岷江新区的灰色关联度数值是0.6736,处于良好协调;临港新区的灰色关联度数值是0.6104,处于良好协调;金沙新区的灰色关联度数值是0.5579,处于中级协调;南溪新区的灰色关联度数值是0.6007,处于良好协调。宜宾市“一城四区”协调程度都不是很高,区域发展并不均衡。(2)根据横向的评价结果可知,宜宾市“一城四区”的静态协调发展度数值为0.70,整体的协调发展水平处于良好协调的状态。中心城区“一城四区”之间的协作有待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需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多方面协调,共同促进区域整体协调。(3)三江主城作为宜宾城市核心,人才集聚,产城相融,相比其它四大新区其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符合其在宜宾的城市核心地位。三江主城与金沙新区人口密度过大,人均自然资源偏少,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负担;金沙新区虽处于城市上风上水的龙头位置,却并未依据其有利地势,实现产业带动、达到人口疏散的目的;在文化方面,宜宾的大江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等多元文化未能充分体现在城市形态中。(4)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念角度,认为宜宾市中心城区各区域职能应分工明确;加强主城内部、新区内部以及主城与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协调发展公共设施体系,增加其服务影响范围,实现“覆盖完全,服务到位”的目标;整合“一城四区”的产业,发挥各区域的优势,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在城市形态中,体现宜宾的大江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等多元文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安全生态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多贵,陈劭锋,牛文元;可持续发展四大代表性指标体系评述[J];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04期

2 魏葵;集约化经营指标体系的设置[J];统计与决策;2001年07期

3 余颂;试论宏观消费监测及其指标体系[J];消费经济;2001年03期

4 徐定坤,徐苏林;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年01期

5 李正辉,官东;信息化水平测定的指标体系探讨[J];上海统计;2002年06期

6 李仁祥;建立和实施“三个指标体系”的必要性[J];中国石化;2002年08期

7 江成城,周丕娟;建立企业新的目标和作业指标体系[J];商业研究;2002年04期

8 李成瑞;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若干问题[J];当代思潮;2002年05期

9 冯立旺;创建新的指标体系 提高统计数据可用性[J];农场经济管理;2002年04期

10 曹学勤,赵春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德伟;;高新技术产品中科技含量的指标体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何爱国;;现代性与本土性交融: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演化、特点与反思[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申伟;兰亚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立综合化的信息指标体系[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4 张运平;;小康生活质量评估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振华;岑晏青;王伟;;行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6 朱庆芳;;从指标体系看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刘家彦;;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思考[A];贵州省生态立省研究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陶平;;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邢彦;孙钰;;高速公路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津滨高速公路为例[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10 周兴;李少雄;何燕珠;;广西耕地分等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文生 评论员 段俊;41项指标阐释科学发展观[N];深圳特区报;2005年

2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细解[N];中国信息报;2001年

3 陆列嘉;县域考核新指标体系出台[N];安徽日报;2007年

4 记者 高铸成 通讯员 李泓;深圳出台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N];工人日报;2007年

5 霍晓丽;探索建立科学发展的刚性指标体系[N];河北日报;2007年

6 杨阳腾;深圳出台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N];经济日报;2007年

7 曾妮;深圳首创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N];南方日报;2006年

8 顾意亮;上海闵行区民生指标体系更“人性”[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李怀今;市民将从指标体系中受益[N];深圳商报;2007年

10 刘伟;深圳推出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N];深圳特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德峰;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D];苏州大学;2008年

2 朱军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及政策保障[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远远;基于粗糙集的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姜涛;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顾晓薇;国家环境压力指标体系及减量化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7 李海华;矿建剥离工程评标决策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雪明;经济国力的国际比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刘红;中国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鸿凌;我国民生指标体系构建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黎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孝文;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吕祥永;中国社会和谐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6年

5 路依婷;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岑晓倩;石油企业班组安全氛围测量指标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7 成程;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张玉霞;军队临床医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9 杨菁;科技型城市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磊;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基本要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26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526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6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