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常项目失衡成为经济学家竞相研究的热点问题。美国经常项目总体上呈现赤字是当时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主要体现。我国经常项目近年来也呈现大量顺差,逐渐成为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主要体现。我国货物贸易的规模在经常项目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贸易收支的分析上。我国贸易收支顺差从2001年的340亿美元开始稳步增长,从2004年的590亿美元飙升到2008年的3607亿美元的顶峰。2011年贸易收支差额仍然超过2400亿美元,尽管2012年2月出现短暂的逆差,但商务部预计全年仍然会保持顺差。贸易收支顺差持续大量增加,一方面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解决了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制约了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使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频频发生,不利于优化进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贸易收支顺差过高及其衍生的汇率问题是当前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研究贸易收支不平衡的理论比较多,但是这些经典理论主要针对国外的情况,在我国的实证研究却比较匮乏,而且还没有系统实证研究贸易收支不平衡理论的文献。同时,探讨我国贸易收支影响因素的国内文献往往集中于汇率、FDI和财政赤字等因素,从我国内在经济决定因素——生产率的角度研究的甚少。而且讨论贸易收支的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在回答两个问题:影响贸易收支的因素有哪些?采取什么措施来平衡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但较少文献深入讨论某个因素通过什么渠道来影响贸易收支的机制。因此,不能提出非常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本文采用“由面到点”的写作思路。首先,在概括主要贸易收支不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这些理论在我国是否适用;然后,缩小范围,在经常项目跨期均衡分析方法基础上研究了劳动生产率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和三个传导效应;最后,集中研究了劳动生产率对我国贸易收支传导效应中的实际汇率传导效应。 本文从以下内容研究我国贸易收支不平衡现象: 第1章为绪论。首先,阐述本文选题的背景,对比国际贸易收支不平衡状况和我国贸易收支不平衡现状。然后,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本文研究的问题,并且概括了本文在理论与模型层面、数据处理层面和实证方法层面的创新之处。最后,介绍了本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为文献综述。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了研究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各种因素的文献,尤其是关于贸易收支的生产率因素的文献,以及劳动生产率影响实际汇率和实际汇率影响贸易收支的文献。 第3章梳理和实证研究贸易收支决定的基础理论。本部分包括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弹性、乘数、吸收、货币、结构和收入分析等理论。本文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我国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数据比较、静态的时间序列协整模型和动态的滚动回归模型等实证方法研究了这些经典的贸易收支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本章估算了出口和进口的价格弹性,实证结果表明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成立,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可以显著影响我国的贸易收支;估算了我国静态开放经济外贸乘数、动态边际消费倾向、动态边际进口倾向、动态外贸乘数和出口、投资、消费对贸易收支的动态影响,验证了哈伯格条件;讨论了吸收理论贸易收支差额与实际贸易收支差额是否一致,实证结果表明吸收理论能解释2000年和2006年之间在我国名义汇率稳定期间的贸易收支顺差;总体上可以用货币理论解释我国贸易收支差额,我国存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估算了货币缺口,考察了货币缺口与贸易收支差额之间的关系;考察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我国贸易收支顺差的影响,分析了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贸易收支结构的变化,分析了我国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收支结构的变化;估算了我国国民收入对商品进口的动态影响。此外,详细介绍了经常项目跨期均衡分析方法,包括跨期均衡分析方法历史发展状况和经常项目的劳动生产率跨期均衡模型,为下一章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模型基础。 第4章实证研究劳动生产率对贸易收支的传导效应。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劳动生产率对贸易收支的传导效应,包括:国际资本流动效应,劳动力效应,实际汇率效应。在经常项目跨期均衡模型基础上引入美国和世界的劳动生产率,设定和考察我国贸易收支基本计量模型。进一步引入我国的其他宏观经济变量,设定我国贸易收支综合模型。结合劳动生产率总的系数和三个中介变量FDI、相对劳动力成本、实际汇率的系数考察劳动生产率如何对贸易收支的传导。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讨论劳动生产率因素对中介变量FDI、相对劳动力成本和实际汇率的影响,考察了传导渠道的畅通。