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甘肃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7:49
【摘要】:城镇体系是区域竞争与区域分工的重要标尺,其规模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城镇功能的发挥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段,面临城镇体系发育不足、规模结构失衡、规模小实力弱等压力,使得打破行政区划、综合考量城镇体系的合理性,成为城镇建设发展、相关规划制定以及城镇化发展转型的研究方向。鉴于此,研究甘肃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演变动力机制、空间分异特征、演变类型与规律、影响因素及合理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甘肃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规模结构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核心概念界定、合理性判定理论、演变动力机制与理论模型的构建。其次,借助城镇化视角,选取2001-2016年的面板数据,阐述了规模结构的演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着,采用首位律理论、基尼指数理论、位序规模理论,测度了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并从规模分布、规模紧凑度、规模效率三个维度构建三维诊断模型,探索了规模结构的空间分异特征与演变类型,总结了规模结构合理性的演变规律。最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区位条件、城镇职能四因素对规模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迁的共生效应、城镇职能的黏融效应、产业结构的耦合效应、交通区位和生态环境的柔性效应,这四种效应的协同作用构成规模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城镇体系整体呈各等级城镇规模不断扩张,低等级规模有序增长的层级式演变态势,部分区域出现规模等级断层现象,但城市规模位序基本保持稳定;城镇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首位城市的首位作用不断弱化,经济规模基尼指数下滑而人口规模基尼指数稳定,其合理性指数具有中等合理、低合理、不合理三种发展阶段的时空演变特征,形成趋优型、波动型、趋劣型的演变类型,呈整体上升、短期波动甚至区间下降的大“S”形演变规律;产业结构促进城镇规模分布的集中程度,生态环境阻碍人口规模分布均衡步伐、减弱经济及用地规模分布集聚力量,交通区位抑制城镇规模分布的过度集中,城镇职能加剧首位城市的垄断作用。
【图文】:

曲线,城镇化进程,甘肃省,城镇化水平


州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甘肃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研的局部特征(图 3.1)。具体来看,2001-2016 年,甘肃省整体城镇化水平呈式上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2001 年全省城镇人口为 618.47 万人,化水平为 24.51%;2005 年城镇人口为 764.04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30.02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2013 年城镇人口为 1036.23 万人,城镇化水平0.13%;2016 年城镇人口达到 1166.39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44.69%,总体提 20.18%。同时,城镇化进程表现为阶段化特征,其中 2001-2006 年为起步阶段,这段时期城镇化水平提高了 6.58%;2006-2011 年为缓慢增长阶段,时期城镇化水平提高了 6.06%;2011-2016 年为快速增长阶段,城镇化水平了 7.54%。

人口规模,城镇体系,甘肃省,等级


兰州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甘肃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研究大于 100 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占比相差 6.37 个百分点,分别为 16.45%(仅有Ⅱ型大城市)和 22.82%;50~100 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占比由零增加到 40.56%,相差 40.56 个百分点,而新增城镇较多,城镇数量由 1 座增加至 10 座,其人口占比明显增长,从 7.41%上升到 40.56%,上升 33.15 个百分点;50 万以下人口规模的城市占比从 37.34%下降至 11.91%,下降 25.43 个百分点,而城镇数量由98 座减少为 88 座,,人口占比大幅度下降,下降了 39.52 个百分点。其中,20~50万人口规模的Ⅰ型小城镇占比下降 23.53 个百分点,城镇数量由 14 座减少为 8座;20 万以下人口规模的Ⅱ型小城镇占比下降 15.99 个百分点1,城镇数量由 84座减少为 80 座。总体而言,甘肃省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整体呈现出各等级城镇规模不断扩张,低等级规模城镇有序增长的态势,并且规模等级结构演变具有层级式递进的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杰;李秀云;王雪颜;;承德市城镇体系的空间演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年36期

2 孟祥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卢昌子片区城镇体系发展构想[J];城市;2017年03期

3 孟祥林;;铜仁城镇体系与拓展城镇链建设构想[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4 唐波;罗熙;郑华;顾惠娜;;新型城镇化下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08期

5 刘静;;旅游城镇体系的特征与构建意义[J];中外企业家;2015年09期

6 彭澎;;贵州特色山地城镇体系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5年06期

7 高文杰;;经济区划与整合城镇体系[J];新经济;2013年29期

8 汤放华;仝娟;曾志伟;;湖南省城镇体系结构分形研究[J];城市;2012年02期

9 李兆江;;天津城镇体系的产业聚集与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J];城市;2010年01期

10 邓正琦;;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体系结构优化探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栋;;论初发型城镇体系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王录仓;;青海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动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王海乾;高文杰;;基于市场经济的非整合城镇体系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李宏静;王建力;;重庆市城镇体系研究——运用分形理论和灰色预测模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国勇;刘洋;;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展望[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庞丽;陈兴鹏;;甘肃城镇合理规模及其效率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石瑾;;西北地区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张改素;丁志伟;王发曾;;中原经济区主体区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研究——基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曹象明;曹东盛;;宁夏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研究[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10 魏t

本文编号:2605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05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a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