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9 17:28
  当前国外经济学关于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论证依旧是财政理论中悬而未绝的研究之一,至今没有任何一种解释能够得到世界公认。不同的研究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本身都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撑。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分析了主要的财政经济学理论,发现国内外学者研究不足和有待于深化之处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就业影响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缺少对财政政策的就业负面效应研究、针对于非税收的政府收入就业影响研究较少、没有对财政政策的就业时滞性形成系统性的研究。中国财政政策的效应重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和平抑物价上,而对就业和国际收支效应的重视度明显不足。分析了政府收入中的税收收入、非税收入、非财政收入对就业的影响差别,通过消除异方差和自相关性,引入虚拟变量和对变量取半对数方法,构建了政府收入构成与就业的多元回归模型。为了验证财政收入和就业的相关性,构建了财政收入对就业回归模型。对财政收入各项构成的就业影响进行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碎石图和载荷图,使用赤池信息准则、贝叶斯信息准则、拟合优度等检测手段,得出了增值税的就业促进作用不强、但关税的就业促进作用较大的结论。对增值税和关税的就业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发现中国增值...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内外财政收入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
        1.3.2 国内外财政支出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
        1.3.3 国内外财政预算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
        1.3.4 国内外其他相关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
        1.3.5 中国财政政策调控就业的实践研究
        1.3.6 研究现状评述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财政政策和就业的理论基础
    2.1 财政政策及财政政策效应的概念界定
        2.1.1 财政政策的概念及分类
        2.1.2 财政政策效应的概念界定
        2.1.3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含义
    2.2 基于就业的经济学和财政理论
        2.2.1 古典学派的充分就业理论
        2.2.2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2.2.3 新古典综合派的结构性就业理论
        2.2.4 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2.2.5 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
    2.3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分析模型及量化方法
        2.3.1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分析模型
        2.3.2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量化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财政收入政策就业效应分析
    3.1 财政收入数据分析及说明
        3.1.1 财政收入不同口径规模比较分析
        3.1.2 财政收入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析
        3.1.3 财政收入各项明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析
    3.2 政府收入构成对就业的回归模型构建及分析
        3.2.1 政府收入构成数据选择及说明
        3.2.2 构建政府收入构成对就业的回归模型
        3.2.3 政府收入构成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3.3 财政收入总量与就业的回归模型分析
        3.3.1 财政收入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3.3.2 构建财政收入与就业的回归模型
        3.3.3 基于就业的财政收入规模定位
    3.4 财政收入构成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3.4.1 财政收入构成变量数据及主体税种分析
        3.4.2 构建财政收入构成对就业的主成分分析模型
        3.4.3 基于影响就业的主要财政收入变量的选取
    3.5 增值税征收规模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3.5.1 增值税课税方式及征收规模现状
        3.5.2 增值税对就业的影响机理分析
        3.5.3 增值税转型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3.6 关税征收规模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3.6.1 关税征收现状分析
        3.6.2 关税征收对就业的影响机理分析
        3.6.3 中国现行关税征收体制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财政支出政策就业效应分析
    4.1 财政支出与就业的回归模型构建及分析
        4.1.1 财政支出数据的选取和说明
        4.1.2 财政支出总额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及回归模型的构建
        4.1.3 财政支出结构变量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4.1.4 基于就业作用的主要财政支出变量的选取
    4.2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4.2.1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4.2.2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就业效应的机理分析
        4.2.3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就业效应的回归模型构建及分析
        4.2.4 对现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就业效应的评价
    4.3 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4.3.1 财政教育支出现状分析
        4.3.2 财政教育支出就业效应的机理分析
        4.3.3 财政教育支出对就业的回归模型构建及分析
        4.3.4 对现行财政教育支出就业效应的评价
    4.4 财政科技支出规模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4.4.1 财政科技支出现状分析
        4.4.2 财政科技支出就业效应的机理分析
        4.4.3 财政科技支出对就业的回归模型构建及分析