进而多角度地讨论劳动生产率作用贸易收支的机制:从纵向比较,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门槛值前后劳动生产率对贸易收支的作用发生如何的变化;从横向比较,对比我国不同省份劳动生产率对贸易收支作用的差异,讨论东、中、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对贸易收支的传导效应的差异。根据实际汇率的劳动生产率回归式进行情景分析,可以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我国实际汇率每年可能升值的幅度。用数据能能有力地回答国外的一些人对我国汇率制度的攻击。最后,从三个传导效应的角度提出减少我国贸易收支顺差的政策建议,希望对解决我国贸易收支不平衡问题有所帮助。 第5章集中实证研究劳动生产率对贸易收支传导效应中的实际汇率传导效应。该效应是最主要的传导效应,劳动力成本效应不是最主要的传导效应,资本流动效应不显著,因此本文只深入研究了实际汇率效应。本章梳理了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发展。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作用。运用我国和美国的时间序列数据,比较了不同的计量模型,选择最优模型,通过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VAR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验证该效应是否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实际汇率传导效应奠定了理论基础。进一步运用了省际面板数据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检验。贸易收支汇率模型的实证结果和贸易收支弹性理论的实证结果也都表明我国实际汇率效应传导渠道是畅通的。本章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一章“实际汇率效应是主要的传导效应”的结论。 第6章为本文的主要实证结论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对全文实证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本文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本文可能的主要创新之处: 1.理论和模型层面。 梳理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文献和经常项目跨期均衡分析方法与模型。笔者目前掌握的文献还没有系统实证研究主要贸易收支基础决定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有些贸易收支理论还没有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通过数据比较、静态的时间序列协整模型和动态的滚动回归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这些贸易收支理论是否能解释我国贸易收支的变化,在我国不同阶段哪种理论适用,希望对认识我国贸易收支不平衡现象有所启示,能对解决贸易收支不平衡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而且笔者目前掌握的文献还没有从理论上详细阐述和实证上分析劳动生产率对贸易收支的传导效应,及将实际汇率纳入到劳动生产率对贸易收支传导机制的框架。本文从理论层面归纳和明确提出生产率对贸易收支的传导效应。在经常项目的跨期均衡分析框架基础上探讨我国贸易收支问题。一方面从各渠道考察了生产率的传导效应,另一方面全面地考察了贸易收支顺差的各种影响因素。在笔者目前掌握的文献中本文是考虑影响因素比较全面的。进而从纵向和横向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我国贸易收支顺差的成因和机制。对我国未来实际汇率的变化作了情景分析,估算了2008年后10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率,回答了人民币币值是否低估的问题。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实际汇率的劳动生产率模型,比较了不同的模型估计效果的优劣,选择了最优模型。 2.数据处理层面。 在已有实证研究中都是从总量或国别的角度来构建贸易模型,使用的实证方法主要是时间序列协整。本文为了在微观层面上更详细考察生产率等经济变量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并可以利用大样本数据获得多变量的更准确的模型结果,运用我国省际地区面板数据模型作实证分析。本文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和处理数据,构建了各省人均经济变量。为了区分不同省份面临的不同价格水平,首次构造各省对应的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来替代我国对应的实际汇率,据此构造不同省份的我国和美国、世界的劳动生产率。 3.实证方法层面。 对贸易收支理论的讨论,采用了滚动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对劳动生产率的传导效应的讨论,采用了面板协整、面板误差修正和面板门槛模型等较前沿的实证方法。使用两步广义矩估计方法(TWO-STEP GMM)进行工具变量法估计,首次讨论了贸易收支模型中部分解释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对实际汇率效应的讨论,采用了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752;F224
【文章目录】: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创新之处
1.3.1 理论和模型层面
1.3.2 数据处理层面
1.3.3 实证方法层面
1.4 论文的基本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贸易收支的财政赤字因素文献综述
2.2 贸易收支的储蓄与投资因素文献综述
2.3 贸易收支的外商直接投资因素文献综述
2.3.1 FDI与贸易收支替代的文献
2.3.2 FDI与贸易收支互补的文献
2.3.3 FDI与贸易收支不确定性的文献
2.3.4 FDI与贸易收支的关系的国内文献
2.4 贸易收支的国内生产总值因素文献综述
2.5 贸易收支的居民实际财富因素文献综述
2.6 贸易收支的生产率因素文献综述
2.6.1 国外关于贸易收支的生产率因素的文献
2.6.2 国内关于贸易收支的生产率因素的文献
