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长沙市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及其与地方依恋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11:14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休闲游憩逐渐成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居民到访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日常游憩场所。长沙市城市公园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以来,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现有城市公园实际游憩吸引力如何,能否满足居民的日常游憩需求,尚未可知。因此,本文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方差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统计分析方法,首先对长沙市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对影响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长沙市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为长沙市城市公园更好的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长沙市城市公园整体游憩吸引力水平较高,游憩资源和形象条件较好,接待条件和可进入性一般。其中,游憩资源和可进入性对城市公园整体游憩吸引力水平影响较大,接待能力和形象因素的贡献相对较小。(2)游憩者需求推力、公园拉力和外部阻力都会对长沙市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产生影响。其中,居民增进身心健康的动机是其前往城市公园开展游憩活动的主要需求推力,相应的,良好的公园环境和氛围构成了居民具体选择某一城市公园作为游憩目的地的重要拉力,公园的可进入性和开放性则成为居民城市公园游憩的最大阻力;同时,性别、年龄、职业、居住时长等社会属性也会影响居民对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的感知。(3)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对居民地方依恋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城市公园游憩推力和拉力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恋,阻力负向影响地方依恋。另外,城市公园游憩推力对拉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阻力负向影响拉力;地方依恋两维度中,地方认同先于地方依赖产生,并对地方依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592.7;F299.27
【部分图文】:

空间分布图,长沙市,主要城市,公园


尤其是区域性或市级城市公园在各行政区间以及行政区内分布不均衡且呈点状分布,缺少起连接作用的绿色廊道。其中,岳麓区、开福区城市公园数量较多,天心区最少;芙蓉区和天心区由于早期城市建设对城市公园重视不足,导致城市绿地空间被大幅挤压[100]。而城市公园数量和城市绿地面积与区域人口密度的差异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平衡状态。表 4-1 长沙市各行政区人口密度及城市公园面积各类城市公园面积(公顷) 人口密度(人/m2)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 专类公园 带状公园 街旁绿地 合计芙蓉区 0 39.77 10.5 192.2 8.7 251.17 12271岳麓区 441.72 62.15 1107.7 292.55 24.6 1928.72 1488天心区 77.1 59.01 95.2 14 0 245.33 6487雨花区 47.1 54.43 155.33 101.4 4.3 362.56 6295开福区 266.3 70.23 47 146.13 103.93 633.59 3006望城区 148 28.52 16.8 71.9 102.7 367.92 550

城市公园,评价集,长沙市,评价对象


憩空间布局是公园内部功能分区的细化反映,影响到游憩者的活动区域和活动方式的选择,服务和管理质量以及治安状况反映了城市公园保障游憩者顺利完成游憩活动的能力。(3)形象因素。城市公园形象因素代表了游憩者对城市公园各方面的反馈,对游憩者出游意愿和游憩频率产生影响,包括公园知名度以及普通公众对公园的评价和态度两方面。(4)可进入性。可进入性代表了游憩者前往城市公园开展游憩活动所需克服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障碍,包括城市尺度上的交通状况以及距离因素。游憩者居住地与公园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因素对于居民游憩目的地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实地走访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居民选择公交、地铁、步行和骑行方式前往城市公园的概率远大于自驾车,可以认为,城市尺度上的交通状况对距离因素可以产生调节作用。其次,从公园自身条件考察开放性,长沙市主要综合性城市公园除大门外,均在不同方位开设若干便门方便游憩者出入,可以认为出入口位置和数量的设置同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婷;陈中义;;中山公园的地域性探究[J];现代园艺;2019年20期

2 许珊珊;;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公园景观营造及管理的探索[J];花卉;2019年18期

3 陈默;黄稚清;杨小婵;练敬韵;闾邱杰;;现代开放式城市公园运营模式研究——以纽约高线公园为例[J];园林科技;2019年01期

4 冯娴慧;陈渊博;;广州城市公园游憩者幸福感水平测量研究[J];中国园林;2018年S2期

5 张志雄;;近代闽南城市公园的兴起与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6 张秀华;俞桑;金乐;;温州城市公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15期

7 黄韬;;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路径探究[J];南方农业;2019年18期

8 周一;;现代城市公园分类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9年09期

9 刘妮丝;;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年03期

10 崔晓棠;;城市公园景观设计[J];美术观察;201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之夏;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年

2 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历;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江俊浩;城市公园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吕红;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与其空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6 王冬青;中国中山公园特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杨刚;多尺度下的城市公园生境格局对鸟类群落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忠君;基于园林生态效益的圆明园公园游憩机会谱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裘鸿菲;中国综合公园的改造与更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秦仲;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夏季温湿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雅姿;南宁市城市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评价[D];广西大学;2019年

2 李潇然;城市高架视觉空间品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3 席京;不同规模城市公园服务能力综合评价及规划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4 缪琳如;城市公园边际空间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5 赵艺;资兴市城市绿道网络系统规划[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6 都刘宁;长沙市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及其与地方依恋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7 刘慧霞;旅游公平视角下城市公园可进入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8 皇亚丽;地方依恋对城市公园游憩者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9 卢丹;基于LID的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10 李庆祥;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6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56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e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