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50食品经济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7 00:41

  本文关键词: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食品经济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摘要:《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了我国“;关键词: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食品经济管;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食品工业承担着为我国13亿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一、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工业是指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食品经济管理研究

摘要: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发展方向与布局以及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在确定和调整研究方向和内容时,要深刻理解《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并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规划》。

关键词: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食品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食品工业承担着为我国13亿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重任。2011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了关于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产业[2011]3229号)。通知指出,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制定《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目的是加快食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实现持续健康发展。[1]作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在确定和调整研究方向和内容时,要深刻理解《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并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规划》的主要任务。本文拟从产业经济、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三个视角对《规划》加以解读并对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食品工业是指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规划》把食品工业按照重点行业划分为十三大类: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肉类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果蔬加工业、饮料工业、制糖工业、方便食品制造业、发酵工业、酿酒工业、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128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1000亿元,实现利税10659.6亿元,从业人员696万人。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0.88:1。[2]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国食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均实现了18-19%以上的增长;与2005年相比,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增加73.2%,工业总产值增长201.5%,利税增长214%,从业人员增加53.9%,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经济衰退、保障国家安全与民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1年全年食品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7.5

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8%以上;全行业利润预计达到4500亿元,利税总额预计超过6500亿元[3],食品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近十分之一。

2.食品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布局渐趋合理

2010年,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有28家,其中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2家,中粮集团以产品销售收入2609800万美元名列进入世界500强第312位。乳制品行业1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3.5%,制糖行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64.3%,啤酒行业年产100万升以上的15家企业集团占全行业总产量的89.6%,饮料行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53.9%。东中西部食品工业产值的比值由2005年的58.3:23.1:18.6,转变为2010年的51.6:29.3:19.1。[4]目前,初步形成了小麦、大米、玉米、食用植物油、猪肉、牛羊肉、苹果等七大加工产业带:黄淮海平原小麦加工产业带、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大米加工产业带、东北和黄淮海玉米加工产业带、东北和长江中下游、东部沿海食用植物油加工产业带、冀鲁豫、川湘粤猪肉加工产业带、东北、西北、中原牛羊肉加工产业带、环渤海、西北黄土高原苹果加工产业带。食品企业持续向主要原材料产区、重点销售区和重点交通物流节点集中,中西部农业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食品产业优势。

3.食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产业经济视角来看,第一,食品产业链建设尚不健全。食品工业与上、下游产业链衔接不够紧密,原料保障、食品加工、产品营销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绝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缺乏配套的原料生产基地,原料生产与加工需求不适应,价格和质量不稳定。例如,我国小麦产量居世界首位,但优质专用品种数量不足,每年仍需进口部分优质专用小麦;再如,我国柑橘产量的95%适宜鲜食,但是,适合加工橙汁的柑橘品种和产量少,95%的橙汁依靠进口。还有,多数食品加工企业缺乏必要的仓储和物流设施,原料供应保障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抗风险能力弱。第二,产业发展方式尚处于粗放阶段。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然未得到改变。食品工业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多,资源加工转化效率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部分企业工艺技术水平低,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发展滞后,能耗物耗高,污染比较严重。例如,我国玉米淀粉行业原料利用率仅为95%,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约4个百分点;再如,我国干制食品吨产品耗电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甜菜糖吨耗水量是发达国家5-10倍,罐头食品吨耗水量为日本的3倍;还有,发酵工业的废水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2.3%,是轻工业重点污染行业之一。

从企业管理视角来看,第一,企业组织结构亟需优化。大中型企业偏少,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小、散、低”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仍然占全行业

