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传统城镇化结构失衡与新型城镇化结构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18:12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城镇化结构失衡与新型城镇化结构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镇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近代和现代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同时,城镇化也是世界现象,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没有城镇化也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当前,城镇化对于推动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未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是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关联因素。中国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城镇化结构日益失衡,城镇化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之间不协调、不平衡,如果仍照这种发展模式,中国的城镇化难以持续进行,利用城镇化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更不可能。目前,只有通过结构优化,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转型,才能够保证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有这样,城镇化进程才能够更加健康、更加协调,为今后的投资、拉动内需做出贡献,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动力。本文首先以城镇化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世界城镇化发展模式及中国城镇化历史进程,比较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其次,具体分析了中国经济、空间、社会三个方面的失衡问题,并利用Eviews软件,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对这三方面间的失衡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结构失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结构转型的新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结构失衡 协整检验 结构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1 导论8-1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9-11
  • 1.2.1 关于城镇化进程的文献综述9-10
  • 1.2.2 关于城镇化结构失衡与转型的文献综述10-11
  • 1.3 研究方法11
  • 1.3.1 文献分析法11
  • 1.3.2 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11
  • 1.4 论文组织结构11-12
  • 1.5 创新点和不足12-13
  • 2 理论借鉴13-17
  • 2.1 发展经济学13
  • 2.1.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13
  • 2.1.2 托达罗模型13
  • 2.2 区域经济学13-15
  • 2.2.1 区位理论14
  • 2.2.2 空间理论14-15
  • 2.3 新兴古典经济学15-16
  • 2.4 演化经济学16-17
  • 3 世界城镇化发展模式和中国城镇化历史进程17-28
  • 3.1 世界城市化的阶段特征和发展模式17-21
  • 3.1.1 世界城市化的阶段特征17-19
  • 3.1.2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19-21
  • 3.2 中国城镇化历程回顾:发展阶段与基本特点21-25
  • 3.2.1 起步阶段(1949——1957年)21-22
  • 3.2.2 波动阶段(1958——1966年)22
  • 3.2.3 停滞阶段(1966——1978年)22-23
  • 3.2.4 恢复与发展阶段(1978——2000年)23-24
  • 3.2.5 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24-25
  • 3.3 发展成就与存在问题25-28
  • 3.3.1 发展成就25-26
  • 3.3.2 存在问题26-28
  • 4 中国城镇化结构失衡分析28-53
  • 4.1 经济结构方面28-31
  • 4.1.1 产业和就业结构28-30
  • 4.1.2 需求结构30-31
  • 4.2 空间结构方面31-34
  • 4.2.1 城乡区域结构31-32
  • 4.2.2 城市规模和布局32-34
  • 4.3 社会结构方面34-36
  • 4.3.1 人口迁移34
  • 4.3.2 收入分配结构34-35
  • 4.3.3 社会治理结构35-36
  • 4.4 三大结构间的失衡36-41
  • 4.4.1 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36-38
  • 4.4.2 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38-40
  • 4.4.3 空间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40-41
  • 4.5 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协整检验41-53
  • 4.5.1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的处理41-42
  • 4.5.2 样本数据的描述42
  • 4.5.3 样本数据的平稳性检验42-47
  • 4.5.4 协整检验47-51
  • 4.5.5 实证总结51-53
  • 5 新型城镇化结构转型及政策建议53-65
  • 5.1 经济、社会和空间三大结构的转型53-57
  • 5.1.1 经济结构53-56
  • 5.1.2 社会结构56-57
  • 5.1.3 空间结构57
  • 5.2 土地、户籍两大制度的转型57-60
  • 5.2.1 土地制度58-59
  • 5.2.2 户籍制度59-60
  • 5.3 政策建议60-65
  • 5.3.1 农民工市民化60-61
  • 5.3.2 深化土地改革,,促进土地城镇化发展61-62
  • 5.3.3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的城镇化62-63
  • 5.3.4 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63-65
  • 6 研究结论和展望65-67
  • 6.1 研究总结65
  • 6.2 下一步的工作和打算65-67
  • 参考文献67-70
  • 附录一:全国历年城市数量及人口、面积情况70-72
  • 附录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73
  • 致谢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辜胜阻;郑超;曹誉波;;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推进均衡城镇化的战略思考[J];人口研究;2014年04期

2 刘淑春;;城镇化结构失衡与区划改革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01期

3 李强;陈宇琳;刘精明;;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4 辜胜阻;杨威;;反思当前城镇化发展中的五种偏向[J];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03期

5 马仁锋;刘修通;张新兵;;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及其协同机理研究进展[J];创新;2009年09期

6 陆大道;;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4期

7 孙中和;中国城市化基本内涵与动力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11期

8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9 杨子慧,萧振禹;流动人口与城市化[J];人口与经济;1996年05期

10 焦秀琦;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J];城市规划;198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汤进华;城镇化进程中上海市郊农业产业结构演进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晓莉;河南省城镇化支撑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城镇化结构失衡与新型城镇化结构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7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9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