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 ——以辽宁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02 07:48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已经成为地方财政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国民经济正在崛起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整个国民经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为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由于受不同的自然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生产力水平、人文历史、市场发育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国2000多个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既有大尺度的地带性差异,如东部、中部和西部差异,也有中、小尺度的中心一边缘差异。从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规模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差异性很大。东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得最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则发展较慢。全国百强县数量不到全国县(市)总数的5%,人口不到全国县域总人口的10%,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却已占到全国县域经济的25%,相当于715个县域经济总和。百强县GDP增长率平均为10.49%,高出全国县域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为30.48%,大大高于全国县域经济的10.26%。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差异性,区域布局和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更多的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已很滞后。本研究旨在以辽宁省...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 ——以辽宁为例


研究路线图

系统模型,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非经济因素


径、发展速度,既取决于县域内生动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又受到非经济因素和外生动力因素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同时还存在内生动力因素、非经济因素对外生动力因素的制约作用(如图2一1所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图2一1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模型 F1gureZ一 1DynatieMeehnismSysytemModelofCountyEconomyGrowth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发展的潜力取决其内生动力因素,而县域经济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速度的高低则取决于县域非经济因素和外生动力因素相互作用以及内生动力因素、非经济因素对外生动力因素的制约作用。2.飞.2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在县域经济中的应用①区域经济理论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经济。区域经济与县域经济的概念有很多相互交叉的部分,因此,利用区域经济理论对研究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罗森斯坦一罗丹的大推进论。1943年,罗森斯坦一罗丹在他的《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工业化问题》这篇著名的论文中认为,发展中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贫穷落后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工业化,而资本形成是其立足点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由于存在社会分摊资本、储蓄和市场需求三个方面的不可分性

GDP增长率,县域,辽宁省,变动趋势


省人均平均水平的28.7%,辽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2000一2009年,44个县域GDP的年增长率总体上是增加的,但在年度间的波幅很大(图3一1)。其中,在2002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县域GDP的增长率高出全省GDP增长率,特别是2007年以后,辽宁省县域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GDP增长率均高出全省GDP增长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和分析[J]. 刘芳,李炳军.  技术经济. 2010(12)
[2]河北省县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变的结构分析[J]. 吴建民,赵宝柱.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0(06)
[3]县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抽样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以2007年全国县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为例[J]. 韩忠超,黄德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4)
[4]中国县域经济差异变化分析[J]. 张毅.  中国农村经济. 2010(11)
[5]我国钢铁行业能源-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分析——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J]. 史红亮,陈凯,闫波.  工业技术经济. 2010(11)
[6]论农业科技园发展的集群效应[J]. 唐澍,黄婕,黄磊.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22)
[7]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方法述评[J]. 徐杰,杨建龙.  现代管理科学. 2010(10)
[8]中国钢铁行业能源内部的替代弹性分析——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J]. 史红亮,陈凯,闫波.  技术经济. 2010(09)
[9]论农业科技园的建立理论基础与功能[J]. 龙罡,黄磊.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18)
[10]基于SFA与Malmquist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 王锐淇,彭良涛,蒋宁.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09)

博士论文
[1]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 李星光.大连理工大学 2010
[2]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D]. 乔恒.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邢志广.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 雷勇.湖南师范大学 2009
[2]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省际生产率拆分分析[D]. 满成福.山西财经大学 2007
[3]发展县域经济中的科技创新支撑研究[D]. 于洪国.山东大学 2007
[4]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D]. 夏冬.沈阳工业大学 2007
[5]辽宁县域经济研究[D]. 范宝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6
[6]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D]. 杨顺元.天津大学 2006
[7]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D]. 杨丽娟.暨南大学 2006
[8]基于定向技术距离函数和效用函数的收益型Malmquist指数研究[D]. 孙林.四川大学 2006
[9]辽宁省县区科技进步态势比较与分析[D]. 周顺廷.沈阳工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18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418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0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