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等条件下的劳动合约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24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论文研究思想、方法及创新点
2 不对等劳动合约的概念与内涵
2.1 对劳动合约及其相关概念的释义
2.2 劳动合约结构及其特殊性
2.3 不对等劳动合约的含义及原因
2.4 本章小结
3 不对等劳动合约形成的基础
3.1 劳动力产权的含义及其劳动者权益维护
3.2 劳动者的谈判权和收益权问题
3.3 中国劳动力市场形成的背景
3.4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合约签订的变化
3.5 提高劳动者谈判力和增加劳动者收益的意义
3.6 本章小结
4 不对等劳动合约的双边议价模型
4.1 双边议价模型的发展
4.2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经验观察
4.3 不对等劳动合约的双边议价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工会对不对等劳动合约的调节
5.1 有关工会两面性的争论
5.2 组织工会和建立集体谈判机制的社会效益
5.3 工会及其集体议价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
5.4 工会制度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启示
5.5 本章小结
6 《新劳动合同法》的政策意图与实施效果评价
6.1 有关《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
6.2 数据反映的问题
6.3 《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租值消散问题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汪立鑫;;劳动力产权与基本经济制度[J];财经科学;2006年08期
3 蔡秀玲;邓春宁;;试论马克思与新制度经济学在雇佣契约理论上的分歧——兼评学术界对《劳动合同法》的两种看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仇善文,张书卿;独资企业劳动关系现状调查及协调对策——威海市韩国独资企业情况调查[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5 聂辉华;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6 李炳安;公民劳动权初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张如凯,赵曙明,肖剑科;企业劳动契约的激励模型分析——一种发生在道德风险之前的逆向选择问题[J];管理科学;2005年01期
8 席酉民,张建琦;不对等契约关系与国有企业改革[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9 姚先国;方浩;;劳动力产权:分析角度、现状与趋势——劳动力产权问题研究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10 夏小林;经济增长的背后——解读浙江省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和宏观背景[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4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姝娜;不完全契约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收益权实现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2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润泽;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杜小燕;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转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1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6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