的93%。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快增长,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稻谷、小麦、大豆油脂、肉类屠宰及加工、乳制品等企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44%、63%、42%、33%和50%左右。与此同时,落后产能仍然占有较大比重,日处理稻谷100吨以下、小麦200 吨以下、大豆400 吨以下、生鲜乳100吨以下规模不合理的小型企业产能在行业中的占比分别为25%、24%、15%和25%。第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我国食品科技研发投入不足,2010年我国食品科技投入强度约为0.4%,不仅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水平,也低于新兴工业化国家1.5%的水平。食品装备问题突出:一是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缺乏,产品竞争能力弱,大型无菌冷灌装、肉制品加工关键装备、柑橘汁加工关键装备、高效分离装备、大型乳品生产线、食品品质在线监测以及食品分析与检测装备等长期依赖进口。二是国产装备普遍存在能耗较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不足、卫生保障性差、自动化程度低、关键零部件使用寿命短、成套性差等问题。三是标准化程度低、覆盖面小、标准类型不配套,标准覆盖率仅为20%。

从社会管理视角来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主要体现为,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农药残留标准等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整合;不同行业间制定的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存在交叉矛盾;技术保障能力尚难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检测技术相对落后,仪器设备配置不足,部分检验设备严重老化;基层检验机构和人员数量偏少,检测能力亟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尚不完善。一些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自律意识不强,诚信缺失。

二、国内与国际食品工业发展形势与趋势

1.食品工业面临的国内形势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工业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并将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修订形成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提出了食品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方向,很多省市把食品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食品工业发展的宏观环境逐渐改善。2009年6月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2011年2月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对食品消费需求呈现量能快速增加、营养结构全面、安全标准提高等趋势。按“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目标测算,到2015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从2010 年的35.7%和41.1%分别下降到32%和37%左右。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

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将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食品消费进一步多样化。

面对这一形势,食品工业在质量安全和环境约束两个方面任务艰巨。第一,食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随着食品相关领域认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检测技术和医学的发展,农药兽药残留、抗生素以及非法添加物等物质的危害性研究的深入,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不断被认知;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使食品安全风险增大,使得越来越多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时有发生,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能力、检验检测技术和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食品安全与营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食品工业在产品标准、技术设备、管理水平和行业自律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第二,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已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我国食品工业部分行业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必须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节能节水节地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

2.国际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工业技术和国际竞争已经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普遍重视。 第一,食品质量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空前关注。尽管发达国家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但是,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食品产业链的全球化增加了食品安全保障难度,工业发展和环境破坏导致食品的化学危害趋于严重。发展中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食源性疾病发生,不发达国家甚至每年约有220万人死于食源性腹泻,发达国家每年仍约有1/3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保障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第二,食品工业高新技术应用加速,新业态不断涌现。进入21 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与食品科技交叉融合,不断转化为食品生产新技术,如物联网技术、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营养与健康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催生了传统食品工业化、新型保健与功能性食品产业、新资源食品产业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第三,食品工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全球食品格局不断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愈来愈深刻地影响我国食品工业。近年来,食品跨国集团空前活跃,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大举抢滩登陆我国食品工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资本整合,以专利、标准、技术和装备的垄断以及人才的

争夺,将技术领先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采用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手段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使我国竞争力尚不够强的食品工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

三、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指标

面对国内与国际食品工业发展形势与趋势,《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食品工业集约化、规模化、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保障安全和营养健康,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食品产业的食品工业发展目标。《规划》从七个方面对这一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进行了细分和量化。笔者从产业经济、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三个视角分类如表1。

表1 “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四、山东省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研究结构框架设计

作为山东省高校“十二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要确定一个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计划,必须在正确把握我国和山东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刻理解国内食品工业发展形势与国际食品工业发展趋势的基础

 

 

下载地址:50食品经济管理研究.Doc

  【】

最新搜索

食品经济管理研究

团队长工作日志

苏宁反思扩张战略 试水“互联网实体店”21

高二期中考试成绩表(1)_图文39

53第九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_图文

亚洲的地理位置03

万科景观细节品质提升研究报告_图文57

管委会社区2012年文化特色发展计划67

2013高考新课标1理综答案_图文

接入网网络结构及维护规范12


  本文关键词: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食品经济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7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7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