        4.4.4 对现行财政科技支出就业效应的评价
    4.5 行政成本支出规模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4.5.1 行政成本支出占 GDP 的比例分析
        4.5.2 行政成本支出影响就业的机理分析
        4.5.3 行政成本支出对就业的回归模型构建及分析
        4.5.4 行政成本支出就业效应的评价
    4.6 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4.6.1 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现状分析
        4.6.2 预算内固定资产支出影响就业的机理分析
        4.6.3 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回归模型构建及分析
        4.6.4 财政固定资产支出的就业效应评价
    4.7 财政支出结构变量的就业时滞性分析
        4.7.1 对财政支出结构变量进行 CPI 指数折算
        4.7.2 消除财政支出结构变量的异方差及多重共线性
        4.7.3 进行格兰杰因果性检验
        4.7.4 构建基于就业的财政支出时滞性模型
        4.7.5 财政支出就业效应的时滞性评价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预算政策及现行财政体制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5.1 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就业效应机理分析
        5.1.1 财政预算特征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5.1.2 财政预算执行的就业影响分析
        5.1.3 财政超收的就业影响分析
    5.2 分税体制征收的就业效应分析及评价
        5.2.1 中央和地方税种划分情况及其比重分析
        5.2.2 分税制征收对就业的影响机理分析
        5.2.3 分税制征收就业效应评价
    5.3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5.3.1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总体特征
        5.3.2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就业效应的机理分析
        5.3.3 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就业效应的评价
    5.4 积极财政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5.4.1 积极财政政策的总体特征
        5.4.2 积极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机理分析
        5.4.3 积极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评价
    5.5 现行财政政策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5.5.1 影响就业的财政变量和非财政变量选取
        5.5.2 非财政教育投入的格兰杰因果性分析
        5.5.3 非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格兰杰因果性分析
        5.5.4 构建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就业回归模型
        5.5.5 财政政策影响就业的系统性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选择
    6.1 就业供求现状分析
        6.1.1 就业率指标分析
        6.1.2 就业供给分析
        6.1.3 就业需求分析
    6.2 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理论选择及其影响途径分析
        6.2.1 确立发展经济学和供给理论为就业主导理论
        6.2.2 中国现实国情下财政政策影响就业的途径
    6.3 促进就业财政政策的国际经验
        6.3.1 教育投入多元化改善人力资本质量
        6.3.2 税收优化的国际经验
        6.3.3 提高行政效率的国际经验
        6.3.4 绩效预算的国际经验
    6.4 促进就业财政政策的实践路径选择
        6.4.1 优化财政收入的路径选择
        6.4.2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路径选择
        6.4.3 扩大灵活性就业需求的财政政策选择
    6.5 财政政策与其它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
        6.5.1 财政政策与国际贸易政策的组合运用
        6.5.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
        6.5.3 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组合运用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县级教育财政充足度考察——基于Evidence-based方法的实证研究[J]. 卜紫洲,侯一麟,王有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05)
[2]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人力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9个省的面板数据研究[J]. 盛欣,胡鞍钢.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06)
[3]瓦格纳定律之英国实证检验及其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新公共管理运动背景下的探索[J]. 郝晓薇,叶子荣.  公共管理学报. 2011(02)
[4]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扩展VAR模型的分析[J]. 刘新,刘伟,胡宝娣.  商业研究. 2011(04)
[5]开放与再分配——补偿假说之因果机制初探[J]. 孙伊然.  世界经济研究. 2011(03)
[6]城镇居民非正规就业选择与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胡凤霞,姚先国.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1(01)
[7]扩大社会保障开支:刺激内需的一种政策选择[J]. 孙永勇,黄腾飞.  中国人口科学. 2010(S1)
[8]中国教育投入与农业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J]. 张本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12)
[9]理想目标与现实问题: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基本取向[J]. 黄伟.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11)
[10]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支出的简要实证分析[J]. 杨宇立,孙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本文编号:3089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089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4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