2.7 劳动生产率对贸易收支的实际汇率传导效应文献综述
2.7.1 劳动生产率影响实际汇率的文献
2.7.2 实际汇率影响贸易收支的文献
3. 贸易收支不平衡经典理论实证研究
3.1 重商主义贸易收支理论
3.2 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3.3 贸易收支的弹性理论
3.3.1 基本理论
3.3.2 贸易收支弹性理论在我国的实证研究
3.4 贸易收支的乘数理论
3.4.1 基本理论
3.4.2 贸易收支乘数理论在我国的实证研究
3.5 贸易收支的吸收理论
3.5.1 基本理论
3.5.2 贸易收支吸收理论在我国的实证研究
3.6 国际收支的货币理论
3.6.1 基本理论
3.6.2 货币理论在我国的实证研究
3.7 贸易收支的结构分析理论
3.7.1 基本理论
3.7.2 贸易收支结构分析理论在我国的实证研究
3.8 贸易收支的收入分析理论
3.8.1 基本理论
3.8.2 贸易收支收入理论在我国的实证研究
3.9 经常项目跨期分析理论
3.9.1 早期经常项目跨期分析的研究
3.9.2 小国跨期禀赋模型
3.9.3 小国多时期动态模型
3.9.4 经典经常项目的跨期均衡模型
3.9.5 经常项目随机模型
3.9.6 经常项目的生产率模型
3.9.7 对经常项目跨期分析理论的评价
4. 劳动生产率对我国贸易收支的传导效应研究
4.1 理论分析
4.1.1 生产率增长和国际资本流动传导效应
4.1.2 生产率增长和劳动力传导效应
4.1.3 生产率增长和实际汇率传导效应
4.1.4 其他影响贸易收支的因素
4.1.5 生产率变化如何通过多个渠道影响贸易收支
4.2 模型构建
4.2.1 代表性家庭的消费建模
4.2.2 代表性厂商的生产和投资建模
4.2.3 经常项目的建模
4.2.4 基本计量模型的设定
4.3 实证研究
4.3.1 面板数据变量的构造
4.3.2 数据的来源
4.3.3 贸易收支基本计量模型实证分析
4.3.4 贸易收支综合模型实证分析
4.3.5 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相对劳动力成本和FDI的影响
4.3.6 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检验
4.3.7 省际和地区差异的检验
4.4 总结和讨论
4.4.1 实证结果总结
4.4.2 对几点理论与现实似乎矛盾的解释
4.4.3 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和贸易收支影响的直观解释
4.4.4 对如何改善我国贸易收支顺差的几点启示
5. 劳动生产率对贸易收支的实际汇率传导效应
5.1 购买力平价理论
5.1.1 一价定律
5.1.2 购买力平价法则
5.2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理论模型
5.2.1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理论
5.2.2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模型
5.3 实证分析
5.3.1 数据的选择
5.3.2 单位根检验
5.3.3 协整检验
5.3.4 与其他模型的比较
5.3.5 误差修正模型
5.3.6 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5.3.7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5.3.8 方差分解分析
5.3.9 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影响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
5.3.10 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5.4 结论与启示
6. 主要实证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6.1 主要实证结论
6.2 本文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世腾;;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2 丁骋骋;张立军;;中国的经济高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何以并存——基于货币分析法的解释[J];财经科学;2010年04期
3 刘伟;张贵先;;FDI与中国经常项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4 蔡米纳;外贸乘数法的扩展与中国贸易收支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2年08期
5 王苍峰;岳咬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两部门生产率差异的关系——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8期
6 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7 安虎森;颜银根;;贸易自由化、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地区差异[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8 赵文军;陈勇;赵登峰;;全要素生产率、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基于跨期最优选择理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11期
9 林桂军;Ronald Schramm;;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10 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伟;中国经常项目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文博;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焦武;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杨宇;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834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3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