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
【图文】:
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动态减少的趋势,2007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度为0.5395,2016年为0.5267,耦合协调发展度减少了0.0128,耦合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少,说明云南省城镇化与建设用地的协调性发展水平相对稳性。结合表1,将云南省2007~2016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的分值进行划分得到:云南省在2007~2016年间的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一直属于勉强协调类城镇化滞后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始终高于城镇化的综合水平。运用ArcGIS10.2软件将2016年云南省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并予以空间形式表达如图1所示。图12016年云南省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图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云南省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呈现呈现的是层次分明的阶梯分布,处于第一阶梯高值区的是昆明市、玉溪市为核心的滇中地区,以大理州为核心的滇东北地区以及滇西南的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为第二阶梯高值区,剩余地区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普遍偏低,为第三阶梯高值区。4结论与建议云南省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动态减少的趋势,耦合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少,说明云南省两系统的协调性发展水平相对稳定。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一直属于城镇化滞后型的勉强协调类型。云南省各个州市的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与自身的自然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经济实力以及发展政策等差异化特征相吻合。提高云南省城镇化的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着眼于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统筹和推进高原特色产业现代化建设,助推云南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小城镇与云南省旅游资源和对外口岸的经济形态相结合,建设旅游特色小镇和边境口岸特色小镇,形成区域城镇群作为滇中城市群的补充,助推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岳;任博华;;云南省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21期
2 蔚霖;;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2期
3 钟国辉;;城市建设用地差别化配置的路径分析[J];经济师;2016年03期
4 槐胜斌;;城市非建设用地及其管治研究[J];中外建筑;2015年01期
5 张冬;李冬梅;;村庄内闲置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途径研究[J];时代金融;2015年06期
6 王二红;冯长春;张爱华;;深圳市建设用地扩展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5期
7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调控机制促进我市土地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J];成都市人民政府公报;2017年03期
8 陈敏颢;;城市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度分析——以清远市为例[J];城市地理;2017年02期
9 傅强;顾朝林;;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非建设用地评价与划定技术方法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5年02期
10 高丽平;孟群英;;浅谈如何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及其碳排放[J];江西建材;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华;毛德华;沈雅;;建设用地集约与节约利用评价[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查松;张京祥;;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困境及其原因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坚;;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周平;;浅议闲置建设用地[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程遥;;论用地规划中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分类问题[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袁涛;谭刚;贾玫;;吉林省城市建设用地潜力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7 夏鸣晓;武占云;杨雯雯;;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用地优化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1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C];2014年
8 吴荣钱;;当前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原因和解决途径分析[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吴荣钱;;当前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原因和解决途径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韩毅;;城市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与建议[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依法合理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姚懿容 通讯员 唐家新;上半年我市批回建设用地12594亩[N];常德日报;2018年
2 记者 杨玉;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一平方公里左右[N];河北日报;2018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叶兴庆;继续释放城乡间资源再配置效应[N];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
4 首席记者 周怀龙;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5 ;主动服务保发展 尽职尽责保资源[N];民主协商报;2017年
6 中房报特约记者 李格非;应对城市化用地与资金挑战 河南推行“土地预售”[N];中国房地产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唐韶葵;上海楼市一二手市场分化 未来建设用地供应只减不增[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
8 记者 潘少婷;加大力度处置供而未用土地[N];东莞日报;2017年
9 首席记者 周怀龙;我国建设用地供给质量和效率再提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10 记者 黄永东 通讯员 柴娜;今年将全力保障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用地[N];郑州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钟国辉;基于边际生产率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陈煜红;重庆城市建设用地合理供应规模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郭斌;农村集体土地征为开发建设用地的决策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 贝涵璐;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与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关系[D];浙江大学;2016年
6 陆张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孙平军;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非协调性识别与调控[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苓;城市近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孙利;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明宇;辽宁省典型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比较分析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2 刘亚男;吉林省东部山区小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宋彦君;山西省地级市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比较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8年
4 朱巍巍;城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5 王婉秋;精明增长视角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6 蔡付敏;宁德市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7 陈丽君;不同前提限制条件下的建设用地潜力测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8 李寒冰;个旧市建设用地的多尺度评价GIS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9 多斯波力·哈力木别克;阿尔泰山南麓山地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及适宜性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10 王翔宇;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的人口和经济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43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4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