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基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吕梁市新型城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02:36

  本文关键词:基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吕梁市新型城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资源型城市 新型城镇化 时空特征 动力机制 吕梁市


【摘要】:资源型城市主要是指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基础上,以生产资源型原始产品、初级产品及附属的高级产品为主要输出产品要素,从而形成以资源型经济及相关产业为支柱产业的一类城市。资源型城市尤其矿产资源城市曾经是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助推力,为国家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资源型城市在经历国际与国内能源消费结构转变、能源价格大跌等重大经济社会变革之后,多数城市面临着资源日趋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突出、经济转型困难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导致许多城市的城镇化进程发展缓慢。新型城镇化是近年来在国内日趋兴起并逐步兴盛的一个重要城镇化发展研究主题,它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为目标,是引领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主攻方向。同时,新型城镇化指引着未来城市转型的发展方向,对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的持续稳定以及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鉴于此,在新型城镇化的强烈呼吁下,如何扎实稳步的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进程便显得尤其重要。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西部的山区地带,是典型的煤炭型城市。另外,吕梁市内部有两个全国经济百强县,6个国家级贫困县,内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情况较为特殊。因此,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背景条件下,本研究选取了吕梁市作为典型案例区,对其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与实践探讨,力求在明析吕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态势后,为吕梁市扎实有序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本文在分析吕梁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与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困境的基础上借助于复合指标法,从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两方面入手对吕梁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吕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子。根据分析结果对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因子进行筛选,分析单个动力因子的影响作用。然后,通过将各动力因子进行综合来研究影响吕梁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动力机制。经研究后,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2003~2013年吕梁市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明显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由于受其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吕梁市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如资源利用效率低、交通便捷度差、产业结构不协调等,都是妨碍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障碍因子。另外,政府、企业、个人之间关系不协调,也是制约其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一个阻碍因素。第二,2003~2013年吕梁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虽然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但是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从市域尺度来看,吕梁市新型城镇化发育在山西省处于较低水平,与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等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从吕梁市内部县域尺度来看,内部单元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其中,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较轻的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而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的资源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003~2013年吕梁市内部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特征逐步演变为“S”型的中部城镇化水平较高,两侧城镇化水平较低的空间分布形态。第三,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情况之后发现,制约吕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源节约与经济效益提升、环境友好与城乡统筹、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农业现代化以及政府行为引导,在这些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影响着吕梁市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新型城镇化 时空特征 动力机制 吕梁市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4
  •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12-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2.1 理论意义14
  • 1.2.2 实践意义14-15
  • 1.3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15-19
  • 1.3.1 研究区域概况15-18
  • 1.3.2 数据来源18-19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19-21
  • 1.4.1 研究方法论19-20
  • 1.4.2 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法20
  • 1.4.3 主要研究内容20-21
  • 1.5 技术路线21-24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4-34
  • 2.1 国外研究综述24-27
  • 2.1.1 资源型城市研究综述24-25
  • 2.1.2 城镇化的研究综述25-27
  • 2.2 国内研究综述27-31
  • 2.2.1 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综述27-29
  • 2.2.2 城镇化研究综述29-31
  • 2.2.3 山西省相关研究综述31
  • 2.3 启示31-34
  • 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34-38
  • 3.1 相关概念辨析34-35
  • 3.2 理论基础35-38
  • 3.2.1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35
  • 3.2.2 城镇化基本理论35-36
  • 3.2.3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36
  • 3.2.4 城乡协调理论36-37
  • 3.2.5 可持续发展理论37-38
  • 4 现状问题与转型发展困境38-50
  • 4.1 现状与问题38-45
  • 4.1.1 经济效益现状与问题38-39
  • 4.1.2 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39-40
  • 4.1.3 基础规模现状与问题40-42
  • 4.1.4 社会事业发展现状与问题42
  • 4.1.5 城乡统筹发展现状与问题42-43
  • 4.1.6 资源环境现状与问题43-44
  • 4.1.7 交通条件现状与问题44-45
  • 4.2 转型发展困境45-50
  • 4.2.1 资源转型困境45-46
  • 4.2.2 产业升级困境46-47
  • 4.2.3 利益主体的博弈困境47-48
  • 4.2.4 县域间经济协调困境48-50
  • 5 资源转型背景下吕梁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50-66
  • 5.1 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50-54
  • 5.1.1 评价理念50
  • 5.1.2 指标体系50-52
  • 5.1.3 评价方法52-54
  • 5.2 结果分析54-66
  • 5.2.1 时间特征分析54-56
  • 5.2.2 空间分异特征分析56-66
  • 6 吕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66-78
  • 6.1 动力因子分析66-68
  • 6.1.1 研究方法66
  • 6.1.2 结果分析66-68
  • 6.2 各动力因子发挥的作用分析68-71
  • 6.2.1 资源节约与经济效益提升因子作用68-69
  • 6.2.2 环境友好与城乡统筹因子作用69-70
  • 6.2.3 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子作用70-71
  • 6.2.4 农业现代化作用71
  • 6.3 动力因子综合作用分析71-78
  • 6.3.1 资源节约与经济效益提升激励城镇化质量提升73
  • 6.3.2 环境友好与城乡统筹激励城镇化质量提升73-74
  • 6.3.3 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激励城镇化质量提升74-75
  • 6.3.4 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量变75
  • 6.3.5 政府行为引导推动城镇化质量提升75-78
  • 7 吕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78-84
  • 7.1 优化县域城镇空间布局78
  • 7.2 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升煤炭经济效益78-79
  • 7.3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城乡统筹发展79-80
  • 7.4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80-82
  • 7.5 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农业基础地位82
  • 7.6 加强政府引导,建设服务型政府82-84
  • 8 结语84-86
  • 8.1 主要结论84-85
  • 8.2 创新点85
  • 8.3 不足与改进85-86
  • 参考文献86-9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92-93
  • 致谢93-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英;;多视角反观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J];山西建筑;2014年18期

2 杜挺;谢贤健;梁海艳;黄安;韩全芳;;基于熵权TOPSIS和GIS的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14年06期

3 李静怡;王艳慧;;吕梁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6期

4 姚士谋;张平宇;余成;李广宇;王成新;;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年06期

5 李晓曼;;中国西部新型城镇化动力若干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年03期

6 周冲;吴玲;;城乡统筹背景下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01期

7 王发曾;张改素;丁志伟;刘静玉;;中原经济区城市体系空间组织[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2期

8 吴肇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李小建;罗庆;;新型城镇化中的协调思想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2期

10 胡杰;李庆云;韦颜秋;;我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与演进动力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志伟;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D];河南大学;2014年

2 吴江;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沈镭;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与案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5年

4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云翔;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效果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2 张文芳;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梁靓洁;煤炭城市转型期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常益飞;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郝学花;吕梁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34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834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d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