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人力资本测度方法及国际测度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14:17

  本文关键词:人力资本测度方法及国际测度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人力资本测度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可。许多国家机构以及学者都在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测度方法对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本进行测度。经过许多年来的发展,人力资本测度方法基本围绕成本角度、收益角度、指标角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研究者在运用各种方法时会根据所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获得的数据等因素,对方法进行改进,在这一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是各种方法比较零散,缺乏统一的框架和总结,这使得了解人力资本测度的整体发展情况、研究进度以及进行理论和实践突破变得非常困难。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只是针对选取的某一种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对于其他方法以及多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思考并不多。这或许正是很少有研究者对现有的测度方法、成果以及应用现状做一个清晰的梳理原因之一。本文基于这一背景,试图将与人力资本测度领域相关的问题,比如理论、研究方法、各国的实践、应用等加以详细的叙述。本论文一共分为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分别为:第一章绪论。叙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文章的结构并总结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详细阐述人力资本概念的发展变化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演变过程。按时间顺序梳理概念的变化过程,并且将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对于早期、现代和当代的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梳理。每一阶段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对于每一位代表学者的理论进行仔细的叙述和剖析。第三章主要是对目前人力资本测度中的各种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并且结合在实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评述,找出每种方法的优势,并找出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使更多的学者能够充分认识到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具体问题,选择适合各个研究项目的恰当的方法,保证研究过程的可行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第四章将探讨人力资本测度理论的应用现状。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这个问题是人力资本测度理论发展的根本问题。它决定了人力资本定义的范围,并且将会影响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的选择。同时由于人力资本测度的方法的改进也是根据应用情况来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要研究人力资本测度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就不得不对其应用现状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第五章对目前世界上在人力资本测度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和组织的人力资本测度成果进行了叙述,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OECD。通过梳理他们的测度方法,发现他们几乎都选择使用J-F终生收入法来测度本国的人力资本,于是本文又分析了将J-F终生收入法应用于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第六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本文的主要创新:总结人力资本的概念,将人力资本理论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萌芽期、近代和当代,使整个发展过程的呈现更加清晰、有逻辑性。对于人力资本测度方法进行详细梳理,打破传统上一直沿用的成本法、收入法、指标法的分类模式,而对人力资本的测度方法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分类;详细介绍了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国家和组织的人力资本测度实践,结合中国的实际,指出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建议。目前,这一方面综述成果相对较少。尝试对于人力资本的应用现状加以细致研究,并且预测未来可能的应用。本文的不足:对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叙述,每个时期只选用了少数几个极具代表性的研究者,仍旧有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没有包含其中;指标角度的测度方法的整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未能做出更加全面的研究,可能会造成相应方法的遗漏;许多国家和组织在人力资本测度方面还有许多优秀的实践经验,本文仅挑选其中四个进行详细研究,其他国家的实践成果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本测度的未来应用将是十分丰富的,本文所列的未来应用可能仅代表几个主要的方向,其他方向的应用未能全面叙述。
【关键词】:人力资本 测度方法 J-F终生收入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40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引言9-1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2 论文结构安排10-11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1-12
  • 2 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与发展12-20
  • 2.1 人力资本的概念12-13
  • 2.2 人力资本理论发展13-20
  • 2.2.1 人力资本理论的萌芽期13-16
  • 2.2.2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16-17
  • 2.2.3 当代人力资本理论17-20
  • 3 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的系统分析20-35
  • 3.1 货币角度的测度方法20-31
  • 3.1.1 收益法20-26
  • 3.1.2 成本法26-31
  • 3.1.3 差值法31
  • 3.2 指标角度的测度方法31-35
  • 3.2.1 教育程度绝对数指标31-33
  • 3.2.2 教育程度相对数指标33
  • 3.2.3 对教育指标方法的评价33-35
  • 4 人力资本测度的应用35-39
  • 4.1 宏观层面的应用35-37
  • 4.2 中观层面的应用37
  • 4.3 微观层次的应用37-39
  • 5 国际上人力资本测度的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39-53
  • 5.1 澳大利亚的测度实践39-42
  • 5.1.1 澳大利亚统计局对于J-F终生收入法的改进39-40
  • 5.1.2 澳大利亚人力资本的测度框架40-42
  • 5.2 英国的测度实践42-43
  • 5.3 加拿大的测度实践43-44
  • 5.4 OECD的测度实践44-48
  • 5.4.1 存量指标45-46
  • 5.4.2 投资指标46-47
  • 5.4.3 投资收益指标47-48
  • 5.5 其他国际组织的测度实践48-50
  • 5.6 国际测度实践对中国的启示50-53
  • 5.6.1 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中存在的问题50-51
  • 5.6.2 借鉴国际经验改进中国人力资本测度的建议51-53
  • 6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53-56
  • 6.1 研究结论53-54
  • 6.2 人力资本测度的未来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0
  • 后记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树荣,张耀奇;人力资本涵义与特征论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2 向志强;人力资本生命周期与人力资本投资[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05期

3 王清智;论语言的经济功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文艺,梁振军;关于人力资本出资的一点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江竹兵;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理论及实际运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贾维霞;构建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相结合的企业所有权制度[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7 霍丽;试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与产权问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黄维德;上海人力资本的使用状况[J];人才开发;2002年03期

9 郑伦卉;从人力资本的特征谈人才激励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陈蔓生;;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本[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承坪;;论企业家声誉性人力资本[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李国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学审视——兼评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平;张贵敏;陆静;孟春媛;;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研究框架的建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罗谌;;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型人力资本效应的实证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向显湖;李永焱;;试论人力资本融资财务[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陈洪安;王婷婷;;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山西省人力资本政策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焦斌龙;;体制转轨与中国人力资本地位变迁:以公有制企业为例[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任建华;;人力资本的完整与残缺范畴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江萍;;基于新准则的人力资本出资的会计处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黄盼盼;陶厚永;;人力资本入股的策略探究——兼论企业高管短期行为的防治[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萧;给人力资本出资以法律地位[N];经济参考报;2005年

2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文力;用价值资本激励人力资本[N];经济日报;2003年

3 周天勇;农业发展与农村剩余人力资本转移的两难[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陶筠;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从企业开始[N];市场报;2002年

5 刘小东;企业生命力在于人力资本[N];安徽经济报;2006年

6 周莹邋王文彬;信息时代人力资本可持续和谐发展的三个前提[N];中国人事报;2007年

7 汪蕊 作者单位 审计署广州办;人力资本与服务业比较优势相关性探析[N];中国审计报;2007年

8 方竹兰;从“炒股热”看创新创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记者  俞嘉骏;各地试行人力资本入股[N];组织人事报;2006年

10 王振明;人力资本需要市场化[N];中国邮政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倩;人力资本承担风险的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关亚冬;人力资本视野下公司资本制度完善之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3 王艳;人力资本冗余系统的可靠性分析[D];河北大学;2008年

4 崔红威;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的人力资本支持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5 赵华峰;西部国家高新区人力资本技术经济评价与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6 薛艳梅;区域人力资本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光宇;人力资本核算理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8 管晓荣;山东省人力资本现状、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芸;关于中国人力资本开发若干问题的思考[D];安徽大学;2003年

10 郑君;人力资本与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耦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人力资本测度方法及国际测度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01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3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