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湖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08:36
【摘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二者都是社会在稳步前进、文明在稳步交接更替、经济在稳步前进的表现结果,亦是国家在发展的路径中提出能使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愈行愈远的策略主张。国民经济要想稳步发展定要依赖它的基础——农业,农业经济的增速对国民经济的变动造成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快慢对中国的农村、城市协调发展及工农相互促进局面的形成造成影响。研究湖北省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为湖北省因地制宜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效参考;研究二者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为促进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给予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北省为研究样本,以2007-2016年为研究的时间区间,主要从经济学和地理学双重视角,基于城乡发展、二元经济结构、传统农业改造与转型、经济增长等相关基础理论,以湖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为主线,以思考湖北省现阶段两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为基础,从传统分析问题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阐述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三者的概念,分析了三者的内涵与特征。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生活服务、公共基础多个层面确定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描述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一个从生产所需投入与综合效益产出层面研究剖析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后,设计协调度模型来衡量、判断湖北省2007-2016年整个省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两者协调发展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了它们两者目前是极度协调的状态。最后将湖北省该时间段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结果与该省实时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探究湖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对湖北省农业经济的影响,发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情况即复合协调度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湖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研究结果,得到以下启示。湖北省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能一直走在路上,稳步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与鼓励,如户籍的改革制度——“农”转“非”政策就加快扩大了城镇人口的数量。从这些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湖北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二者协调的发展起到助推之力,这种力量也促使了湖北省城镇化和湖北省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程度在逐步提升。在湖北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子系统协调度较高的前提下,其复合系统协调度较高且呈现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两者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对区域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才会越大。同时提高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两子系统协调度和复合系统协调度,才能更好的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1.1技术路线图逡逑9逡逑

行政区划图,湖北省,行政区划图,地理位置


3湖北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现状逡逑3.1湖北省概况逡逑湖北省地处中国的中部的长江中游之上,“湖北”二字原于它的地理位置位逡逑于洞庭湖之北而来。湖北省又简称“鄂”,在东经108°邋21'邋42"邋-116°邋07<邋50"逡逑-北纬29。0r邋53"邋-33。6'邋47"间。湖北省东西总长约740600000邋m2,南北宽逡逑约470200000邋m2,湖北省土地的总面积为185900000000邋m2,省总面积约占全中国逡逑面积的1.邋94%。逡逑湖北省一共下辖有12个地级城市,除了武汉以外,黄石、宜昌、.孝感、鄂州、逡逑荆门、黄冈、咸宁、荆门、随州、十堰也包属其内,此外还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逡逑治州,3个由省政府直接管理的县级市分别是仙桃、天门与潜江;1个林区即为神逡逑农架林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南接湖南、江西,西北与陕西毗邻,北与河南逡逑接壤(图3.1)。黄梅县、利川市、来风县和郧西县分别是湖北省的最东、最西、逡逑最南和最北端。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99.27;F32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J];河南农业;2016年30期

2 ;省委副书记高广滨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座谈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J];吉林农业;2019年23期

3 陈锡文;;什么是农业现代化[J];财经政法资讯;2013年03期

4 甘伟忠;杨成;;论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J];淮海文汇;2010年05期

5 周安琪;;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借鉴及启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建议[J];现代化农业;2019年02期

6 陈红英;;金融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对策[J];广东蚕业;2019年04期

7 程晓娟;;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11期

8 吴琦;;乡村振兴视角下山区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19年16期

9 王瑛;成雨;;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19年21期

10 周英佳;;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公共管理的联系分析[J];南方农机;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传启;;农业现代化的事实原理和选择[A];《科学与现代化》2012年第2期(总第051期)[C];2012年

2 李慎典;;试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江文胜;;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方向和重点[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C];2010年

4 陈晓华;;夯实农业基础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A];2011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艳;;试论教育培训与农业现代化[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杨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解析[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林建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A];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道路——2013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学栋;;充分发挥京郊县(区)级政府在农业现代化中作用的建议[A];北京农业现代化研究报告[C];2000年

9 凌启鸿;;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难点和实施途径[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10 王连铮;;关于农业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探讨[A];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灵石县委新闻中心 王芙蓉;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几点建议[N];晋中日报;2019年

2 季轩 石明山;吉林建设十大工程 推进农业现代化[N];科学时报;2011年

3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王娟玲;创新科研模式 推动特色化现代农业发展[N];科学时报;2011年

4 石明山;吉林农业现代化继续主打“科技牌”[N];科学时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彭丽;新政热资促农业驶向蓝海[N];科学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行勇;以园区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N];中国科学报;2012年

7 汪建沃;农化企业投身农业现代化前景广[N];中国化工报;2015年

8 本报记者 周晓梦 王培琳 郭萃;共话农业新道路 共谋农业新发展[N];海南日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白锋哲 吕珂昕;中国农业开放合作砥砺前行[N];农民日报;2019年

10 张璐;耕耘希望田野,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N];湖南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松;西部农业现代化演进过程及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陈枫;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3 宁新田;我国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杨敬宇;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白跃世;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6 李航;湖南农业现代化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7 杜宇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丁亮;中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赵卓;农产品质量分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逄锦彩;日、美、法现代农业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哲敏;上海郊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段荣娇;辽宁省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3 唐艳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发展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4 李佳隆;习近平关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5 徐姗;湖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6 孙海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经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黄志华;移动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8 邸菲;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9 张P;承包地“三权分置”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10 苏宏枝;山东省经济增长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制及对策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3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23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e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