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政策网络的结构性问题与优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1-07-07 10:38
中国保障性住房体系构成了包含政府、房地产开发商、金融机构、各界民众、专家学者等多元主体的网络结构。从政策网络理论视角看,当前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网络存在如下结构性问题:各主体在利益追求、身份地位、资源占有量等方面差异悬殊,由此引发主体间互动不畅、政策网络开放程度不足,最终导致政策网络效果不佳。由此,构建一个更为开放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网络,促进利益主体之间更多的协商与合作,促进信息、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分配,成为政策网络的治理目标所在。根据新型政策网络模型,可从疏通网络层级间的连接机制、为主体间互动构建沟通机制、整合主体间价值认知体系等三个方面对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网络进行优化。
【文章来源】:新视野.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网络主体层次图
为此,我们构建了理想状态下住房保障的新型政策网络模型(图2)。在这一新型模型中,最中心的三个主体构成了政策网络结构中的核心层,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分别负责制定、具体实施保障房政策以及项目的直接开发等活动;往外第二级圆环构成了政策网络结构中的次级层,分别为金融机构、中介公司以及物业公司,主要负责保障房项目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以及后期服务等工作;模型中最外层圆环代表了政策网络结构的边缘层,包括民众、非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房地产协会,主要起到监督和咨询作用。在理想状态下的开放性的政策网络结构中,信息、资源不仅可以在同级之间自由流动,在上下不同层级之间也可以始终保持通畅性,实现信息和资源在网络内部的互联互通。外围的边缘层可通过彼此的交流形成“利益共同体”,以此与核心层展开博弈,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保持整个网络的平衡性和开放性。尽管各层级在住房保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但开放的政策网络可以保持信息、资源的正常流动,行为主体间通过充分互动,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据此,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对中国保障性住房新型政策网络进行优化:(一)疏通网络层级间的连接机制。现有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中,依靠中央政府制定政策、地方政府执行政策、开发商实施政策,构建起了较为稳定的政策网络格局。然而,这一格局过于固化,不仅会使政策无法彻底落实,更容易引起寻租、欺诈等问题,影响政策发挥应有的效力。通过引入新的行动者、增强边缘主体的力量,打破原有的政策网络结构并塑造行动者间的新关系以疏通固化的网络层级能有效优化政策网络。因此,应健全民主政治各项保障机制,拓宽民众参与渠道,通过调研、听证、研讨、宣讲等途径使非营利组织、专家学者等边缘利益主体真正发挥各自作用,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建言献策;也应让民众积极参与到政策执行中来,发挥监督作用,积极维护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住房制度、住有所居与历年调控:自1978~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观察[J]. 吴宾,杨彩宁. 改革. 2018(01)
[2]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政策网络理论的分析与应用[J]. 谭羚雁,娄成武. 公共管理学报. 2012(01)
[3]中国住房领域的问题与出路:政策网络的视角[J]. 朱亚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本文编号:3269479
【文章来源】:新视野.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网络主体层次图
为此,我们构建了理想状态下住房保障的新型政策网络模型(图2)。在这一新型模型中,最中心的三个主体构成了政策网络结构中的核心层,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分别负责制定、具体实施保障房政策以及项目的直接开发等活动;往外第二级圆环构成了政策网络结构中的次级层,分别为金融机构、中介公司以及物业公司,主要负责保障房项目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以及后期服务等工作;模型中最外层圆环代表了政策网络结构的边缘层,包括民众、非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房地产协会,主要起到监督和咨询作用。在理想状态下的开放性的政策网络结构中,信息、资源不仅可以在同级之间自由流动,在上下不同层级之间也可以始终保持通畅性,实现信息和资源在网络内部的互联互通。外围的边缘层可通过彼此的交流形成“利益共同体”,以此与核心层展开博弈,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保持整个网络的平衡性和开放性。尽管各层级在住房保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但开放的政策网络可以保持信息、资源的正常流动,行为主体间通过充分互动,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据此,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对中国保障性住房新型政策网络进行优化:(一)疏通网络层级间的连接机制。现有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中,依靠中央政府制定政策、地方政府执行政策、开发商实施政策,构建起了较为稳定的政策网络格局。然而,这一格局过于固化,不仅会使政策无法彻底落实,更容易引起寻租、欺诈等问题,影响政策发挥应有的效力。通过引入新的行动者、增强边缘主体的力量,打破原有的政策网络结构并塑造行动者间的新关系以疏通固化的网络层级能有效优化政策网络。因此,应健全民主政治各项保障机制,拓宽民众参与渠道,通过调研、听证、研讨、宣讲等途径使非营利组织、专家学者等边缘利益主体真正发挥各自作用,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建言献策;也应让民众积极参与到政策执行中来,发挥监督作用,积极维护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住房制度、住有所居与历年调控:自1978~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观察[J]. 吴宾,杨彩宁. 改革. 2018(01)
[2]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政策网络理论的分析与应用[J]. 谭羚雁,娄成武. 公共管理学报. 2012(01)
[3]中国住房领域的问题与出路:政策网络的视角[J]. 朱亚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本文编号:3269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26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