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上海高能耗群体的生活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7 14:36
  我国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重化倾向,导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急剧上升。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耗和碳排放国,这一方面会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我国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压力。因此我国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正在快速上升。加上我国政府为应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弱,正进行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型。这也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随着收入增长,居民往往是向高消费高能耗的生活方式转型。而且高消费高能耗群体具有牵引作用,即其生活方式往往受到追捧,从而诱导其他社会群体生活能耗和碳排放的增加。另外,在高消费支持下,生产的扩大还导致生产领域能耗和碳排放更大幅度的上升。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国内外均认同,我国不应向发达国家高消费高能耗的生活方式转变,因为由此导致的能耗和碳排放将对我国乃至全球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中,需要对居民生活方式转型给予关注和引导,警惕我国居民效仿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但我国生活方式正在向什...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
    1.4 内容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生活方式对生活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2.1 生活和消费对能耗和碳排放影响日益严重
    2.2 人类活动的能源和碳排放影响研究方法
    2.3 生活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2.4 生活方式的碳锁定
第三章 发达国家生活能耗和碳排放的国别比较
    3.1 美国
    3.2 澳大利亚
    3.3 英国
    3.4 欧盟
    3.5 发达国家生活方式及生活能耗、碳排放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居民生活完全能耗与碳排放
    4.1 模型与数据
    4.2 上海城乡居民生活完全能耗与碳排放差异分析
    4.3 上海不同收入城镇居民生活完全能耗与碳排放差异分析
第五章 上海高能耗群体生活方式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高能耗群体的界定
    5.3 样本家庭生活方式描述
    5.4 高能耗群体生活方式的锁定性和牵引作用
第六章 高能耗群体的牵引作用
    6.1 上海及全国高能耗群体规模的简略估算
    6.2 高能耗群体的牵引作用
    6.3 刺激内需与资源节约的矛盾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观点与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消费主义研究综述[J]. 项冬.  知识经济. 2011(24)
[2]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J]. 杨玲萍,吕涛.  工业技术经济. 2011(04)
[3]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研究[J]. 王光荣.  城市观察. 2011(02)
[4]低碳城市空间结构:从私家车出行角度的研究[J]. 郑思齐,霍燚.  世界经济文汇. 2010(06)
[5]中国农村居民生活间接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分析[J]. 张咪咪.  统计教育. 2010(07)
[6]低碳生活的特征探索——基于2009年北京市“家庭能源消耗与居住环境”调查数据的分析[J]. 霍燚,郑思齐,杨赞.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0(02)
[7]中国居民生活与CO2排放关系研究[J]. 凤振华,邹乐乐,魏一鸣.  中国能源. 2010(03)
[8]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 洪大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02)
[9]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J]. 朱勤,彭希哲,陆志明,于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2)
[10]我国人口态势与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 彭希哲,朱勤.  人口研究. 2010(01)

博士论文
[1]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孙国锋.南京农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消费生活方式的变革与消费伦理的重建[D]. 何静.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92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692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3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